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势能理论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势能理论的主要数学模型及其主要参数的求取方法,并指出 了势能理论对油气勘探的重要意义,认为应用势能理论可以统一处理和定量解释油气二次运移与聚集规律,明确预测油气运移的主通道,确定有利的油气聚集区,显著提高钻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32.
流体包裹体在断陷盆地含油气系统研究中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含油气系统是人们在长期勘探实际中积累的新概念和新思路,它侧重的是有效的生油凹陷与油气聚集之间的成因关系,它不仅要研究各基本要素的静态特征,更强调的是它们的动态联系。而复合式含油气系统的概念是含油气系统概念在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的实际应用。流体包裹体技术已经渗透到含油气系统的诸多方面,主要侧重讨论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定性研究油气运移通道及方向、油气运移期次及定量研究油气运移深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3.
渤中凹陷大型湖泊三角洲的发育特征及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中凹陷东营组内发育了内陆湖盆中罕见的大型湖泊三角洲 ,其规模与海相盆地三角洲相当。通过渤中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充填样式与构造特征的分析 ,探讨了东营组底部大规模超覆不整合、局部侵蚀削截不整合的表现形式 ,沙河街组与东营组之间的沉积—构造转换 ,东营组大型湖泊三角洲发育的地质背景和东二段大规模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沉积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4.
济阳坳陷的滋镇洼陷勘探程度比较低,文章从滋镇洼陷的形成演化、边界断层活动的时空差异性和沉降中心的迁移等三个方面来刻画其构造特征,认为滋镇洼陷形成演化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孔店-东营阶段的三个断陷期及新近系-第四系的坳陷期;基山边界断层活动的时空差异性导致了沉降中心的迁移,形成了东西两个次洼。  相似文献   
35.
东海西湖凹陷地下流体动力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综合分析钻探、地球物理、分析测试、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静态描述和动态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海西湖凹陷的温度场,压力场、流体势能场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区域的单井温度与压力场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剖面现今流体压力自上而下依次可分为正常压力、弱超压和强超压三大系统,断层对超压的分布具重要的控制作用,超压场演化可分为原始积累、部分释放和再积累三大阶段,超压系统为半封闭型,欠压实和新生流体是其增压的两大主导机制;剖面流体势呈“双层”结构,流体势分布的相对低值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36.
蚌湖—周矶向斜带是潜江凹陷最好的生烃向斜带,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利用90余口探井的实测温压数据,对蚌湖—周矶向斜带的地温场、地压场、温压系统纵横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它们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蚌湖—周矶向斜带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有利于烃源岩成熟与油气生成;深部发育的弱超压可为油气运移提供重要的驱动力;纵向上具有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特征,但油气的垂向运移能力较差,以较短距离的侧向运移为主;平面上各含油层系的油藏主要分布于流体能量相对低能区,且环绕或紧邻相对高能区发育。  相似文献   
37.
江汉盆地南部上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生烃史与晚期生烃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态地评价江汉盆地南部上古生界烃源层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烃过程,特别是晚期生烃对早燕山期形成的很多局部构造能否得到后期的烃类充注是判断其含油气性的关键,因而生烃演化、特别是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对研究区海相上古生界勘探显得十分重要。从烃源岩的成熟度变化、地层推覆倒转剖面2个方面证明晚期生烃在研究区存在,但不同剖面之间、同一剖面不同层系之间晚期生烃现象存在差异。埋藏史研究认为,研究区内主要存在持续深埋型、深埋—剥蚀夷平型、深埋—抬升—深埋型、深埋—抬升—浅埋型4种类型的埋藏演化过程,其中前2类对于晚期生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烃史与晚期生烃潜力计算结果进一步表明,上古生界烃源层晚期生烃潜力当阳地区略高于沉湖地区。
  相似文献   
38.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分布广泛,演化历史长.形成机制复杂。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动态恢复了单井和二维剖面的超压演化历史,并基于不同机制对超压形成贡献量的定量分析.探讨了超压主要成因。准噶尔盆地腹部单井超压演化可划分为2个增压阶段,历经“一个半”压力旋回;剖面上发育深部和浅部2套分别以下二叠统和侏罗系为中心的相对独立的超压系统。其中深部超压系统发育时间早。在燕山运动期间曾经历明显的泄压过程.现今超压中心主要位于昌吉凹陷东部的深洼内;浅部超压系统形成时间相对较晚,其横向展布范围广.断层对超压分布具一定的分割作用;深部超压主要源于欠压实作用.浅部超压的形成主要与欠压实和石英胶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9.
沉积盆地地层剥蚀厚度恢复方法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层剥蚀厚度的准确恢复对正确重建沉积盆地原始沉积—构造演化史、热史及油气生、排、运、聚史和定量评价油气资源潜力至关重要。在科学界定剥蚀厚度的含义和分析影响地层剥蚀厚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沉积盆地中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方法新的分类方案,将现有恢复方法划归为地质分析对比法、地热指标法、测井技术法、沉积速率法及其他方法等五大类,并选择4种常用方法对比分析了其基本原理、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应在充分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和正确认识区域地质背景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恢复方法,并辅之以其他方法手段,综合、定量地恢复地层剥蚀量。  相似文献   
40.
南黄海盆地前第三系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黄海盆地前第三系是中国近海潜在的油气勘探领域之一。文章主要采用地质类比方法,从常规的石油地质综合分析入手,通过对南黄海盆地前第三系石油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结合已有勘探成果,分析认为南黄海盆地前第三系发育多套有油气潜力的生储盖组合,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石油地质条件;该盆地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其中遭受构造运动破坏比较弱的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和勿南沙隆起是潜在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