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6篇
矿业工程   49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72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及氧化硫硫杆菌三种混合菌种为受试材料,通过试验分析培养基中pH、Eh、Fe~(2+)和总铁的变化情况,研究氯离子浓度胁迫对混合菌活性的影响。利用[Fe~(2+)]/[Fe~(3+)]的比值及菌种对Fe~(2+)的得率系数对不同Cl~-浓度下细菌的比生长率进行拟合来表征不同Cl~-浓度的浸铀尾液对混合菌生长活性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混合菌对含氯浸铀尾液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当尾液培养液中Cl~-≤1.0g/L时,Cl~-对混合菌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当Cl~-浓度在1.0~5.0g/L时,混合菌对Fe~(2+)的氧化转化能力开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程度随着Cl~-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当Cl~-=10.0g/L时,混合菌的生长完全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2.
在砂岩型铀矿地浸采铀过程中,溶浸液一些化学组分进入含矿含水层,并在地浸结束后继续运移,从而可能给当地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本文以某砂岩型铀矿床地浸采铀试验过程中NO3-离子的运移为例,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地浸采铀过程中以及地浸结束后溶浸液化学组分的运移特征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地浸期间NO3-向外的运移,基本可控制地浸块段周围20~30m的范围之内;地浸结束后,该离子在天然流场条件下,主要向下游方向弥散运移,弥散羽浓度中心运移缓慢,平均速度为0.014m/d,10年后羽缘仍在距离地浸块段130m范围以内,且其中心浓度从地浸结束时的256.9mg/L逐渐衰减至58.9mg/L。  相似文献   
83.
对某铀矿石不同条件下细菌池浸浸铀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浸出过程中有关参数的变化规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池浸I(充气条件)对该铀矿石具有较好的浸出效果,浸出率为87.05%,渣品位为0.0133%,酸耗为2.16%,浸出周期为48d。与池浸II(不充气)相比,铀浸出率可提高10%左右,表明充气条件下细菌池浸方法回收该铀矿石中的铀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4.
某铀矿石微生物浸出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在前期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在不同酸度下加菌,通过对比总浸出率、总耗酸率、以及泥化板结等现象探索降低酸耗、减少板结、提高浸出率、缩短周期的微生物浸铀工艺流程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pH降为2.45时开始加菌的方案是可行的,并且在菌浸阶段采用10%的喷淋量连续喷淋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5.
在CO2+O2地浸采铀应用过程中,浸矿剂不仅与载铀物质发生反应,亦与脉石矿物发生反应。为探索砂岩型铀矿主要脉石矿物与浸矿剂的相互作用,在中性条件下(pH分别为6.20、6.40、6.60、6.80和7.00)对脉石单矿物及天然铀矿石进行高压釜静态浸出试验,对比浸出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变化和反应后渣样的形貌变化特征。发现:1)方解石溶解可产生HCO3-和Ca2+,HCO3-升高能加速铀浸出,而Ca2+浓度升高会增加石膏和方解石沉淀风险;2)黄铁矿与浸矿剂反应易产生H+,阻碍CO2与水反应生成HCO3-,不利于铀浸出,但当黄铁矿与方解石同时存在,黄铁矿同浸矿剂相互作用会加速方解石的溶解,故对富方解石的矿石来说,黄铁矿的存在有利于铀的浸出;3)钾长石溶解可形成黏土矿物,对溶出的铀酰离子有一定的吸附性;此外,黏土颗粒细小,在地浸工业应用过程中增加黏土物理堵塞的风险;4)高岭石在浸出过程中会释放其所吸附的其他离子,同时吸附铀酰。渣样矿物学分析结果显示,各种矿物在浸出过程中均发生差异性溶解,其中方解石溶解最明显,表面逐步被侵蚀粗糙,钾长石表面溶蚀微弱;黄铁矿表面随着浸矿剂的作用逐步覆盖一层铁氧化物或者铁的氢氧化物;高岭石的微观形貌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6.
黏土矿物广泛存在于铀矿石中,具有层间离子交换容量大、层间电荷高、片层径厚比和比表面积大等特征,在整个铀生产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黏土矿物颗粒细小,遇水膨胀,会造成采冶系统的堵塞,对铀矿浸出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利用黏土矿物对各种金属离子、放射性金属、原油及有机质的强吸附作用,可对采铀过程造成的污染,包括铀元素的泄漏,以及其他重金属如铅、铜、镉污染进行治理。当前黏土矿物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研究层面,缺乏大规模应用。今后研究应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究铀矿浸出过程中黏土的产生机理,避免浸矿过程中大量黏土的生成,并扩大黏土在矿山环境修复方面的使用范围,在铀矿山环境修复过程中可以考虑有效利用地层中广泛存在的黏土矿物,对铀矿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开展原位修复。  相似文献   
87.
生物流化床在中水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BFBS用于中水处理,采用了污泥接种法进行挂膜,研究工艺对城市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BFBS对生活污水中的COD的去除效果较好,对NH_3-N和TP的处理效果较差,各工艺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是:进水浓度>进水流量>填料投加量,应用中必须将此工艺与其它工艺手段相结合才能满足实际中水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88.
采用不同酸度和不同Fe~(3+)浓度的菌液,对取自新疆伊犁盆地的低品位砂岩铀矿石进行了浸出对比试验,研究矿石的浸出特征及酸度和Fe~(3+)浓度对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铀的浸出主要发生在前8h,铀浸出最高速度达到16%/h左右,且浸出速度迅速衰减;铀的浸出与酸度正相关,Fe~(3+)浓度高于2.0g/L则对铀的浸出存在明显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发生黄铁钾钒沉淀有关。浸出过程中体系pH和Eh分别上升和下降,变化幅度均与Fe~(3+)浓度呈反相关关系;综合试验成果认为,对研究区矿石而言,微生物浸出酸度5g/L、Fe~(3+)浓度1.5g/L的工艺条件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89.
油气的有机成因论和无机成因论都有各自的立论依据,但都存在一些不能圆满解释的现象,应用 热液矿床水相变控藏(矿)理论来分析油气成因,可能能够给出较好的解释,至少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思 路。水相变控油气论认为油气生成和运移是与水混合在一起进行的,可把油气当作一种特殊的热液矿 产;当地壳局部区域为封闭体系时,按上地壳地温线,油、气、水组成的热液为液相,而当遇到断裂或褶皱 等造成局部降压后,含油气水的热液体系就会发生水与油气的相变分离,从而形成油气藏。由此分析了 油气成因中与热液成矿作用相关的现象,并用岩石圈中水的相变规律,初步解释了油气、低速高导层、热 液金属矿床、地球排气和地震等成因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90.
某铀矿山尾矿坝下游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是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对土壤重金属形态进行研究可以为铀矿山污染土壤进行科学的修复提供可靠依据,并可为土壤污染物防治和管理奠定基础。选取某铀矿山尾矿坝下游4个表层土壤样品,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Pb、Zn和放射性重金属U的化学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铀矿山尾矿坝下游表层土壤中Cd化学形态主要为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和可迁移性;Pb、Zn的化学形态则主要为残渣态,生物有效性较差;U主要分布在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