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1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136篇
电工技术   43篇
综合类   180篇
化学工业   1005篇
金属工艺   120篇
机械仪表   204篇
建筑科学   200篇
矿业工程   60篇
能源动力   26篇
轻工业   630篇
水利工程   114篇
石油天然气   102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40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00篇
冶金工业   66篇
原子能技术   61篇
自动化技术   9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提高饮用水水质标准,保证水质安全,结合六壁头水厂实际情况,针对硫酸盐、硬度高、处理水量大的实际情况,通过方案比选,采用一级两段式纳滤膜处理工艺,处理部分原水再与原水混合的方案,该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出水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32.
采用聚醚酰亚胺(PEI)超滤膜来纯化绿原酸,并通过荷正电的季铵化壳聚糖/聚醚砜(HACC/PES)复合纳滤膜对其进行浓缩。结果表明:通过超滤与纳滤膜技术的集成可以在不引入二次污染的条件下实现绿原酸的分离纯化,利用超滤膜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绿原酸的纯度,而荷正电纳滤膜对绿原酸的截留率达到92%,可以有效地实现绿原酸的浓缩富集。  相似文献   
33.
[目的]增加纳他霉素(NA)叶面吸收,减少药剂光解。[方法]通过药液添加助剂,观测对药液物理性能、吸收、药效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对药液表面张力、润湿性和展布性的影响,以杰效利最佳,氮酮、OP-10和JFC的影响大致相近。采用番茄测试表明,NA吸收量顺序为1 g/L氮酮(28.51%)5 g/L杰效利(22.24%)5 g/L OP-10(12.25%)对照(8.61%),其中氮酮较对照提高231.1%。防治大棚黄瓜白粉病表明:添加1 g/L氮酮和5 g/L OP-10的处理较对照防效有显著提高,而添加5 g/L杰效利的处理对黄瓜有严重药害。[结论]适宜助剂及用量可增加药剂叶面吸收,减少光解,提高药效。  相似文献   
34.
以聚砜超滤膜作为基膜,以壳聚糖和壳聚糖衍生物的混合物为功能层制备纳滤膜。P2-5复合纳滤(NF)膜对Na2SO4的截留率为93%,相应的通量501.3 L/(m2·h)。电荷效应对NaCl几乎没有影响,而对Na2SO4影响显著。该膜为典型的荷负电膜,适合分离高价阴离子。  相似文献   
35.
船舶表面微结构防污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污损生物对船壳浸水表面的危害十分严重,基于表面微结构的防污技术是一种绿色防污方法,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任何危害,近些年来得到了重点研究。文中分析了自然界中多种具有自清洁能力的动植物的表面微观结构特征;总结了表面微观结构防污机理研究方面的进展;阐述了几种现有的微观结构防污理论模型:ERI模型、纳米力梯度模型以及SEA模型。对当前常用的微米级结构、纳米级结构以及微纳复合结构的加工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微结构表面防污性能常用评价方法:实船试验方法、浅海浸泡试验方法、接触角试验方法、附着力测量试验方法以及生物附着试验方法。基于细菌、石莼孢子、硅藻和藤壶金星幼虫等典型海洋污损生物,对表面微结构的防污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深入研究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机理和表面微结构的防污机理,进而建立表面微结构的设计基准。多尺度微纳结构的快速精准加工和完善防污性能评价体系,是表面微结构防污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6.
通过人工植入夹杂物的方法,采用SEM、EPMA、TEM、纳米压痕和微纳CT研究了FGH96粉末高温合金中30和60μm SiO2夹杂物在粉末态、热等静压(HIP)和热挤压(HEX)过程中形貌、尺寸以及化学成分的演变规律,深入揭示了SiO2夹杂物与基体发生界面反应的机理,定量研究了夹杂物在粉末态、HIP态以及HEX态下尺寸的变化,表征了夹杂物在挤压棒材中的三维形貌。结果表明,在粉末态时,夹杂物呈长条状或板条状;在HIP过程中,夹杂物与基体发生了置换反应,形成了内部Ti O2、外部Al2O3并弥散分布于γ基体的复合夹杂物,确定了形成氧化物的物相种类,揭示了界面反应机理,同时,30μm SiO2周围未出现γ'相贫化区,60μm SiO2周围形成了γ'相贫化区,合金基体较γ'相贫化区具有较高弹性模量和纳米硬度,γ'相贫化区为软化区,反应后30和60μm SiO2夹杂物尺寸分别约为35和75μm,体积得到进一步增大;在挤压过程中,60μm SiO2由于贫化区的存在表现出与30μm SiO2不同的变形行为,并通过SEM观察统计的夹杂物尺寸与理论计算和微纳CT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微米结构中心距对微纳二级结构超疏水硅表面热交换效率的影响。方法 首先采用湿法腐蚀在硅表面构建中心距分别为22、24、26、28、30 μm的微米四棱台结构,然后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表面涂覆疏水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获得微纳二级结构超疏水表面。通过表面接触角测量仪分析表面的湿润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表面的微观形貌特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冷凝小液滴自迁移现象,使用电子天平称量表面的冷凝集水质量。结果 当纳米结构相同时,随着微米结构中心距的增加,液滴静态接触角减小,冷凝小液滴的自迁移频率变慢,相同时间段内,平均集水效率下降。当相对湿度大于90%时,会出现表面“淹没”现象。微纳二级结构超疏水硅表面(微米结构间距22 μm)的集水效率是单独微米结构硅表面的1.38倍、单独纳米结构疏水表面的1.27倍、疏水硅光片表面的1.75倍、光二氧化硅亲水表面的3.6倍。结论 当纳米结构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减小微米结构的中心距,有助于增强微纳二级结构超疏水硅表面热交换效率。  相似文献   
38.
张啟兴  郑长远  王辉 《矿产勘查》2019,(9):2422-2428
青海省是我国滑坡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湟源县滑坡分布广泛且具有时空集中性,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对滑坡稳定性的认识和防治十分必要。本文以纳隆村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勘查钻探等资料,利用瑞典条分法对P5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出天然、暴雨、地震3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经稳定性计算分析,滑坡在暴雨工况下整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滑坡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对前缘纳隆村村民带来较大危害。成果为该滑坡治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9.
裴阳阳  宋青  李鹏 《表面技术》2019,48(7):200-210
介绍了天然抗菌微纳结构的特点及抗菌效果,从灵感来源、基底材料、构建方法、表面特性和结构、抗菌效率六个方面,总结了利用不同技术模拟蝉和蜻蜓的翅膀、蛾眼和壁虎皮肤微纳结构的仿生研究进展。阐述了材料表面微纳结构的形貌和粗糙度对抗菌效率的影响,发现具有多层次、间隔紧密、尖锐纳米柱结构的表面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微纳结构抗菌表面与细菌相互作用,破坏细胞壁/膜,导致细菌死亡,该抗菌机制是物理机械性的,避免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该综述为今后仿生微纳结构抗菌表面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0.
采用改良的热诱导化学聚合技术,在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膜表面接枝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羧酸基团,并借助X衍射光电子能谱(XPS)和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改性PVDF微滤膜进行了表征.采用该改性PVDF(PAA/PVDF)膜深度处理城市污水,探讨了pH值、接触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诱导化学聚合技术在PVDF膜表面成功接枝了羧酸基团,PAA/PVDF膜对水溶性金属离子具有交换去除作用,出水水质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