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4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8 毫秒
51.
应用途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在稳态时谷氨酸棒杆菌TQ2223菌株由葡萄糖发酵生产L 色氨酸的途径,确定了L 色氨酸合成的最佳途径及其代谢流分布和最大理论产率.通过刺激所选途径的酶活来提高L 色氨酸产率,结果表明,经NH4+调节后,代谢途径流量发生显著变化,可以使色氨酸的代谢流从6提高到8.8.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以谷氨酸棒杆菌TLU05(5-MT^r+SC^r+5-FT^r+8-AC^r+6-MP^t+2-TA^r)为出发菌株,在摇瓶水平上考察了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因素及环境因子对合成L-组氨酸的影响。在上述条件下,72h摇瓶可积累L-组氨酸达23-24g/L。  相似文献   
53.
鸟苷作为一种多用途的核苷,是抗病毒药物三氮唑核苷、无环鸟苷的合成原料,在医药工业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国内鸟苷的市场需求急剧上升。20世纪60年代日本就大规模开展了发酵法生产鸟苷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而我国对鸟嘌呤系化合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鸟苷工业用途的日益增长,发酵法生产鸟苷的研究也得到更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54.
L-色氨酸产生菌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 3 0L的发酵罐分批发酵实验数据 ,根据已建立的L 色氨酸发酵数学模型 ,应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最优参数估计和非线性曲线拟合 ,得到的结果相对误差较小 ,所建立的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L 色氨酸分批发酵的过程  相似文献   
55.
谷氨酸温度敏感突变株的驯化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谷氨酸温度敏感突变株高产甘蔗糖蜜的性能,在甘蔗糖蜜浓度为80g/L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定向驯化。试验结果表明:该驯化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该菌株的产酸率和糖酸转化率,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L-谷氨酸的平均产量为126g/L,糖酸转化率61.24%。  相似文献   
56.
谷氨酸高产菌FTN9108的细胞融合育种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谷氨酸生产菌天津短杆菌(Brevibacterium tianjinese)T_(6-13)为出发菌株,经500μg/ml NTG诱变处理,获得了具有目的遗传标记寡霉素抗性(O_m~r)和氟乙酸抗性(FEA~r)的突变株TN63和TN115。然后,分别以TN63和TN115为亲株,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了具有O_m~r+FEA~r标记的融合子FTN9108,其原生质体融合频率为2.6×10~(-3)。确定了目的融合子FTN9108摇瓶发酵的最佳条件,其谷氨酸产率可达8.74g/dl。经连续摇瓶传代10次,发现该融合子是稳定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原生质体诱变选育L-缬氨酸生产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线对黄色短杆菌TV12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 ,根据代谢控制发酵原理 ,定向筛选出具有目的遗传标记的高产缬氨酸突变株TV2 3 5 ,其L 缬氨酸的产量较出发菌株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而且突变株继代遗传稳定 ,说明利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育种是获得L 缬氨酸高产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利用神经网络对L-缬氨酸发酵建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L-缬氨酸发酵过程的实验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建立实验模型,实时获取生化变量的预测值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运用BP神经网络对L-缬氨酸发酵过程进行模拟,所建立的模型能比较精确地模拟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及发酵产酸过程的变化,可以为L-缬氨酸发酵生产过程提供动态模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本文对L-谷氨酰胺生产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作了研究。以天津短杆菌TC-(866)-174为出发菌株,采用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等常规诱变方法,从500多株突变株中筛选出一株谷氨酰胺生产菌GW-77[CMSO~R、(NH_4)_2SO_4~R、SG~R]运用均匀设计法,以微机为辅助手段,摸索出最佳条件组合,在适宜条件下积累谷氨酰胺,平均值为31.4mg/ml,最高达33.2mg/ml。  相似文献   
60.
<正> L-脯氨酸虽不是必需氨基酸,但近年来已用于医药界;又由于它的特有的甜味,也用于食品工业。现已采用发酵法进行工业化生产。脯氨酸产生菌可分为非谷氨酸产生菌和谷氨酸产生菌二大类。利用产生谷氨酸的短杆菌、棒杆菌的一些营养缺陷型或抗结构类似物的突变株,可以生产脯氨酸。最近,据日本中西透等人报道,采用野生型细菌例如KY9003谷氨酸棒杆菌,在高浓度氯化铵的存在下,添加过量的生物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