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3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对ZG1Cr10MoWVNbN耐热钢在400~1600℃间存在的平衡相进行计算,并通过电化学萃取的方法制取钢中的碳化物粉末,进行XRD分析和形貌观察。结果表明:ZG1Cr10MoWVNbN耐热钢在400~1600℃间的主要平衡析出相为MX、M23C6和Laves相,它们所对应的开始...  相似文献   
42.
以工艺设计的具体要求为前提,进行了强制冷却系统及其相关工装的设计,并介绍了相应的思路和具体方法,其中包括冷却壁厚度的计算、强制冷却体系的结构等等。其应用表明计算和设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3.
 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定量金相分析、冲击试验和SEM试验分析,研究了化学成分和正火温度对材料中δ铁素体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了δ铁素体的形成机制,以及含量和位置分布对材料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成分和正火温度对δ铁素体含量影响显著,C+N含量增加能够显著降低材料中的δ铁素体含量;δ铁素体主要集中在原奥氏体晶界位置生成,显著降低材料的冲击功,并且在δ铁素体与马氏体基体界面位置会聚集大量富Nb碳化物,降低韧性的同时减少了MX相生成量。  相似文献   
44.
17-4PH钢脉冲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XRD、OM、STM、TEM分析与显微硬度和磨损测试研究了17-4PH钢在500℃有无稀土添加时脉冲等离子体氮碳共渗动力学、渗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添加稀土不改变共渗层的表面相结构,但提高了渗层中γ-Fe4N相的比例,使表面氮浓度提高7%,渗层深度最大可增加55%,表层显微硬度提高100~200HV;无稀土添加共渗层在抛光研磨过程中发生了粘着磨损;此外,在渗层中观察到了位错、层错等晶体缺陷。  相似文献   
45.
利用OM、XRD、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在500 ℃脉冲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稀土添加使共渗层致密;共渗层主要由α'、ε-Fe3N、γ'-Fe4N及CrN组成;添加稀土或减小氮氢比,渗层中ε-Fe3N相的比例降低.表面形貌SEM观察和EDS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共渗表面主要由弥散分布的(Fe,Cr)xNy化合物颗粒、颗粒团和颗粒团簇,以及少量"柱状"生长的γ'-Fe4N相组成;当氮氢比为1:6时,稀土氮碳共渗层表面硬度可达1580 HV0.1.随磨损时间延长,稀土添加较无稀土添加的共渗层摩擦系数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46.
分析30CrMnSiNi2A钢冷拔六角材总脱碳不合原因,结果表明:当冷拔一次拔制变形量处于临界变形区间时,经690℃退火后冷变形区域晶粒较为粗大,影响总脱碳判定。当冷拔一次拔制变形量在21%~30%时,经热处理后冷变形区域再结晶晶粒得到细化。从而消除因变形量处于临界变形区间导致拔制退火后晶粒粗大而影响总脱碳判定准确性。通过生产实践将冷拔一次变形量控制在20%~25%,并降低退火温度到630℃,生产的S22 mm六角材总脱碳满足标准要求,且脱碳层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