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08篇
  免费   1061篇
  国内免费   880篇
电工技术   1344篇
综合类   1473篇
化学工业   2134篇
金属工艺   912篇
机械仪表   1379篇
建筑科学   2161篇
矿业工程   977篇
能源动力   471篇
轻工业   1886篇
水利工程   1067篇
石油天然气   920篇
武器工业   161篇
无线电   190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56篇
冶金工业   813篇
原子能技术   201篇
自动化技术   2088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345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432篇
  2019年   489篇
  2018年   577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1095篇
  2013年   708篇
  2012年   798篇
  2011年   868篇
  2010年   789篇
  2009年   766篇
  2008年   826篇
  2007年   862篇
  2006年   785篇
  2005年   839篇
  2004年   698篇
  2003年   633篇
  2002年   538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625篇
  1999年   662篇
  1998年   600篇
  1997年   620篇
  1996年   568篇
  1995年   498篇
  1994年   461篇
  1993年   385篇
  1992年   405篇
  1991年   402篇
  1990年   389篇
  1989年   293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102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68篇
  1983年   81篇
  1982年   64篇
  1981年   44篇
  1980年   41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13篇
  1976年   12篇
  1962年   8篇
  195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蔗糖和对甲基苯磺酸混合物为原料,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碳基固体酸催化剂,用于催化油酸和甲醇酯化合成油酸甲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性等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油酸质量的3.54%,醇酸摩尔比6∶1,反应时间7 h,酯化率可达94.96%。该催化剂尚具有一定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82.
低渗透油藏在中国油气产量的构成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其所扮演的角色也日益重要,其开发技术一直是我国石油产业的攻关重点。压裂改造是改善低渗透储层物性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井层,应使用不同的压裂工艺。对于低渗透储层而言,多分支井技术、地震裂缝成像和裂缝诊断技术、新型压裂技术等都是低渗透油藏增产改造的有效方法。同时,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藏保护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注水、注气以及压裂改造油层等技术是目前油藏开发和保护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3.
<正>6M50R型活塞式压缩机自2011年10月投运后,其四段活门频繁损坏,严重影响正常运行。据6M50R型压缩机四段活门损坏情况统计,2012年9月,因四段活门损坏而停车的频次达16次。1四段活门频繁损坏原因山东瑞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采用中低低变换工艺,变换气经湿法脱硫,回压缩机三段时为湿气体,经三段气缸加压后,进入三级冷却器,部分水被冷凝。因原设计四段入口缓冲器体积较小、分  相似文献   
84.
巷道安全关系到煤矿的高产高效,深部矿井的巷道稳定性控制尤为重要。以红庆河煤矿3-11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分析深井高应力巷道围岩变形机制,提出一种深部巷道定向拉张爆破切顶卸压围岩控制技术,并运用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方法对该技术的作用效果开展综合研究。研究发现,定向拉张爆破切顶卸压技术可保证在不破坏本工作面巷道稳定性的前提下,通过人为主动控制覆岩结构垮断位置,达到优化巷道应力环境的目的。但是,不同切顶效果下,围岩垮落形态、应力分布及变形特征有所差别。数值模拟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切顶高度有利于促进采空区顶板岩层垮落,减少悬顶空间,并减小传递至实体煤上的采空区覆岩荷载。增强切顶效果可减小巷道变形,加快巷道围岩稳定。现场试验发现,随着切顶效果增强,煤体内应力峰值和应力稳定值均会下降,应力达到稳定后的滞后工作面距离会缩短,控制巷道的围岩变形量及变形速率会减小。实践证明,采用该技术后,深井高应力巷道的围岩大变形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85.
