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0篇
矿业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概率筛分过程透筛概率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亭杰 《江苏煤炭》1991,(4):26-29,33
  相似文献   
32.
采用气体分布板控制碳化速度,通过加入不同形状的控制剂,合成了链状、片状、立方体状、纺锤状、球形、针状六种不同形状的超细碳酸钙.研究了碳化过程中的粘度变化及机理和碳化速率对碳酸钙晶体成核生长过程的影响.基本实现了链状碳酸钙的粒度控制.  相似文献   
33.
磁泳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涂膜显示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凝聚法,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凝聚材料、含磁性颗粒与TiO2颗粒的悬浮液作为内相,制备出粒径在200~300μm的囊壁透明、光滑、具有一定韧性的微胶囊.所制微胶囊经涂膜干燥后,形成柔性且可重复使用的磁性显示膜,能显示磁粉探伤用国家A1型标准试片中宽100μm、深15μm的刻痕.阐述了微胶囊形成过程,分析了囊壁凹陷的原因及漏磁场分布和磁性颗粒的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34.
二氧化钛颗粒表面的光催化反应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冰心  王亭杰  赵琳  陈林  金涌 《石油化工》2012,41(2):219-223
综述了TiO2颗粒表面光催化反应过程的研究进展。以电子空穴机理为主线,结合最新研究结果,分析了电子空穴机理的具体反应历程。并按照光生电子空穴分离、自由基产生和自由基氧化3个过程分析了TiO2颗粒表面光催化反应历程,重点分析了自由基产生过程,明确了Ti3+和O-2等基团的形成过程和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基于TiO2光催化反应历程,提出了TiO2光催化活性的调控措施。通过提高电子和空穴复合几率,可抑制TiO2的光催化活性;通过减小禁带宽度,或抑制电子和空穴复合,可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5.
碳化法制备超细球形碳酸钙初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研究了利用改进的碳化法合成超细球形碳酸钙的可行性. 考察了布气方式(板式及管式气体分布器)、化学添加剂以及CO2/N2混合气体组成对碳酸钙粒径和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小气泡及CO2含量较高的混合气体有利于形成超细碳酸钙,加入少量添加剂如ZnCl2,MgCl2或EDTA可明显改变碳酸钙粒子的形貌和大小.  相似文献   
36.
悬浮聚合法制备磁性微球的粒度分布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含有微细铁黑颗粒的混合单体悬浮聚合产物的粒度分布特性。分析了分散剂、超声预分散和无机铁黑颗粒对形成粒度多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剂是体系中形成小颗粒的主要因素;超声波的预分散作用使悬浮体系的液滴破裂以“腐蚀破碎(erosive breakage)”为主;无机铁黑颗粒由于其表面亲水性,倾向于分布在油性单体液表面,不仅有利于悬浮液滴的“磨蚀破碎”,同时也对分散液滴具有良好的稳定作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聚合产物的粒度呈三峰分布。  相似文献   
37.
纳米TiO2的性能、应用及制备方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纳米TiO2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优异的颜色效应以及紫外线屏蔽等功能,在光催化剂、化妆品、抗紫外线吸收剂、功能陶瓷、气敏传感器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外文献对纳米TiO2的性质、应用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报道。本工作对有关纳米TiO2的性能、应用及制备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8.
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用于细颗粒包覆技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研究超临界流体在快速膨胀过程中的热力学状态变化,超临界流体在喷嘴端部快速膨胀过程中温度急剧降低,在一定条件下,降低的温度与流体体积流率平方成线性关系。超临界流体在快速膨胀射流中产生数十纳米量级的微核颗粒,流体膨胀前温度对微核粒径有显著影响。通过超临界流体在流化床中的快速膨胀,使包覆剂微核在颗粒表面形成均匀的薄膜包覆,实现颗粒或颗粒中关键组分在溶剂中的控制释放。  相似文献   
39.
我国化肥利用率低,面源污染严重,同时农业耗水量大,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本文提出一种以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为核心的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方式。通过滴灌技术可以实现养分和水对作物的定量供应,提高化肥利用率并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作物产量;将过滤后的沼肥沼液与滴灌相结合,可将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工业上排放的CO2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可通入附近的温室大棚,为作物提供碳源;应用和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能够拉动聚氯乙烯(PVC)的需求,消化部分PVC的过剩产能,进而拉动氯碱行业。通过滴灌设备租赁、废旧设备回收环节,完善整个产业链条,统筹协调工业农业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40.
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机制和磷肥的高效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安迪  杨令  王冠达  蓝锐  王亭杰  金涌 《化工进展》2013,32(8):1967-1973
磷肥当季利用率只有10%~25%,通过系统分析文献研究进展表明,磷肥低效利用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对磷的固定,固定方式包括吸附固定和化学反应固定。土壤对磷的固定取决于土壤中碳酸钙、铁铝氧化物、土壤粘粒的含量以及土壤中磷的初始浓度,在施肥初期发生大量的吸附固定,持续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后期逐渐转化为化学反应固定,使有效态磷转化为无效态磷,持续数月乃至数年。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动力学可用Elovich方程描述。要减弱土壤对磷的固定,需要降低土壤中水溶性磷的浓度。本文结合文献中报道的嵊县红壤对磷的固定规律和油菜对磷的吸收特性,定量分析了磷在土壤中的释放、固定、吸收过程,通过建立模型计算得出,与单施普通磷肥相比,混施普通磷肥和包膜磷肥可大幅度降低施肥量和提高磷的当季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