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2篇
化学工业   10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Recessive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RDEB) is a devastating skin blistering disease caused by mutations in the gene encoding type VII collagen (C7), leading to epidermal fragility, trauma-induced blistering, and long term, hard-to-heal wounds. Fibrosis develops rapidly in RDEB skin and contributes to both chronic wounds, which emerge after cycles of repetitive wound and scar formation,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he single biggest cause of death in this patient group. The molecular pathways disrupted in a broad spectrum of fibrotic disease are also disrupted in RDEB,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arising in RDEB are thus far molecularly indistinct from other sub-types of aggres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Collectively these data demonstrate RDEB is a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basis of both fibrosis and rapidly developing aggressive cancer.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RDEB pathogenesis is driven by a radical change in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composition and increase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TGFβ) signaling that is a direct result of C7 loss-of-function in dermal fibroblasts. However, the exact mechanism of how C7 loss results in extensive fibrosis is unclear, particularly how TGFβ signaling is activated and then sustained through complex networks of cell-cell interaction not limited to the traditional fibrotic protagonist, the dermal fibroblast. Continued study of this rare disease will likely yield paradigms relevant to more common pathologies.  相似文献   
42.
为了解释“显隐结合”战略威慑的独特功用,为战略威慑运用提供决策支持,运用信号博弈原理分析了“显隐结合”战略威慑成败机理.提出了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框架,指出威慑方的威慑行动取得成功,必须使自己作为强硬类型的概率大于转折概率,而“显隐结合”的方式能够改变威慑方的先验概率,使威慑由失败转为成功变得可能.结论表明:通过提高威慑实力,坚定战略威慑决心,发出分离信号和注重在改变对手的认知,能够较好地达到战略威慑目的.  相似文献   
43.
思想政治课历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教师要充分而有效地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必须通过对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综合研究,有的放矢地激发教师与学生这对双元主体成功实现交相互动,促使学生主体所趋向的客体与教师主体所指向的客体趋于一致,并形成线性并轨,进而唤起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为性和自主性,实现教师教的主导性与学生学的能动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4.
以重庆工学院“青年红色根据地”这一红色网站为例,阐述了网络平台为隐性德育的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改变了隐性德育的传统模式,使隐性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大大加强,促进了隐性德育的科学化、现代化,拓展了隐性德育的平台,增强了隐性德育的效果,使网络平台成为开展隐性德育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45.
以重庆工学院“青年红色根据地”这一红色网站为例,阐述了网络平台为隐性德育的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改变了隐性德育的传统模式,使隐性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大大加强,促进了隐性德育的科学化、现代化,拓展了隐性德育的平台,增强了隐性德育的效果,使网络平台成为开展隐性德育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46.
针对单一应用的案例推理(CBR)系统在集成基于经验的隐性知识时存在固有局限性,设计出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的多CBR系统应用集成框架和集成系统的平台体系结构。该集成框架和平台体系结构在分析CBR系统演化及应用集成模型库的基础上,结合SOA封装推理模型和推理流程,开发集成系统。该系统在试点应用中,实现企业内外多维隐性知识的集成和共享。  相似文献   
47.
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是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本质要义.针对目前资助工作以经济帮扶为主而忽视育人功能的现状,提出将经济资助、精神资助、学习资助、能力资助融于一体,构建全方位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以达到资助和育人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48.
校友是学校的办学资源,它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通过提高校友意识教育、重视与校友感情沟通、全面建立校友网络、努力开发校友资源等方面做好校友资源的开发管理,从而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社会地位,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9.
针对三维环境中导弹追踪目标时制导和控制算法复杂而导致计算量非常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隐性交叉遗传算法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实时动态目标追踪模型。通过将导弹防御区离散化为多个小模块生成输入数据,并针对每个可接受的目标参数数据集,使用RCGA估算导航常量和导弹注意时间;利用输入和输出的目标参数集生成GRNN所需的训练数据集;针对任意位置的目标轨道,将训练后的GRNN应用于实时导弹导引系统的实现中。通过战术目标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几种目标追踪算法,算法取得了更好的实时性和更高的目标定位精度,脱靶率接近零。  相似文献   
50.
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春霞  马军建  黄振平 《人民黄河》2005,27(7):10-11,14
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的影响可分为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以伊河流域为例分别分析了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对地表水的影响,并对显性影响因素进行了还原,使地表水恢复到天然径流状态;对于隐性影响因素则通过径流系数的变化来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①人类活动是导致天然年径流量减小的主要原因;②显性影响因素不但可以进行定量分析,而且可以还原;③隐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比较复杂,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地区的影响因素不同,因此目前只能对其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