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0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4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以新鲜汉源红花椒为研究对象,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花椒油常温浸提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研磨速度和浸提时间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花椒油中的羟基-α-山椒素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花椒油中羟基-α-山椒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椒油常温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5(g/m L),研磨速度为43 r/min,浸提时间为17 min。在此条件下,制备出的花椒油中羟基-α-山椒素的平均提取率为1.127 461%,理论预测值为1.129 19%。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从花椒中提取制备高纯花椒油素的方案。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提取花椒油素,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粗品,经过重结晶纯化得高纯花椒油素,利用核磁共振(NMR)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SDE过程中,料水比为1:10,溶剂(无水乙醚)用量为60 m L,提取时间为1.5 h时,粗提物中花椒油素含量达47.26%。以洗脱液配比(乙酸乙酯:石油醚)为1:15、径高比为1:12、样品与硅胶质量比(上样量)为1:40、洗脱液流速为4 m L/min的硅胶柱分离得到花椒油素粗品(纯度81.79%),回收率达99.12%。最后通过重结晶获得高纯花椒油素(纯度98.23%),总回收率达90.63%,得率为0.88%。NMR分析证实晶体确为花椒油素。该方案可实现从花椒中高回收地制取高纯花椒油素,为拓宽花椒的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徐剑 《四川烹饪》2007,(3):18-18
香辣酥泥鳅原料:泥鳅500克葱节15克炸花生米20克姜丝、蒜片各20克干辣椒段5克火锅香辣油50克乙基麦芽酚0.5克盐、味精、料酒、花椒油、香料粉、香油、色拉油各适量  相似文献   
64.
赵节昌 《美食》2004,(6):12-13
明油又称淋油、包尾油,指菜肴烹制勾芡后,根据成菜色、香、味的需要所淋入的油脂。它与勾芡的程序紧密相连,是勾芡的补充。明油既可以是动物性油脂,如鸡油、猪油、猪骨髓油等,也可以是植物性油脂,如菜油、色拉油、麻油、椰子油、花生油、向日葵油等;此外,还常用到一些复合味油,如葱油、蒜油、花椒油、胡椒油、辣椒油(红油)等,明油对菜肴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5.
遂宁热卖菜     
冯建波  熊亮 《四川烹饪》2006,(11):F0003-F0003
香辣糯米肠 原料:猪肠头l根糯米400克 火腿肠80克 香菇50克 马蹄50克 干辣椒节30克 花椒5克 青椒、红椒、洋葱各60克 葱花、熟芝麻、精盐、料酒、白糖、味精、花椒油、香油、豆瓣油、色拉油各适量制法:1.猪肠头清洗干净后。入加有料酒的沸水锅中汆一水,捞出过凉:糯米入锅煮至半熟;火腿肠、香菇、马蹄均切成粒;青椒、红椒、洋葱均切成块。  相似文献   
66.
用多孔淀粉吸附并包埋制备花椒辣椒油微胶囊,与喷雾干燥制取微胶囊化产品相比,此工艺简单方便.试验以玉米多孔淀粉吸附花椒辣椒复合油制成的粉末作为芯材,再以β-环糊精为壁材包埋芯材.该方法制取花椒辣椒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花椒辣椒油(1∶1)∶玉米多孔淀粉为0.4∶1,壁材∶芯材为0.2:1.在加速稳定性试验中,通过考察其过氧化值及感官特性的变化,确定该工艺所制取的微胶囊可以食用并长期稳定储存.  相似文献   
67.
花椒油抑菌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以花椒油为研究对象,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曲霉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法对花椒油抑菌谱及最低抑菌浓度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花椒油抑菌的稳定性.结果显示:花椒油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黑曲霉菌的抑制作用显著,其对枯草杆菌和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低至0.159 g/mL,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318 g/mL.并且其在一定温度、无机盐以及紫外光条件下,依然能发挥出良好的抑菌效果,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3):191-19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溶剂辅助蒸发提取炸花椒油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提取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梯度稀释法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 and olfactometry,GC-O)鉴定提取物中的关键性香气化合物。2种方法共鉴定出7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烃类19种、醛类13种、醇类22种、酮类5种、酯类8种、杂环类及其他化合物8种;2种方法共检测出58个气味活性区域,从中鉴定出44种香气活性化合物,稀释因子较大(FD≥34)的芳樟醇、大根香叶烯D、柠檬烯、乙酸芳樟酯、乙酸-4-松油烯醇酯等是炸花椒油中的关键性香气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69.
旨在为提高花椒油和藤椒油品质稳定性和预测其货架期提供参考,研究储存过程中花椒油和藤椒油风味品质变化。采用Schaal烘箱法探讨加速氧化过程中(0~35 d)花椒油和藤椒油的酸值、过氧化值、麻味物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加速氧化过程中花椒油和藤椒油的酸值(KOH)均满足国家限量标准(≤3 mg/g),而过氧化值分别在15 d和20 d时超出国家限量标准(≤0.25 g/100 g)。花椒油和藤椒油分别加速氧化10 d和15 d时麻味物质总量损失率分别为5.86%和10.42%,挥发性风味成分总量损失率分别为35.07%和70.01%;加速氧化结束时,花椒油和藤椒油中麻味物质总量和挥发性风味成分总量大幅减少,麻味物质总量损失率分别为37.15%和37.30%,挥发性风味成分总量损失率分别为82.03%和89.08%;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发现,未加速氧化的油与加速氧化后的油区分明显。花椒油和藤椒油在储存过程中麻味物质和香气成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失,且长时间储存易氧化酸败,对产品风味品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0.
花椒油中添加 VE考查了紫外光、温度、空气、氧化剂对花椒油碘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紫外光辐射或 0.1%KClO3、空气和0.4%过氧水氧化 3 h,不加 VE花椒油的碘值变化率(△I/IO)比加 VE 的油分别大 3.72%、3.81%、4.72%和 4.25%;100 ℃温度下受热 3 h,不加 VE 花椒油的碘值变化率比添加 VE 大 1.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