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68篇
  免费   2372篇
  国内免费   1878篇
电工技术   144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993篇
化学工业   10639篇
金属工艺   1813篇
机械仪表   1485篇
建筑科学   1107篇
矿业工程   530篇
能源动力   711篇
轻工业   4545篇
水利工程   410篇
石油天然气   2040篇
武器工业   247篇
无线电   276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99篇
冶金工业   901篇
原子能技术   497篇
自动化技术   439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545篇
  2021年   2215篇
  2020年   820篇
  2019年   766篇
  2018年   715篇
  2017年   874篇
  2016年   1108篇
  2015年   1193篇
  2014年   1683篇
  2013年   1851篇
  2012年   2154篇
  2011年   2651篇
  2010年   1940篇
  2009年   2196篇
  2008年   1974篇
  2007年   2191篇
  2006年   2105篇
  2005年   1657篇
  2004年   1407篇
  2003年   1287篇
  2002年   1083篇
  2001年   816篇
  2000年   692篇
  1999年   613篇
  1998年   430篇
  1997年   400篇
  1996年   319篇
  1995年   353篇
  1994年   306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34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1,5-己二烯交联烯烃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抗剪切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1,5-己二烯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交联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烯烃类聚合物(简称交联聚合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潜表征交联聚合物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用旋转黏度计和超声波仪研究了1,5-己二烯用量对交联聚合物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及交联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对交联聚合物溶液抗剪切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聚合条件(单体80mL、助催化剂0.4mL、CS-1催化剂0.090g、1,5-己二烯0.40mL、0℃、24 b)下所合成的交联聚合物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7×106,数均相对分子质量3.6×106。加入少量1,5-己二烯能提高交联聚合物的抗剪切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交联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交联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抗剪切稳定性越好。1,5-己二烯用量约为0.1 mL时(单体40 mL),交联聚合物溶液的表观黏度达到最大值(16.8 mPa·s)。  相似文献   
52.
油基钻井液的封堵性能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在涠洲12-1北油田一期工程中使用油基钻井液后事故率明显降低,但仍未能彻底解决涠二段硬脆性泥页岩井壁稳定性问题。对进一步加强油基钻井液的封堵能力进行了室内研究。通过在油基钻井液中引入超微细颗粒材料、纤维材料、变形材料和粘弹性材料,可大幅度提高其封堵能力。在涠洲12-1北油田二期工程中应用了加强封堵能力的油基钻井液,结果钻井施工非常顺利,几乎无井下复杂事故。室内评价及二期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增强油基钻井液的封堵能力对保持硬脆性泥页岩井壁稳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3.
结合经过校正后的适合于本地无线环境的OKUMURA-HATA传播模型,建立起一种新的本地化基于1x EV—DO系统数据业务吞吐量分析的覆盖预测仿真模型,可应用于1xEV—DO系统的网络规划及系统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54.
纳米钛硅分子筛TS-1催化甲乙酮氨氧化合成甲乙酮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纳米钛硅分子筛TS-1为催化剂,采用三口玻璃反应器研究了甲乙酮(MEK)氨氧化的反应性能。采用SEM、TEM和XRD等分析手段表征了TS-1的晶粒尺寸。考察了TS-1的晶粒尺寸、反应物的加料方式、溶剂、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料配比对甲乙酮氨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甲乙酮氨氧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75℃,n(NH3):n(H2O2):n(MEK)=4.0:1.5:1.0,TS-1用量21.6g(以1mol MEK计);H2O2和氨水连续进料,最佳溶剂为叔丁醇或叔丁醇和水的混和液。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甲乙酮的转化率和甲乙酮肟的选择性可分别达到99.4%和99.8%。  相似文献   
55.
