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0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54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茶油与亚麻油原料比为2∶1时,复合油脂芯材表现出复合预期的脂肪酸含量,显著的补充了茶油中亚麻酸含量不高的问题,并且提高了亚麻油的氧化稳定性,生产出的茶油亚麻油复合微胶囊产品的含油率为36.20%,微胶囊化产率为96.51%,微胶囊化效率为87.86%。茶油、亚麻油复合微胶囊化后的脂肪酸含量的变化仅在1%以下,但β-谷甾醇和α-维生素E在微胶囊化后都出现了下降。而角鲨烯的含量则出现上升。微胶囊化会使油脂初期的抗氧化性降低,但长期来看油脂的抗氧化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微胶囊的各项性能良好,具有作为营养品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32.
通过分析油茶籽以及压榨油茶籽油品质,探讨了油茶籽发育后期不同采收时间及干燥处理方式对油茶籽及其所榨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茶籽的逐渐成熟,油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日渐增多,总酚、β-谷甾醇含量也随着油茶籽的成熟而增加,在10月末、11月初达到最大;油茶果采后60℃烘干处理需要60 h,相比晾晒需要5~6 d,脱蒲后的茶籽还需要9~21 d的晒籽时间,不但节约时间、节省人力,还不受天气和外界环境影响,可控性强。综合实验数据得出,10月29日前后为浙江衢州地区油茶果最佳采收时期,采后烘干处理对于控制油茶籽品质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浓香油茶籽油的概念,研究了浓香油茶籽油加工工艺对其挥发性成分、微营养成分、出油率以及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通过对压榨原料油茶籽仁含壳率、含水率、炒籽温度和炒籽时间的研究试验,得出浓香油茶籽油较适宜的加工工艺条件为:油茶籽仁含壳率20%~30%,含水率4.5%~6.0%,炒籽温度130~140℃,炒籽时间30~40 min;在此条件下浓香油茶籽油微营养成分总酚、维生素E、角鲨烯及β-谷甾醇含量最高,分别为93.63、18.70、15.55、36.56 mg/100 g,酸值(KOH)和过氧化值最低,分别为0.99 mg/g、0.06 mmol/kg,出油率最高可达38%,香味最好。感官评价表明,影响浓香油茶籽油加工的主要因素是炒籽温度,其次是炒籽时间、含水率和含壳率。  相似文献   
34.
为了摸清热处理条件对香榧油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香榧经过热风和微波等两种热处理后香榧仁含油率及压榨油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加热时间延长,香榧仁含油率、VE含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香榧油中β-谷甾醇的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香榧油中的油酸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V字型趋势,亚油酸呈现线增加后减少的U字型趋势,推测两者发生了相互转化。短时高温(120-150℃)热风处理或高功率(560、700W)微波处理后期的香榧油中角鲨烯含量略有上升;热风120℃处理和微波700W处理后全油 DPPH 自由基清除效果有所提高,推测同条件VE、角鲨烯、不饱和脂肪酸等含量上升和美拉德产物等是香榧油全油DPPH 自由基清除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的研究结果为香榧油制取工艺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5.
通过不同微波功率和时间辐射油茶籽,测定油茶粕中茶皂素、蛋白质、粗多糖、总酚、糠氨酸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规律,研究榨前微波处理对油茶粕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微波加热时间延长,低功率(245、420 W)微波处理油茶籽后,油茶粕中茶皂素含量稍有上升,随后下降;较高功率(560、700 W)微波处理后,茶皂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微波处理对油茶粕中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微波处理后油茶粕中粗多糖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420、560、700 W处理20、5、10 min后含量分别比初始升高66.9%、79.6%和116.0%;微波处理后油茶粕中总酚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微波功率越高,总酚含量越高;微波功率较低(245 W)时,糠氨酸含量先降低后略有升高,微波功率较高(420、560、700 W)时,糠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245 W和700 W微波功率处理时油茶粕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先升高后降低,560 W时呈整体上升趋势,420 W呈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36.
304L超低碳不锈钢板的振动时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凡  饶德林 《热处理》2005,20(3):36-38
针对304L不锈钢底板的焊后残余应力,采用振动时效(VSR)的方法进行消除。介绍了振动时效工艺参数,应用JB/T 5926—91标准对振动时效工艺进行了定性评价。采用盲孔法测定了焊后和振动时效后底板焊缝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残余应力下降了30%以上。试验结果显示振动时效工艺可以替代热处理时效,明显消除304不锈钢焊接构件的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37.
引水改善平原感潮河网水质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张家港市三大水循环体系为例,构建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揭示了不同长江潮位与内河引水量的响应关系,不同引水量与河网水质改善效果、引水服务面积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长江高潮位的升高,内河引水量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当中部水系引水量达到1.4×10~7m~3时,氨氮浓度改善率达到50%以上,浓度变化指数达到0.6以上,且整体提升了1个水质类别;引水服务面积随着引水量的增大呈现线性增长趋势,而单位引水量服务面积呈现对数函数下降趋势,其中东北部水系单位引水量服务面积最大,为0.352~0.891 km~2/万m~3。  相似文献   
38.
为探寻城市生活污水实现短程硝化稳定运行的控制条件,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对影响城市生活污水短程硝化的两个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显示:高温有利于低C/N城市生活污水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通过分析不同温度下的NO-2-N积累速度,发现将反应器水温控制于30℃是最适宜的温度;对不同pH条件下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若要实现亚硝酸盐的高效积累,pH必须高于7.5。此外,通过对pH的调节方式进行详细探讨,推荐了一种经济高效的投药方式。  相似文献   
39.
为探究桉树种植对其林区水库底泥理化特性的影响及水库内部营养盐和有机质的运移转化机制,针对广西南宁市桉树人工林区那降水库,测定了底泥的含水率、总氮、总磷、总有机碳和有机质,分析探讨了底泥氮、磷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氮、磷与有机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评价了底泥的肥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那降水库底泥氮、磷和有机质的含量随其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8月底泥氮、磷平均质量比分别为2 199 mg/kg和256 mg/kg,均略高于12月的平均质量比(1 994 mg/kg和230 mg/kg),主要在于夏季水库形成水温分层,延缓了底泥营养盐释放;桉树培育期施用的肥料是底泥氮、磷的重要来源,农药及砍伐后的残枝落叶是底泥有机质的主要成分;底泥有机指数远大于0. 05,属于Ⅲ级肥污染状态;桉树对林区水体的氮、磷及有机质的贡献较其他树种更为显著,是林区水库底泥肥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0.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传感器与被测介质之间的力学关系,提出一种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在不同介质密度下测量误差不一致的形成机理,为提高计量精度以及误差修正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U形管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为例,振动管水平段因扭转变形而形成速度梯度,并存在与科氏力扭转方向相反的转矩,最终造成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的计量误差随介质密度而改变。研究了传感器在介质流动时的受力状况,建立了传感器关于密度效应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计算公式及简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