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有机质孔隙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也是页岩天然渗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四川盆地不同热成熟度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开展页岩不同显微组分有机质孔隙形成演化研究。笔石是龙马溪组页岩主要的结构有机质,含量较少,自身不发育有机质孔隙。成岩过程中由脂类原位聚合或外部地质聚合物交代使得笔石化石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导致局部存在有机质孔隙。固体沥青是龙马溪组页岩最主要的显微组分,也是有机质孔隙发育的主要载体。考虑细粒沉积物成岩和有机质生烃演化,结合固体沥青赋存形态,可将固体沥青区分为前油沥青和后油沥青,且后油沥青含量占绝对优势。固体沥青有机质孔隙演化与热成熟度密切相关。总体上,随着热成熟度增加,固体沥青有机质孔隙越来越发育。成熟-高成熟早期(GR_o<2.3%),固体沥青孔隙不太发育,可能受到有机质生成的烃类物质掩盖。高成熟晚期-过成熟早期(2.3%4.5%),有机质炭化对页岩孔隙产生强烈破坏作用,导致页岩气勘探风险加剧。  相似文献   
32.
根据能量法,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硅纳米梁静态弯曲的多尺度模型.与传统的连续介质模型相比,该模型考虑了梁厚度方向进入纳米尺度所带来的物理特性,因此,可以适用于纳米尺寸到宏观尺寸的硅梁.计算结果表明,当梁的尺寸达到纳米量级后表面原子的弛豫效应对梁的弯曲也有很大的影响.将该模型分析结果与连续介质模型进行了比较,在宏观尺寸下两种模型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33.
鲍芳  于虹  黄庆安 《传感技术学报》2006,19(5):1713-1716
提出了用于分析硅纳米梁静态弯曲的半连续体模型.与传统的连续体模型相比,该方法考虑了厚度方向进入纳米尺度所带来的物理特性的离散化现象.基于Sun-Zhang提出的应变能量计算模型,运用变分原理,推导出半连续体模型.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几何尺寸和表面原子的重构、弛豫效应对梁的弯曲有一定影响.该模型分析梁的弯曲得到的结果与连续体模型相比偏小,随着尺寸的增大误差逐渐减小,在宏观尺寸下两种模型最终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34.
卡片喷码实时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卡上的号码是否正确,是否完整和清晰。通过高性能IEEE1394卡将工业数字摄像头拍摄的图片传输到计算机上,经过图像处理,字符识别,然后将卡号和质量隋况记录在数据库。卡片图像经过裁剪、滤波和字符分割,然后通过图像匹配进行字符识别。  相似文献   
35.
正在本届政府简政放权的执政思路指导下,行政性的审批程序正在逐渐简化或部分取消,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为主要业务的工程咨询企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拓宽业务类型、丰富产品线。经过前期调研,我们认为,工程咨询企业可以充分挖掘现有客户资源,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咨询相关业务。一、清洁生产审核的发展历程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1983  相似文献   
36.
油页岩原位热解过程中产生的孔隙和裂缝的连通程度是制约转化后的油页岩油气能否原位可采的关键要素,而常规岩石物性测试手段无法全覆盖测定油页岩层内不同级别的孔隙及裂缝。利用核磁共振仅对岩石孔隙流体有响应可以识别刻画不同级别孔、缝的优势,根据核磁共振分析岩石物性的方法和相关参数模型,开展了模拟地下500 m原位加热到不同反应温度后的油页岩热解系列样品的核磁共振测试。结果表明,不同转化温度原位开采过程中,油页岩的孔隙度演变可以分为3个阶段,250~350℃时逐渐增大,350~400℃时略有减小,400℃之后大幅增大;渗透率在400℃之前变化不大,400~450℃渗透率提高了2个数量级,500℃时改善更为可观,提高了4个数量级。油页岩原位干馏开采需要400℃以上的高温,而实际地下开采大尺度的油页岩受热均一性较差,可能大部分区域温度达不到400℃,可以采取升到更高的温度并延长加热时间或加热前对油页岩层进行储层压裂改造,以改善油页岩层的物性,提高油页岩原位开采油气采收率。   相似文献   
37.
新型单片机频率测量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以AT89C2051及MAX7219为核心组成频率测量系统,通过低频段采用测周法、高频段采用测频法及中频段采用多周期同步法实现频率的测量。测量结果优于普通测量法两个数量级,且系统硬件电路结构简单,软件设计容易。  相似文献   
38.
激光拉曼光谱在有机显微组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岩显微组分分析一直以人工测试为主,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而激光拉曼光谱能够反映碳物质结构的有序程度和结构缺陷,因此可从分子结构上研究认识有机显微组分的性质。该文对烃源岩中的3种显微组分(镜质体、半丝质体、丝质体)的拉曼光谱特征及其归属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各种显微组分拉曼光谱参数变化,并对不同组分的结构进行分析,寻找利用拉曼光谱快速有效的识别不同显微组分的方法。研究表明,在一定成熟度范围内,不同有机显微组分的D1峰位置与G峰半峰宽有较明显的变化,可作为判断不同有机显微组分的参考标准。利用拉曼光谱能够快速有效的识别煤及岩样中的显微组分,能作为显微组分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9.
采用CT扫描、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技术,对川东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进行了微孔隙结构及连通性分析,提出了4种页岩孔隙结构类型:(1)粒间微孔,存在于矿物颗粒之间,数量较少;(2)粒内微孔,分布于粒间分散有机质中及与球状黄铁矿共生的有机质中,少量见于黏土片间的微孔隙;(3)粒缘隙,存在于分散有机质颗粒及矿物颗粒周缘;(4)层(页)理缝,基本平行于页岩沉积层理较大的微裂隙。有机质纳米孔隙呈蜂窝状,呈正态分布,互相连通,孔隙直径主要在30~90 nm之间;孔隙喉道呈单曲线形,喉道宽度主要在7~20 nm之间;层(页)理缝约占页岩孔隙体积的1%~2%,是页岩的优势渗滤通道。微孔隙主要分布于有机质中,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粒缘隙形成页岩连通网络,层(页)理缝为页岩的主要渗滤通道,提出"纳米孔储集、粒缘隙连通、页理缝渗滤"的页岩气连通与流动模式。   相似文献   
40.
大粘度沥青流量的智能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沥青体积换算系数与温度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介绍了AT89C2051频率数据采集器,进而提出了大粘度沥青流量的模块式智能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