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46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29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31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 一、绪言国内现有的连续浮选试验设备,规模最小的为日处理矿石1~2吨。进行一次试验必须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来准备试样。若能进一步缩小设备规模,对减少试料准备工作量,节省人力、物力,缩短试验周期,广泛运用连续试验以获得较为可靠的试验结果,更及时地指导现场生产将具有一定意义。为此,我们自行设计制作了一套小型浮选连续试验设备,并初步解决了设备小型化中,中间产品的输送、磨矿分级作业的配套、适用于连续作业的小型浮选机、浮选药剂的简易而准确的添加、矿浆搅拌等问题。进行了单机效率考查及全流程设备运转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试验数据。二、试验设备的特点(一)处理能力本套设备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62.
基于某软土地铁站深基坑工程项目,依据勘察与抽水试验数据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建立三维模型,研究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基坑降水开挖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及地表沉降变化规律,分析土体渗透系数及降水深度、降水速率等设计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基坑降水开挖使得地下水渗流路径呈降落漏斗形,基坑底部出现凹弧形等孔压线;地表最大沉降点与基坑的距离约为降水深度的1.0~0.75倍,孔压消散是地表沉降的主要因素;最终降水深度每增加1 m相应地表最大沉降量增加约2 mm,采取回灌措施比未采取引起的基坑周边地表最大沉降小26.2%。  相似文献   
63.
吴维    卢玉南    覃英宏      谢金利    谭康豪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3,(3):20-29
为评价生物炭混凝土的CO2排放量,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构建了生物质热解生产生物炭过程的碳排放计算模型、生物炭混凝土从原材料生产到混凝土拆除废弃阶段CO2排放量化模型和生物炭混凝土服役期碳化-吸收模型,同时研究了生物炭按质量比例取代水泥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 m3C30生物炭混凝土的CO2排放量,并与普通C30混凝土CO2排放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生物炭作为一种碳负性材料,其碳元素含量越高,CO2减排效果越好; 当生物炭取代率小于5.0%时,研磨后的超细炭颗粒可以充分发挥填充和内固化效应,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生物炭混凝土生命周期CO2排放量随生物炭取代率的提高而降低,5%取代率的1 m3木屑生物炭混凝土相比普通C30混凝土,可减排CO266.5 kg,减排率为20.7%; 生物炭混凝土在服役期内因碳化吸收CO2占总碳排放量的1.8%~2.5%,而拆除废弃阶段由于混凝土的比表面积呈指数增长,碳化吸收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4.
国产30—50t/dCTMP机组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产30-50t/dCTMP连续制浆斩基本型线设计者应用情况,说明了选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5.
1 IntroductionAlthoughthemobileIP protocol[1~3] workswellinthemacromobilitysituation ,someproblemsoccurinthemicromobilitysituation .Therearetwomainconcerns.First,theregistrationdelaycon tributestothehandoffdelay .Thedelayissignifi cantwhenanMNisfarawayfromhomeandcausessignificantpacketdropanddrasticreductionincom municationthroughput.Second ,frequentlocationupdatesincurextensiveoverheadforlocationcachemanagementinrouteoptimizationthatrequiresac curatelocationinformationinordertotunnelIPda…  相似文献   
66.
Thejoiningoftwosolid metalscanbesuccess fullymadebyweldinginsuperplasticstate ,inwhichthemetalsareactivatedwithlowdeformationstress,high plasticdeformabilityetcthatissuper plasticsolid statewelding .Asanewtechnology ,ithasabrightandattractivefuture ,forexam…  相似文献   
67.
The SO_2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MSW components and their mixtur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aΦ150mm fluidized bed.Som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_2 emission in MSW fluidized bed incinerator were foundout in this study.The SO2 emission is increasing with the growth of the bed temperature,and it is rising with theincreasing oxygen concentration at furnace exit.When the weight percentage of auxiliary coal is being raised,theconversion rate of S to SO_2 is largely going up.The SO_2 emission decreases if the desulfurizing agent (CaCO_3) isadded during the incineration process,but the desulfurizing efficiency is weakened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thebed temperature.The fuel moisture content has a slight effect on the SO_2 emission. Based on these experimentalresults, a 12×6×1 three-layer 13P neural networks prediction model of SOR emission in MSW/coal co-firedfluidized bed incinerator was built.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is model give good agreement with theexperimental results,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odel has relatively high accuracy and good generalization ability.It was found that BP neural network is an effectual method used to predict the SO_2 emission of MSW/coalco-fired fluidized bed incinerator.  相似文献   
68.
基于线结构光的三维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激光、工业相机 、步进电机和 计算机的结构光的单目视觉三维扫描测量系统,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建立几何数学模型,搭 建了系统试验平台,并基于灰度平方加权重心法提取光条中心。实验结果表明, 系统测量误差小于±0.03mm,光条中心提取精度达到亚像素级,满 足工业测量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69.
70.
流量计量试验装置上海自动化仪表九厂张元生,项梓良上海自动化仪表九厂水、油、气流量计量试验装置简介如下:一、水流量计量试验装置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水塔高26米,作为流量试验稳压源,能保证流经被测流量计的水流量相对稳定;阀1、阀2分别为开通和调节流量阀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