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金属工艺   105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3篇
武器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冶金工业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ITER用NbTi超导线材微观组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磁体极向场用NbTi超导线材的性能优化为目的,通过TEM研究热处理工艺对NbTi超导线材微观组织及4.2 K温度下临界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高Jc值的NbTi在4.2 K条件下析出具有典型形貌的α-Ti钉扎中心,即弥散分布于β-NbTi基体上,高度褶皱及卷曲.较高温度的热处理有利于4.2 K下Jc的提高,但增加热处理次数使Jc值略微降低.  相似文献   
82.
通过高脉冲磁场的捆扎和拉伸工艺制备了具有高强度和高导电性的Cu-18vol.%Nb微复合材料(873*873*873)。 我们报告了我们对多丝Cu-Nb微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强度和磁性的演变的研究。 结果表明,在高达830℃的温度下退火过程中,Nb的(110)衍射峰的强度变得更尖锐和更高。 观察到铌丝的显着球化和粗化现象。 讨论了微观结构变化对Cu-Nb微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嵌入式NbTi超导线是将小铜超比的NbTi/Cu超导线材经过去油和助焊后,在高温锡液中嵌入U型铜槽中,从而获得大铜超比的NbTi/Cu超导线材。研究了超声波去油温度和乳化剂浓度对对超声波清洗后U型铜槽线表面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为50℃、乳化剂浓度为5%的去油溶液可有效去除U型铜槽线表面的油污和灰尘;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前处理助焊剂“氯化亚锡+硝酸+异丙醇”对助焊后U型铜槽线表面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硝酸助焊后,表面粗糙度很差;氯化亚锡助焊后铜槽线表面粗糙度极低,无法进行热镀锡;而“300g/L氯化亚锡+15%硝酸+3%异丙醇”助焊清洗工艺配方的助焊效果最好。在优化出去油和助焊清洗工艺参数基础之上,采用不同锡液温度(360~500)℃进行镶嵌实验,并采用目测和扫描电镜来表征镶嵌线材表面质量。实验结果表明,锡液温度过低,线材表面镀锡不均匀,呈淡红色;锡液温度过高,线材表面易产生锡瘤;当锡液温度范围为(400~440)℃时,线材表面质量较好,无锡瘤、黑点、毛刺、露铜等表面缺陷,同时可以满足线材结合力和剩余电阻比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84.
利用Zwick Z020型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和Zwick Laserxters 1000762型光学引伸计测试了Nb3Sn超导线材的力学性能,研究并制定了一套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室温拉伸试验方法。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及稳定性,对其进行了多组数据测试,并计算了各性能的平均值X、标准方差s、相对标准偏差COV、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SU(N)。结果表明:该方法测试出的Nb_3Sn超导线材力学性能的精确度及稳定性均很高,该试验方法可为高场磁体及加速器磁体的顺利研制提供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85.
采用喷雾热分解技术制备高温超导Bi2Sr2CaCu2Ox(Bi-2212)前驱粉末,并研究了粉末热处理过程中的相演变过程及线材的超导性能。结果表明,喷雾热分解制备的粉末平均粒度为3.03 μm,颗粒为球状并呈弥散分布。粉末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相演变包含4个过程:粉末在527 ℃下主要进行硝酸盐的分解和组元之间的初步反应;由于喷雾粉末具有很高的活性,在588 ℃时生成Bi2Sr2CuOx(Bi-2201)相;喷雾粉末在780 ℃发生Bi-2212相的成相反应;在834 ℃时粉末完全融化。Bi-2212/Ag超导线材的热处理温度窗口很窄,最高热处理温度Tmax变化±2 ℃时,临界电流Ic的降幅达到了31 A。Bi-2212/Ag超导线材的最佳Tmax为885 ℃,在该温度条件下制得的线材临界电流Ic(4.2 K, 0 T)达到最高值,约为486 A。前驱粉末的热处理气氛为氧气时,线材的临界电流可以进一步提高到712 A。  相似文献   
86.
