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42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11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25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16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201.
绝大多数指针式仪表的检定系统是由计算机来完成图像的采集、计算、控制、装置自动调节等功能,由于基于计算机的视觉系统使用PC作为其核心处理器,系统都比较庞大,因此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为了更好的解决指针式仪表的检定工作和使仪表检定工作更加简便化,论文针对小型指针式仪表设计了以DSP为核心的自动检定系统,保证检测速度和精度并且检测方便,经实验数据证明,该装置能够快速,方便地达到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2.
为了更有效且经济地对双洞单向公路隧道联络通道的设置间距进行确定,本研究首先结合PHOENICS计算软件建立了某特长双洞单向公路隧道的计算模型,并对隧道内的火灾烟雾场及温度场进行了模拟研究;进而以修正的Crane模型及FED死亡模型为基础,以“高温-CO”叠加伤害为原则,通过微元积分的手段对火灾温度及CO浓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从而推导出了人员逃生过程中的生命损失值模型;再以荷兰学者在Benelux隧道内所进行的火灾人员疏散实验研究为基础,结合蒙特卡洛法给出了逃生人员的疏散时间及疏散速度的分布情况,最终将以上所得研究结果进行联立,得出了“联络通道间距—人员死亡概率”关系曲线。研究表明:双洞单向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时,其通风风速超过临界风速时才会有利于下游温度及CO浓度的控制,否则通风将会对下游人员的逃生形成负作用。当环境风速为0 m/s且逃生距离为200 m时,人员逃生失败概率为1.008 65%;当环境风速为2.0 m/s且逃生距离为400 m时,人员逃生失败概率最大,其大小为3.319 91%。最终结合风险评价等级得出了长大双洞隧道联络通道间距应小于320 m为宜。  相似文献   
203.
曲线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管线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分析曲线顶管施工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并对比分析了3种管节纠偏方案,进而结合主动式纠偏方案的施工特点,对三维曲线顶管施工过程中管土间挤压作用力进行计算分析,并推导了管节顶进摩阻力计算公式,其后对管线平面夹角、管线半径及管径大小3个摩阻力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考虑管外注浆对管土接触状态的影响,进而引入土压力作用系数对顶进摩阻力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并通过对比分析顶进摩阻力的现场实测值、规范建议值及公式计算值,给出了土压力作用系数的建议取值范围。研究表明:主动式纠偏方案在管节姿态调整、施工扰动控制及管身衬砌受力等方面优于其他两种纠偏方案;顶管施工过程中管土间的挤压作用力呈三维复杂状态,不能进行简单的叠加;管线平面夹角对管节转动摩阻力有显著影响,管线半径对侧向顶推摩阻力和管节转动摩阻力均有一定的影响,而管径大小则主要影响地层土压力摩阻力的数值;管土接触状态是真实存在的,其土压力作用系数的取值范围大致在0.2~0.6之间。  相似文献   
204.
为达到排放法规要求,对柴油发动机进行燃油系统的升级换代,进行共轨系统的选型与匹配,根据具体发动机参数进行共轨系统中共轨泵、共轨管和喷油器的参数的计算,并排列组合计算出的各个参数,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符合要求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05.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以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为特征的课程,其理论教学与实验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提高教学效果,对该课程实验进行改革,包括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进行实验条件和教学手段更新等。  相似文献   
206.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Q235基体表面制备CoCrFeNiTi0.8Nby(y=0.25,0.5,0.75,1.0)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等方法分析涂层的相结构和微观组织等;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涂层的硬度与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组织中呈现典型的树枝晶结构,加入Nb元素,涂层微观组织的尺寸减小,增加Nb元素含量时,高熵合金涂层的晶体结构由体心立方相(body-centered cubi,BCC)、少量的面心立方相(face-centered cubic,FCC)和Fe2(Ti,Nb)型的Laves相组成;在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了涂层的显微硬度;中间相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碍犁削切削过程的进行,进而提高了涂层的耐磨性能;CoCrFeNiTi0.8Nb0.75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最好,硬度为710 HV,约为基体的4倍,涂层的磨损量最小,磨痕较为平整.  相似文献   
207.
以Ti粉、C粉、WC和Ni60A粉末为原料,利用氩弧熔覆技术在Q235钢基材表面成功制备出Ni基增强相复合涂层,应用OM,SEM,XRD对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物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物相由TiC和(Ti,W)C颗粒,γ-Ni奥氏体枝晶和枝晶间的M23C6共晶组织组成,TiC颗粒相细小弥散的分布在基体上,颗粒尺寸大约1.5μm.显微硬度和耐磨性测试结果表明,涂层的显微硬度较基体Q235钢提高4倍以上;常温干滑动磨损条件下,复合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208.
为探索治理铀污染的新工艺、新方法,对耐辐射奇球菌吸附铀(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剂投加量对铀去除率影响显著。在含铀(Ⅵ)模拟废水pH=5、吸附时间为180 min、初始浓度为50 mg/L的情况下,投加0.2 g/L的耐辐射奇球菌体吸附剂,铀(Ⅵ)吸附率可达92.30%;随着铀(Ⅵ)初始浓度的提高,铀吸附率微幅下降,吸附量几乎与铀(Ⅵ)浓度成正比。对吸附机理的探讨表明,耐辐射奇球菌对铀(Ⅵ)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9.
设计了一种科学合理的焊接专业工程训练模式,包含两个不同类型的训练模块,均模拟企业生产实际,分别是焊接产品工艺设计模块和焊接工艺评定模块。学生分组,分别完成一个模块的训练任务。其中,焊接工艺设计模块是以实际焊接产品的图纸为基本素材,学生熟悉图纸,进行结构工艺性分析,选择装焊方案,制订工艺流程,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和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评定模块是以板材对接接头焊接工艺评定为任务目标,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焊接试板,进行无损检测,制备力学性能试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撰写焊接工艺评定报告。通过模拟生产实际的演练,锻炼了学生编制焊接工艺规程和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获得了焊接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相似文献   
210.
为了提高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f)的驯化效率,获得能耐受高浓度铀和氟离子的A.f菌株,对分离纯化得到的A.f菌株SKS10的耐铀、耐氟驯化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连续转接驯化和联合驯化方法. 结果表明,连续转接驯化法可加快驯化速度,提高驯化效果,96 h可获得氧化速率提高7.5倍、能耐受1000 mg/L U6+的菌株,且能获得用传统驯化方法不能得到的耐受1500 mg/L U6+的菌株及能耐受120 mg/L F-的菌株. 与传统驯化法相比,联合驯化法可获得能同时耐受较高铀和氟离子且氧化活性较强的菌株,先进行耐铀驯化再进行耐氟驯化效果更好,在含1000 mg/L U6+和80 mg/L F-的培养基中,Fe2+的氧化速率是其他驯化方法的6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