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974篇
  免费   7078篇
  国内免费   7065篇
电工技术   5730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7808篇
化学工业   27070篇
金属工艺   10219篇
机械仪表   3631篇
建筑科学   3727篇
矿业工程   2841篇
能源动力   1763篇
轻工业   6682篇
水利工程   930篇
石油天然气   12262篇
武器工业   967篇
无线电   1445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129篇
冶金工业   5376篇
原子能技术   1399篇
自动化技术   15125篇
  2024年   566篇
  2023年   2554篇
  2022年   3116篇
  2021年   3129篇
  2020年   3269篇
  2019年   3970篇
  2018年   2214篇
  2017年   3107篇
  2016年   3858篇
  2015年   4107篇
  2014年   5143篇
  2013年   6368篇
  2012年   6910篇
  2011年   7488篇
  2010年   7082篇
  2009年   7158篇
  2008年   7645篇
  2007年   7238篇
  2006年   6409篇
  2005年   7460篇
  2004年   6778篇
  2003年   5402篇
  2002年   4289篇
  2001年   3445篇
  2000年   2471篇
  1999年   1662篇
  1998年   1278篇
  1997年   1054篇
  1996年   1059篇
  1995年   904篇
  1994年   900篇
  1993年   543篇
  1992年   633篇
  1991年   698篇
  1990年   702篇
  1989年   931篇
  1988年   153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5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前,利用常规手段难以对低含油饱和度油水过渡带进行开采,利用气驱及化学驱方式开采仍具有开发潜力,但对于不同类型的油水过渡带,其开发机理不明确。开展4组天然岩心驱替实验,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不同类型油水过渡带中剩余油的启动机理和主要分布状态,在此基础上研究油水过渡带的开发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气驱开发方式更适用于低渗岩心;化学驱的乳化及降低表面张力作用对小孔隙中剩余油有较好的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2.
63.
采用超临界CO_2压裂技术能较好地改造塔河油田水敏、低渗储层,而压裂过程中井筒和裂缝温度场对CO_2物性参数影响较大,需要对CO_2压裂温度场进行研究。考虑径向非稳态传热、轴向非稳态对流以及摩擦力、黏滞力的影响,推导了井筒温度、压力方程,结合K-D-R方法和CO_2物性模型,建立了CO_2压裂过程中井筒和裂缝温度场计算模型,并通过实测温度、压力数据拟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应用所建模型分析了塔河油田胡杨2井CO_2压裂施工排量对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注入排量对井筒温度、压力以及裂缝温度影响明显,而对裂缝内压力影响较弱;井筒压力梯度随着排量增大而变小;井筒和裂缝中CO_2均可存在液态和超临界态2种相态。研究成果能为塔河油田CO_2压裂施工设计优化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64.
为了研究离子液体支撑膜吸收CO_2的性能,针对CO_2的传统捕获方法造成环境污染、腐蚀设备等缺点,文章选用新型绿色工质离子液体[Emim][Tf_2N]作为CO_2的吸收剂,并负载于PVDF、PES 2种支撑膜上,在压力为0.2 MPa、流量为50 mL/min,温度为298—318 K范围内变化的条件下进行吸收CO_2的实验,并利用渗透系数、溶解度和扩散系数来评定支撑膜的吸收性能,其中溶解度数据采用van′t Hoff方程进行关联,扩散系数数据和渗透系数数据采用Arrhenius方程进行关联。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CO_2在2种离子液体支撑膜中的渗透系数和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PVDF离子液体支撑膜对CO_2的吸收性能优于PES离子液体支撑膜。因此,PVDF支撑膜较PES支撑膜更加适合用于工业应用中。  相似文献   
65.
采用无机多孔材料负载碱金属盐作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以苯硫酚(PhSH)和碳酸乙烯酯(EC)为原料合成了2-苯硫基乙醇,优化工艺条件为:常压,120℃,n(EC)/n(PhSH)=1.05/1,体积空速0.75~1.50 h~(-1)。在此条件下,苯硫酚转化率99.9%,2-苯硫基乙醇选择性99.9%。催化剂连续运转168 h,PhSH转化率和2-苯硫基乙醇的选择性均大于99%。  相似文献   
66.
国内近年来煤化工项目大规模工业化和商业化使CO_2的减排研究显得日益必要和迫切,其中,化工利用是CO_2减排的一个重要方面。将CO_2的产品链与精细化工产业链相结合,可以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同时提高现有化工过程的经济效益。文章探讨了CO_2加氢制甲醇(乙醇)、CO_2与甲烷制合成气、CO_2制乙酸和CO_2制有机精细化工产品等化工利用途径,未来十年内,CO_2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反应制精细化工品可能是CO_2最有前景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7.
68.
《Planning》2019,(31):64-69
目的:分析中国东南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C11orf65、SLC47A1基因多态性与二甲双胍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入组的110例初诊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为期90 d的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二甲双胍剂量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调整,初始剂量为500 mg/d,极量2 550 mg/d,每隔15天调整1次,完成全程治疗的有97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对入组患者的血样进行C11orf65、SLC47A1基因型检测。观察二甲双胍给药前后患者的糖尿病各项疗效指标(FPG、HbA1c、HOMA-IR)的变化情况,比较C11orf65和SLC47A1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上述疗效指标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二甲双胍单药治疗90 d后,SLC47A1各基因型之间FPG、HbA1c、HOMA-IR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C11orf65 CC基因型患者的FPG降低值明显高于AA基因型患者(P<0.001),CC基因型患者的FPG降低值明显高于AC基因型患者(P=0.002);CC基因型患者的HbA1c降低值明显高于AC、AA基因型患者(P<0.05);CC基因型患者的HOMA-IR降低值明显高于AA、AC基因型患者(P=0.002,P=0.004)。结论:SLC47A1基因多态性对FPG、HbA1c、HOMA-IR的影响无明显差异,C11orf65携带C等位基因比未携带者对空腹血糖的作用更好,CC基因型比AC基因型对HbA1c的作用更好,C11orf65携带C等位基因比未携带者的HOMA-IR降低得更多。  相似文献   
69.
《Planning》2019,(36):135-139
目的:探讨鹰潭地区胃癌新发病例人群分布及HER-2表达情况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行胃癌根治术的121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3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研究组中的109例胃癌标本进行HER-2基因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患者的随访资料及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胃癌组织HER-2表达状况、HER-2表达与生物学和胃癌临床行为关系、HER-2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中12例未进行HER-2表达检测,对照组患者HER-2表达全部为阴性,胃癌组织已行HER-2检测的109例患者,其中HER-2阳性表达例数为15例,阳性率为13.76%,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与有无远处转移、Lauren分型、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临床TNM分期、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和年龄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HER-2过表达患者9例,阴性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过表达者(P<0.05)。结论:有无远处转移、Lauren分型、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HER-2是否表达均存在相关性,可对患者预后和生物学行为进行有效判断。对HER-2是否表达和预后探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理论依据,可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进一步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70.
以总多酚得率为优化目标,对超临界CO_2萃取盐肤木叶中总多酚的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了总多酚的抗氧化性能。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料液比、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对总多酚得率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中的Box-Behnken法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优化实验。最优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15) g/mL,萃取温度47.69℃,萃取压力22.87 MPa,萃取时间124.87 min,预测最大的总多酚得率为8.85%。通过3组实验验证盐肤木叶中多酚平均得率为8.8%,与预测值较为接近。此外,盐肤木叶多酚的IC_(50)为57.41μg/mL,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