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4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5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掌握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离不开地表移动观测站,如何确定测点的合理间距仍存在着许多模糊而急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采深为50m,采用10m的点间距,仅因点间距所引起的误差有多大,采深为50m,点间距为10m与采深为200m,点间距为20m,在开采边界上方测得水平变形均为2mm/  相似文献   
82.
83.
根据岩石加速蠕变阶段的力学特性,提出用非线性牛顿体替代线性牛顿体,建立改进的西原模型,并导出改进后模型的本构方程.将非线性问题通过局部线性化,得到改进的西原模型的稳定性条件.通过对蠕变、蠕变速度、蠕变加速度的控制变量渐变分析表明,改进的西原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岩石三阶段蠕变变形,尤其是非线性加速阶段蠕变变形.  相似文献   
84.
条带开采尺寸设计的弹塑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条带开采的采出条带视为椭圆孔,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利用复变函数和保角映射,导出了条带开采时矿柱上的应力分布。由于存在着“尺寸效应”,介绍了由岩块试样的强度来估算岩体强度的计算公式。首次提出了根据屈服带宽度和条带煤柱宽度来确定条带开采安全系数的方法,同时给出了设计条带开采尺寸的步骤。国内外条带开采的经验表明,条带开采的安全系数一般为1.2 ̄1.8。  相似文献   
85.
本文把条带开采工程岩体介质简化为具有开挖孔洞的分层各向同性线弹性空间体,不仅考虑了上覆岩体,而且考虑了煤柱和下伏岩体对岩层和地表移动的影响,给出了适合于条带开采的应力边界条件和垂直位移连续而水平位移可不连续的层间几何接触条件,导出了条带开采岩层与地表移动的计算公式。利用本文给出的空间分层介质力学法,不仅可以计算地表和岩层内部的移动变形,包括水平变形和垂直变形,而且可以探讨条带开采亟待解决的其它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6.
山区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与平地开采条件下的开采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山区地表移动与变形研究中几个重要概念:地表滑动、地表滑移、正坡与反坡、一面坡、多面坡等.通过对山西阳泉等矿区的地表移动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将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应用于研究山区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问题,揭示了山区地表移动与变形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作者建立了适用于山区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7.
玉鼠辞旧岁,金牛贺春来.满载着收获的喜悦,满怀着历进的豪情,我们迎来的充满生机和希望的2009年,学校百年华诞的序幕也将余余拉开.值此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此代表校党委和行政,向辛勤耕耘的全体教职员工、老有所为的离退休老同志、励志成才的黄道莘莘学子了、心系母校的广大校友,致以新年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相似文献   
88.
开采沉陷预计参数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相似理论的基本原理 ,根据我国 1 2 0多个地表移动观测站的监测数据 ,导出了开采沉陷预计参数与岩体综合变形模量E、采深H和采厚M等因素之间的统计公式 ,即地表下沉系数 q、水平移动系数b、主要影响角正切tanβ和拐点偏移距与采深的比值S0 /H与相似准则E/Em 和 ρH2 ( 1 0 0MEm)之间呈线性关系 .研究表明 :岩体的综合变形模量对开采沉陷预计参数的影响显著 ,采深主要影响拐点偏移距 ,对其它预计参数的影响甚微 ,而采厚对所有预计参数的影响都很小 ,可忽略  相似文献   
89.
最大下沉角是确定地表移动盆地走向主断面位置的关键性参数,关系到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的精度.系统分析了影响最大下沉角的地质采矿因素,根据国内大量的地表移动观测资料,建立了最大下沉角计算的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克服了单一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优和收敛速度慢等缺点.研究表明,用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来计算地表移动盆地的最大下沉角,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90.
关于岩石非均质性与强度尺寸效应的讨论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1 引 言岩体工程中为确定岩石的力学性质,需要进行实验室岩样试验。但试验结果通常具有很大的离散性。其处理和运用方法一直是岩石力学领域研究的课题[1~4]。另一方面,岩样强度具有尺寸效应,利用岩样强度的平均值表示大尺度构件内材料强度,是偏于不安全的。那么在工程设计,特别是在有限元等数值计算中,如何选择和运用岩石的强度,值得探讨。本文提出一些初步的设想,与同行们切磋。2 岩石材料的非均质性岩石是矿物颗粒的集合体,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在力学性质上表现为,取自同一岩块的若干试样,尽管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强度各不相等,离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