等离子熔覆NiCr-Cr3C2复合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碳化铬含量及磨损载荷力对复合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探究不同磨损载荷下的磨损机制。方法采用5种Ni55和NiCr-Cr_3C_2的混合粉末(Ni Cr-Cr_3C_2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40%、50%),通过等离子熔覆技术制备金属基复合涂层。采用XRD、SEM对涂层物相进行检测分析,使用Rtec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涂层表面进行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性能测试。对涂层组织、摩擦系数、磨损体积及磨损表面微观形貌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碳化铬的含量以及摩擦载荷对复合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 NiCr-Cr_3C_2在熔覆过程中发生熔化,XRD测得涂层中的碳化物主要以Cr_7C_3为主,其他主要物相包括Cr_3C_2、Cr_(23)C_6、Cr_5B_3、Ni_3Si。复合涂层的硬度及耐磨性能随着碳化铬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硬度最高达1500HV以上,耐磨性是基体Q235的2~16倍。当磨损载荷低于80 N时,主要发生磨粒磨损;当磨损载荷为100 N时,主要发生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其中S5的磨损机制为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结论加入碳化铬,随着碳化铬含量增加,复合涂层的耐磨性不断提高,并且随着磨损载荷的增大,涂层磨损机制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86.
通过正交试验提出纳米超高强高流态混凝土的胶凝材料配合比设计参数,并研究了纳米SiO_2的掺入对传统掺硅灰、粉煤灰超高强水泥基胶凝材料强度及工作性能的影响。在保证水胶比不变的条件下,开展了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并研究了纳米SiO_2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及其微观机理。结果表明:超高强高流态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最优比例为:纳米SiO_2:硅灰:粉煤灰:水泥=1:8:20:71;在胶凝材料用量为600~1 000kg/m~3范围内,随着其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流动度不断增加,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其掺量为800kg/m~3时,抗压强度最大。分析认为,纳米SiO_2、硅灰与粉煤灰形成的三元多尺度堆积体系能优化粉体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微集料密实填充效应,纳米SiO_2的二次水化反应也有效改善了硬化水泥石的微观结构,并优化其形态分布,进一步增大其强度。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水热溶液pH值对AZ91D合金基体上珍珠质涂层的成分、形貌、抗腐蚀能力以及细胞相容性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pH条件下(5.8、7、8.8、11.8)的水热反应溶液,在AZ91D基体上水热合成珍珠质涂层。利用XRD、XPS和SEM分析涂层的化学成分以及微观形貌。用电化学测量系统评估材料在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id,SBF)中的开路电位和极化曲线。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拍摄细胞荧光照片,来检测珍珠质涂层的细胞相容性。结果珍珠质涂层的成分和形貌会随着水热反应溶液pH值的不同而发生明显的变化。电化学腐蚀试验证实,与空白对照试样相比,沉积有珍珠质涂层的样品的OCP值较高,其Jcorr值也减少了近10倍,Ecorr值向正电位方向移动。此外,弱碱性条件下所沉积涂层的耐蚀性最优,其Ecorr(vs.SCE)值提高了0.16V,Jcorr值降低了8.16?10–5A/cm2。细胞相容性测试结果表明,珍珠质涂层不具有毒性,珍珠粉原材料为涂层提供的大量骨生长因子,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结论采用水热反应法,成功地在AZ91D合金基体上制得珍珠质涂层,该涂层可以有效地改善镁合金在人体中的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8.
采用Gleeble 3500热模拟实验机和D/MAX-2500/PC型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热变形参数对47Zr-45Ti-5Al-3V合金β→α相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0℃固溶处理后,该合金发生完全再结晶,再结晶晶粒尺寸为224μm,合金的组织由单一β相组成。在α+β两相区热变形过程中,该合金将发生β→α相的转变,其相变行为依赖于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在低应变速率变形时,该合金发生了β→α相的转变;而在高应变速率变形时,该合金发生α→β相转变。在低温高应变速率变形时,该合金中析出的α相为针状。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针状α相发生球化,而且球状α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当变形温度为600℃和应变速率为10~(-3)s~(-1)时,针状α相完全球化。  相似文献   
89.
90.
结合某特大桥桥墩承台施工时基坑开挖所采用的轻型井点降水方法,阐述了轻型井点降水系统的设计计算要点、所需设备材料、施工的一般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