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19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35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3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路林  孙佳  王红梅  汪立强 《焊接学报》2014,35(10):97-100
采用形态学的方法对超声雾化法生产的焊锡粉颗粒形态进行描述与统计分析.由于焊锡粉颗粒棱角度高、形状不规则,是影响配制焊膏质量的关键因素.建立焊锡粉颗粒的分形维度与长宽比来作为两个重要的焊锡粉颗粒形态特征参数.通过对焊粉颗粒的几何投影图像进行计算,连续运用形态学中的腐蚀和膨胀两种方法刻画焊粉颗粒轮廓,并对颗粒数目和半径等形态信息统计计算,建立分形维度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形态学方法适用于分割粘连焊粉颗粒图像,并且对于焊锡粉颗粒的长宽比与分形维度统计能够准确地反映焊锡粉颗粒真实形态.  相似文献   
242.
培养符合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和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高校工业工程专业需要长远规划的问题,因此测度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认证标准的响应契合程度是评价该模式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为了构建一套良好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基于能够全面表达模糊性和随机性特征的云理论,确立了7级测度云标尺,根据云理论扩展标度的层次分析法为培养模式各要素指标分配了权重,构建了响应云的测度模型,通过计算响应云与标尺云的贴近度确定隶属等级,实现了“培养模式—认证标准”响应性的有效测度。最后,将该测度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采用云理论构建了响应云的测度模型,实现了“培养模式—认证标准”响应性的评价,并客观表达了测度本身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包含的要素中,“教育理念B2”和“培养过程B4”占据了60%以上的比重,高校只有在这两个要素上取得较好的分值,才能提高培养模式对通用标准的响应契合程度。为今后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制定契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43.
孙佳  李想  鲍颖  张美景  侯宝红  尹秋响 《化工学报》2016,67(6):2349-2354
通过溶液结晶方法制备了磺胺嘧啶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化合物(SD-NMP),根据热重数据计算可知其中磺胺嘧啶(SD)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的摩尔比是1:2。采用热重分析、热台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SD-NMP溶剂化合物脱溶剂过程进行了表征,发现SD-NMP溶剂化合物晶体脱除溶剂后产物与磺胺嘧啶晶体的晶习、晶型相同,磺胺嘧啶溶剂化合物的形成和溶剂的脱除是一个可互相转变的过程。基于不同的反应模型,对70、75、80、85℃下SD-NMP溶剂化合物的脱溶剂过程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得到活化能,结果表明几何收缩模型能很好地描述SD-NMP溶剂化合物的脱溶剂过程,对应的机理为相界面反应,其控制步骤为相界面的推进,与WET3理论一致。  相似文献   
244.
陶瓷基复合材料增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纤维增韧、晶须增韧、相变增韧、颗粒增韧、纳米复合陶瓷增韧、自增韧陶瓷增韧补强的方法、增韧效果及相关的增韧机理.最后,指出了陶瓷基复合材料增韧技术的研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45.
双酶法猪脂氧化改善天然猪肉香精风味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佳  王超  曹雁平  王蓓 《食品科学》2012,33(16):84-90
研究双酶法氧化猪脂在天然猪肉香精中的应用。首先以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脂肪酶300μL、脂肪氧合酶400μL、pH8.88。感官评价表明,与使用空气氧化猪脂和未使用氧化猪脂制备的猪肉香精相比,酶法氧化猪脂制备的猪肉香精香味饱满,猪肉特征突出且脂香浓郁。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比较3种猪脂制备的猪肉香精的挥发性组成,结果表明,3种猪肉香精主体风味成分一致,以2-乙酰呋喃、5-甲基-2-噻吩甲醛、3-甲基噻吩、2-戊基呋喃、2-硫代糠酯等风味成分为主,并且酶氧化猪脂香精含较高比例的2-甲基-呋喃、5-甲基-2-噻吩甲醛。  相似文献   
246.