分别采用Fe和Nb作为阻隔层包套材料,通过原位粉末装管法工艺(in-situ PIT)制备出石墨烯掺杂的MgB2/Fe(Nb)/Cu线材和Nb包套未掺杂的MgB2单芯线材。在高纯氩气保护下、670~800 ℃保温2 h热处理线材。X-ray衍射显示,670 ℃热处理的线材主相均为MgB2超导相,其中Fe包套线材的MgB2相中含有Fe2B杂相。三种线材的微观结构显示,未掺杂线材基体中的孔洞相对较大,而石墨烯掺杂的Fe、Nb包套线材晶粒之间的孔洞相对较小。线材样品的拉伸性能结果显示,热处理前由于加工硬化,三种线材的拉伸应变值远远低于热处理后的拉伸应变值,其中铁包套线材的硬化最为严重,但无论是否热处理,Fe包套样品的强度都是最大的。四引线法传输性能测试显示,670 ℃热处理Nb包套掺杂线材的临界电流密度(Jc)在4.2 k,2 T、4 T、6 T范围内均高于Fe包套掺杂线材的Jc,石墨烯掺杂线材(Nb、Fe包套)在2 T具有更好的传输性能,Nb包套掺杂线材的Jc最高可达到4.5×105A/cm2。大于4 T后,两种包套的掺杂线材的Jc均低于未掺杂的线材,Fe包套样品的超导性能降低更大,显示其掺杂未全部进入晶格,导致在高场失去了磁通钉扎作用。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以高均匀性Nb47Ti合金棒和高纯无氧铜为原材料,制备了铜比1.3,630芯的NbTi/Cu超导线。提出了一种新型时效热处理工艺“短时预时效热处理+高温长时间时效热处理”,即“405℃/3h + 405℃/3h + 420℃/20h + 420℃/40h + 420℃/80h”工艺,该工艺可显著提高NbTi超导线材的临界电流密度,较普通热处理艺线材提高近17.5%,最高可以达到3208A/mm2。足够的预时效次数(2次)才能使基体中析出足够多的α形核数量,进而才能在较大的最终应变下显著提高临界电流密度。此外,在4.64,5.35,6.25三种预应变条件之下,临界电流密度达到峰值的最终应变都集中在5.0~5.2之间,即,必须将最终应变控制在5.0~5.2。该新型工艺已经应用于大批量生产中,线材各种性能稳定,得到客户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88.
对气雾化法(GA法)、等离子旋转电极法(PREP法)、射频等离子体球化法(RFP法)制备球形钛粉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此,最后指出我国球形钛粉制备技术与国外仍存在一定差距,现阶段应重视粉体基础理论研究,摸索粉体物理性质与工艺参数之间的规律,通过不断改进制粉设备、优化制粉工艺来提高球形钛粉的制备水平,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球形钛粉。  相似文献   
89.
本文主要研究了前驱粉粒度对Bi-2223带材微观结构和超导电性的影响。通过调整溶液浓度和机械球磨,采用喷雾热分解方法制备了三种不同粒度的前驱粉(7um,2um,<1um)。三种粒度的前驱粉经热处理后的相组分均为Bi-2212,(Sr,Ca)<sub>x</sub>Cu<sub>y</sub>O<sub>d</sub> (AEC)和CuO。研究发现,AEC相的尺寸和含量均随着前驱粉粒度的减小而增加。在平均粒度为2um的前驱粉中,CuO相的含量和大小均为最小。采用这三种不同粒度的前驱粉制备的37芯带材,前驱粉平均粒度为2um的带材具有最高的临界电流,同时相对于另外两根带材,该带材中有最高的Pb-3221相和最少的AEC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前驱粉粒度的大小主要影响了前驱粉中AEC和CuO两种相的大小和含量,进而导致了所制备带材的临界电流及芯丝中非超导相的变化。  相似文献   
90.
运用加工图以及Prasad失稳准则研究了Mo-Nb单晶材料在1100-1300℃,变形速率0.001-10s-1范围内的热变形特征。结果显示,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对Mo-Nb单晶材料的流变应力有着显著的影响。材料的加工图表明,在相对较高的变形温度(>1190℃)和应变速率条件下(>3.16s-1),变形后的样品仍然可以保持相对较好的单晶组织结构。材料的显微组织表明,在1150℃/10s-1和1200℃/0.01s-1变形条件下,变形后的样品内部出现了大量的裂纹,且裂纹区域面积较大,经1250℃/1s-1变形的样品,内部只有局部位置出现少量裂纹,1300℃/10s-1变形的样品内部未发现明显的裂纹,XRD衍射结果显示,经1300℃/10s-1变形后的样品仍保持相对较好的单晶组织。实验结果表明,在1300℃/10s-1变形条件下,样品在变形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形失稳,这与采用加工图预测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