以3-碘苯甲酸为原料,在浓硫酸作用下与乙醇反应制得3-碘苯甲酸乙酯(1),再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在105℃化合物1与80%的水合肼反应8h,制得3-碘苯甲酰肼(2)。在无水乙醇中,在90~95℃化合物2分别与4-甲基苯甲醛、2-氯苯甲醛、4-氯苯甲醛、4-羟基苯甲醛、2,4-二氯苯甲醛、4-甲氧基苯甲醛、3-硝基苯甲醛、4-硝基苯甲醛和4-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得到相应的酰腙E3(a~i)]。最后化合物3(a~i)分别与丙酸酐脱水环化成了3-M丙酰基-2-芳基-5-(3-碘苯基)-1,3,4-噁唑啉类化合物E4(a~i)],收率分别为86.2%,70.5%,80.1%,68.2%,62.4%,75.2%,73.2%,70.5%和63.2%。并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对化合物4(a~i)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6.
胡小强 《特种油气藏》2006,13(4):24-26,30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利用地震岩性反演手段,对东濮凹陷胡状集北部沙一下段盐岩透镜体形成古环境、盐湖层序结构模式以及盐岩透镜体所在区域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岩性透镜体是湖泊中心或斜坡带底部发育的盐类扇体,其盐间薄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和砂岩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对研究区寻找隐蔽油气圈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番禺30-1砂岩强水驱气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针对垂向非均质性严重且边底水能量强的番禺30-1气田面临的潜在开发问题,通过岩心分析及测井二次解释,对其夹层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等进行了研究,划分出19个流动单元并定量描述了各流动单元的特征参数,建立了该气田的精细地质模型。综合评价表明,新建的地质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该气藏合理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58.
基于PC机群的大地电磁Occam反演并行计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羽  王家映  孟永良 《石油物探》2006,45(3):311-315
Occam反演以其稳定收敛和不依赖于初始模型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大地电磁数据的处理,但偏导数矩阵的计算和拉格朗日乘子的求取导致大量的模型正演,使得反演速度较低。为此,研究了用基于PC机群的并行计算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首先对Occam反演方法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反演方法中各计算耗费的时间,提出对约占计算量90%的偏导数和拉格朗日乘子进行并行计算的思想,即偏导数计算采用频点计算一级的大粒度并行,拉格朗日乘子扫描和一维搜索分别采用弘值计算一级的大粒度并行和频点计算一级的小粒度并行;给出了并行计算的实现方法,即在PC机群上,利用主一从编程模式实现Occam反演的整体并行计算。在计算中,采用任务组合方式,减少了通信量,较好地实现了负载均衡。在4节点PC机群上,对应于拉格朗日乘子的扫描和一维搜索方式,整体加速比分别达到3.36和2.83。  相似文献   
59.
首先介绍了HART通信协议及他的优点,然后介绍了HART通信协议在汽油机测速方面的软件实现。该软件主要采用目前流行的VB编程语言。可设计出界面友好、功能强大的测量和监控软件。  相似文献   
60.
The microbial transformation of l‐menthol ( 1 )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12 isolates of soil‐borne plant pathogenic fungi,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Rs24, Joichi‐2, RRG97‐1; AG‐1‐IB TR22, R147, 110.4; AG‐1‐IC F‐1, F‐4, P‐1; AG‐1‐ID RCP‐1, RCP‐3, and RCP‐7) as a biocatalyst. Rhizoctonia solani F‐1, F‐4 and P‐1 showed 89.7–99.9% yields of converted product from 1 , RCP‐1, RCP‐3, and RCP‐7 26.0–26.9% and the other isolates 0.1–12.0%. In the cases of F‐1, F‐4 and P‐1, substrate 1 was converted to (?)‐(1S,3R,4S,6S)‐6‐hydroxymenthol ( 2 ), (?)‐(1S,3R,4S)‐1‐hydroxymenthol ( 3 ) and (+)‐(1S,3R,4R,6S)‐6,8‐dihydroxymenthol ( 4 ), which was a new compound. Substrate 1 was converted to 2 and/or 3 by RRG97‐1, 110.4, RCP‐1, RCP‐3 and RCP‐7. The structures of the metabolic product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spectral data. In addition, metabolic pathways of the biotransformation of 1 by Rhizoctonia solani are discussed. Finally, from the main component analysi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yields of converted product from 1 , the 12 isolates of Rhizoctonia solani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metabolites. Copyright © 2003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