为了研究不同干馏条件下富锗褐煤干馏产物分布及锗在各产物中的配分, 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法和SEM-EDX首先测定了褐煤中锗的赋存形态, 又采用钢甑反应器进行了不同热解终温(450~850℃)和保温时间(30 min和300 min)下的褐煤干馏试验。结果表明: 褐煤中锗主要以腐殖质结合态存在(占比93.64%)。影响锗挥发的主要因素是干馏温度, 高温(> 650℃)下锗挥发率受保温时间影响较小。绝大部分(>95%)锗迁移到煤气中, 焦油和热解水中锗回收率极低, 褐煤中的锗可进一步从煤气中分离获取。从锗挥发率并兼顾焦油产率的角度考虑, 较好的干馏条件为终温650℃、保温30 min, 此时锗挥发率为98.29%, 焦油产率为5.13%。另外, 还采用TG-MS研究了干馏煤气主要组分的释放行为, 初步探讨了煤气还原性组分与锗挥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干馏煤气的还原性组分(CO、H2和H2S)体积浓度与锗挥发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煤气还原性越强, 锗挥发率越高, 但高温(850℃)下可能发生过还原反应, 造成锗挥发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247.
该研究以不同高温大曲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及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火山渣芽孢杆菌属(Scopulibacillus)与大曲风味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随大曲颜色的加深,Scopulibacillus丰度明显增多,Scopulibacillus与6种风味化合物呈显著正相关。从黑曲中分离得到一株纯种大曲岩石芽孢杆菌Scopulibacillus daqui LBM32026,分析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性和风味代谢情况。发现其在50℃和60℃条件下生长较为迅速,在30℃和40℃条件下生长速度变慢甚至出现抑制生长的现象。在单菌固态发酵中共检测出挥发性化合物40种,包括8种醇类、2种酯类、3种酸类、8种含氮类、7种芳香族、4种酚类、5种醛类、1种酮类、1种内酯类和1种其他类化合物。该研究有助于高温大曲中嗜热微生物的研究,并为其日后在制曲工艺中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8.
针对一种共机架式充气自旋结构,对其进行精确动力学建模与动力学特性分析。分别采用绝对节点坐标描述的缩减壳单元和自然坐标法建立柔性充气管与刚体卫星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拉格朗日乘子法将运动学约束引入系统动力学方程,建立其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考虑充气自旋结构在平衡构型处的线性振动,通过坐标变换推导充气结构在匀速自旋下的特征方程,采用频率平移方法计算其共振频率与模态振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验证其正确性。研究充气自旋结构共振频率随转速和充气气压变化的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自旋转速与充气气压等因素会引起共振频率曲线的转向、交叉以及模态切换等现象,从而影响充气自旋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49.
对再结晶退火后的AZ31、AZ61、AZ91镁合金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该系列镁合金在变形温度423~673 K和应变速率1×10-4~1×10-2 s-1范围的超塑性行为,分析工艺参数、显微组织和超塑性行为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673 K和1×10-2 s-1的初始应变速率下,该系列镁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明显的超塑性特征,其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分别为0.25、0.23、0.24,超塑性变形激活能分别为105.8、165.4、126.2 kJ/mol,接近其晶界自扩散活化能,并由此建立相应的超塑性压缩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250.
为了解决建筑吊篮状态数据可视化,方便人员对设备进行操作与监管,设计了一套基于HTTP协议的建筑吊篮动态监控系统。该系统以STM32为主控芯片,结合定位、倾角、气压、风速等传感器和HTTP技术实现了多种数据的采集和发送。HTTP协议的Post方式实现了网络服务器与MCU之间的数据交换,工作中MCU负责将吊篮的状态数据发送给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反馈的显示数据和控制数据,显示数据通过全彩LED屏(64×32)进行分屏显示、控制数据通过MCU进行预处理,实现对设备的在线控制。该系统能将吊篮运行的动态状态数据进行上报并在设备端实现交互显示以及对建筑吊篮的控制,在智慧工地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