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103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通过实测 ,得出了急倾斜临界角煤层回采巷道沿空留巷的变形和破坏基本特征和规律。利用相似模拟和数值计算综合手段 ,揭示了大倾角临界角煤层非对称破坏和变形破坏严重的机理 ,并进一步优化了巷道断面 ,分析了支护对策  相似文献   
62.
刀柱式长壁工作面合理开采参数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刀柱式工作面顶板及煤柱的稳定性,探讨合理煤柱间距与煤柱尺寸,并分析了隔离煤柱的尺寸与位置。  相似文献   
63.
本文在总结实测与模拟得出的浅埋薄基岩破断运动特征基础上,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分析了基岩初次破断与周期性破断的机理,以及基岩结构失稳机理,探讨了合理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4.
综述基于神经网络的回采面顶板类型识别和巷道支护设计及其决策,并就目前此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65.
急倾斜放顶煤工作面来压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6.
通过预测预报急斜放顶煤工作面的来压现象分析了来压规律和来压特征,以及来压和支架—围岩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7.
厚沙土层在顶板关键层上的载荷传递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动态载荷相似模拟实验,得出了厚沙土层浅埋煤层工作面顶板关键层载荷的“四区”分布规律,揭示了顶板结构中A、B和C关键块的动态载荷演化规律,发现了周期来压期间二次“卸荷拱”的载荷传递机理。提出了载荷传递因子的概念,基于太沙基土压力原理建立修正的普氏拱模型,给出了卸荷拱高度计算公式,确定了载荷传递的岩性因子和时间因子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8.
黄庆享  周金龙 《煤炭学报》2016,41(Z2):279-286
基于对榆神府矿区的大量实测分析,得出大采高工作面支架阻力随采高的增大呈现非线性增大,在采高增大到6 m后支架载荷迅速增大。支架动载系数随采高的变化不大,一般为1.4左右。工作面顶板来压步距随采高变化不大,初次来压步距35~70 m,周期来压步距9~20 m。顶板垮落带高度为采高的2~4倍,随采高的增大线性增大。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随采高的增大略有降低,峰值位置与煤壁距离约为采高的2倍。根据现场实测和物理模拟分析,大采高工作面顶板形成"厚等效直接顶",使基本顶关键层铰接结构层位上移。根据直接顶充填条件,可分为充分充填型和一般充填型两类。针对常见的一般充填条件,提出了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的直接顶"短悬臂梁"结构和基本顶关键层"高位斜台阶岩梁"结构模型,给出了工作面额定支护阻力的计算公式,揭示了大采高工作面来压机理。最后,对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69.
基于FLAC3D程序数值模拟方法,对端锚和全长锚固进行了对比模拟,揭示了锚杆预应力对锚杆的轴力、剪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揭示了预应力锚杆垫板形成"钟形"挤压加固区,杆体周围形成"枣核状"挤压加固区。通过单锚杆和群锚杆的对比模拟表明,锚杆预紧力、杆体长度和间排距对组合锚固体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模拟表明,预应力锚杆支护可以有效减少拉应力区,控制巷道变形效果显著。三软煤层巷道应当加强对两帮、两肩和两帮脚的支护。  相似文献   
70.
基于采场覆岩"垮落—断裂—弯曲下沉—地表沉陷"一体化过程,研究了岩层破坏与移动特征。根据裂隙带内岩层裂隙发育程度的不同而导致的岩层移动差异,将裂隙带划分为块体铰接带似和连续带,提出了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冒落带、块体铰接带、似连续带和弯曲下沉带"的"四带"划分,采用顶板铰接结构的形成条件、岩体稳定性系数和岩层裂隙分维数给出四带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