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6篇
矿业工程   49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74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200g/L的硫酸对生物浸出后期的铀矿堆进行熟化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内熟化后的浸出率是相邻时间段生物浸出的3倍,表明生物浸出尾期采用高酸熟化对提高浸出率、缩短浸出周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2.
江西省地热温泉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江西省温泉形成、分布及化学成分特征基础上,讨论地热温泉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并就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属中低温水热系统的江西省地热温泉资源,水源来自大气降水,经深部循环于适宜条件下出露地表;旅游,温泉医疗,蔬菜、花卉种植,地热发电等是江西地热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分级利用和地热废水回灌是温泉资源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3.
高氟铀矿石微生物堆浸工业试验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在前期试验基础上,进行高氟铀矿石微生物堆浸工业试验。上堆矿石4 315 t,矿石粒径-6 mm,品位0.186%,渣计浸出率92.63%,酸耗3.14%。所用的05B菌群在氟含量2~3.98 g/L的尾液中生长良好,浸出周期112 d。与常规酸法堆浸相比,浸出率提高约3个百分点,酸耗降低1.8个百分点,浸出周期缩短1个多月。  相似文献   
64.
为了研究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各级氧化槽Fe2+氧化速率、合格菌液日产量以及各级氧化槽的pH、Eh、温度和溶解氧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三级串联接触氧化槽试验,测试堆浸用菌生物挂膜连续培养工艺的挂膜时间、pH值及最大流速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pH、温度和充气量稳定的情况下,经11d后,由于生物膜的成熟,Fe2+氧化速率可达0.21g/L,日最大出液量2.88m3,日出液率为0.48。  相似文献   
65.
某铀矿地浸浸出液主要组分计算及其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地球化学模式PHREEQC计算某铀矿淡化少试剂地浸新工艺现场试验浸出液的主要组分铀、碳酸衍生物的存在形式和条件。结果表明,H_2CO_3、HCo_3~-和CO_3_~(2-)是碳酸衍生物在水中主要存在形式,UO_2(CO_2)_2~(2-)、UO_2(CO_3)_3~(4-)、UO_2CO_3为六价铀的主要存在形式。讨论了中性条件下主要组分各种存在形式之间的转换、出铀浓度与碳酸衍生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地浸过程中水岩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6.
酸性地浸矿山退役后,采区范围内地下水中依旧存在着少量铀的残留,需要清除以恢复地下水环境。使用一株新的普通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vulgaris GnLF21,开展了影响其除铀能力的因素及对废水稀释液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初始U6+浓度为4 mg/L、pH=7.0、初始SO42-浓度为1.0 mg/L时,菌株去除铀能力最强,铀去除率分别为97.9%、96.8%、92.7%。在废水pH为4.5、SO42-浓度≤2 g/L、初始U6+浓度为1.87 mg/L、菌株GnLF21接种量20%时,在96 h和120 h时铀去除率分别为77.74%和80.73%。可应用异源性硫酸盐还原菌开展酸性含铀废水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67.
以某铀矿石为研究对象,对比了粒度为5.0~0.1mm,10~0.1mm,15~0.1mm的铀矿石在相同条件下的微生物浸铀效果。通过对比总浸出率、总酸耗、泥化与结垢等确定了理想的微生物浸铀粒度。结果表明,3种试样均能取得90%以上的浸出率,10~0.1mm试样经济技术指标最优。  相似文献   
68.
在砂岩型铀矿地浸采铀过程中,溶浸液一些化学组分进入含矿含水层,并在地浸结束后继续运移,从而可能给当地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本文以某砂岩型铀矿床地浸采铀试验过程中NO3-离子的运移为例,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地浸采铀过程中以及地浸结束后溶浸液化学组分的运移特征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地浸期间NO3-向外的运移,基本可控制地浸块段周围20~30m的范围之内;地浸结束后,该离子在天然流场条件下,主要向下游方向弥散运移,弥散羽浓度中心运移缓慢,平均速度为0.014m/d,10年后羽缘仍在距离地浸块段130m范围以内,且其中心浓度从地浸结束时的256.9mg/L逐渐衰减至58.9mg/L。  相似文献   
69.
在相山矿田发现富矿体中铀矿物与磷灰石紧密共生,U含量与P2O5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磷灰石先形成,铀后被吸附而富集成矿。运用静态法研究磷灰石对铀的吸附行为,探讨了pH值、时间、温度及铀质量浓度等因素对磷灰石吸附铀的影响,并对吸附前后的磷灰石进行了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结果表明:在酸性—弱酸性条件下,磷灰石可以在10 min内自发地迅速吸附大量铀,吸附过程中无新的矿物相生成,铀呈非晶态吸附在磷灰石表面;磷灰石对铀的吸附同时符合Boyd液膜公式及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磷灰石对铀的最大吸附量可达94.3×10-3,吸附半衰期为33.97 s。揭示的磷灰石吸附铀的规律有助于探讨磷灰石对相山矿田铀富集成矿的意义。  相似文献   
70.
本文选取江西省罗溪温泉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地质、水化学和同位素等手段,对其水化学特征及来源进行系统研究,为热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温泉为HCO_3·CO_3-Na型热水,可作为含F和H_2S的医疗热矿水进行开发,但不宜作为灌溉用水使用。通过分析温泉的D、~(18)O及~(87)Sr/~(86)Sr同位素资料,可知热水的补给来源为温泉东西方向海拔约950m的山区的大气降水,降水与地壳中岩石相互作用形成温泉。利用Person法修正热水的~(14)C年龄约为19 800年。通过计算推测热储温度约为82℃,循环深度为1 900m左右。温泉为花岗岩中地下水获得大气降水补给入渗后,经深循环加热上升出露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