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309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27篇
矿业工程   102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50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9篇
冶金工业   9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以硅酸钠为主要原料,用硫酸调节pH,通过液相沉淀法在凹土单晶表面原位生成纳米粒状二氧化硅,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凹土复合粉体。利用XRD、TEM、TG-DTG、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等方法对复合粉体进行表征。XRD表明,二氧化硅以非晶态的形式包覆在凹土表面,防止了凹土的团聚。TEM照片显示,包覆后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径减小,粒度分布均匀,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92.
A series of pH‐sensitive composite hydrogel beads, carboxymethyl cellulose‐g‐poly(acrylic acid)/attapulgite/sodium alginate (CMC‐g‐PAA/APT/SA), were prepared by combining CMC‐g‐PAA/APT composite and SA, using Ca2+ as the ionic crosslinking agent and diclofenac sodium (DS) as the model drug. The effects of APT content and external pH on the swelling properties and release behaviors of DS from the composite hydrogel bead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osite hydrogel beads exhibited good pH‐sensitivity. Introducing 20% APT into CMC‐g‐PAA hydrogel could change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 hydrogel beads, decrease the swelling ability, and relieve the burst release effect of DS. The drug cumulative release ratio of DS from the hydrogel beads in simulated gastric fluid was only 3.71% within 3 hour, but in simulated intestinal fluid about 50% for 3 hour, 85% for 12 hour, up to 90% after 24 hour. 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MC‐g‐PAA/APT/SA hydrogel beads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drug delivery system as drug carriers in the intestinal tract. © 2011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1  相似文献   
93.
制备了硅钨酸改性凹凸棒土,其结构通过XRD表征。探讨了改性凹凸棒土对含酚废水的去除效果,并确定了苯酚初始浓度、溶液pH、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苯酚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pH=9、改性凹凸棒土投加质量浓度为10 g/L、吸附时间为60 min时,苯酚的去除率达到77.75%。  相似文献   
94.
李静  崔爱军  李守青  姚超  何明阳  陈群 《精细化工》2012,(12):1190-1194,1221
制备了一种以锐钛矿型为主的混晶纳米二氧化钛,并将其均匀复合于纳米凹凸棒土(ATP)上,得到了一类纳米复合催化剂,对二氧化钛及复合催化剂分别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表征。利用催化聚酯反应对二氧化钛及多种复合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常规聚酯催化剂Sb2O3相比较,纳米二氧化钛可达到与Sb2O3相近的催化活性,但催化性能不稳定,聚酯产品b值较高;将二氧化钛与纳米凹凸棒土复合后,催化性能更加稳定,同时也改善了聚酯的色相,b值从14.05降为8.17。此外,讨论了复合催化剂对聚酯产品物化性能的影响,通过DSC、TGA等测试手段,发现复合催化剂制备的聚酯结晶温度升高,二甘醇含量和热降解性能与常规聚酯相近。  相似文献   
95.
介绍了以蓖麻油酸改性环氧酯为含羟基树脂,以二丁胺改性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为反应性稀释剂,配合聚苯胺/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磷钛粉、吸水剂等组成A组分,采用含—NCO基的聚氨酯预聚体为B组分,将A组分和B组分按规定比例混合均匀后涂布在金属表面即形成一种无溶剂、不含重金属的新型环境友好金属防锈涂料。  相似文献   
96.
对凹凸棒石原土进行提纯,然后分别用盐酸、NaCl、热活化、微波进行改性处理,以亚甲基蓝吸附量作为凹凸棒石吸附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自然沉降法提纯能使凹凸棒石的吸附能力略有提高,盐酸改性能显著提高凹凸棒石的吸附能力,NaCl、热活化、微波的改性效果依次降低,改性剂浓度、热活化温度、微波处理时间过低或过度都不利于提高凹凸棒石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97.
孙海  王郑  刘璐  杨铠诚  申明杨  卢霞  田龙杰  马磊 《广州化工》2010,38(10):105-106,150
利用凹凸棒复合滤料良好的吸附性和生物挂膜性能对普通滤池进行生物强化,研究生物过滤对原水中苯酚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原水浓度在0.25mg/L时,苯酚的去除率达到93.75%;温度在23℃时,苯酚的去除率达到95.97%;原水溶解氧浓度在7.4mg/L时,苯酚的去除率达到96.46%;反冲洗对生物过滤去除苯酚的影响较小,去除率在冲洗2h后能够恢复到冲洗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98.
不同产地凹凸棒粘土合成4A分子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秋萍  张飞龙  李澜  王青宁  向丽 《应用化工》2010,39(3):333-336,340
以江苏盱眙和甘肃临泽凹凸棒粘土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对合成分子筛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实验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硅铝比为2∶1,碱硅比为1.5∶1,水碱比为40∶1,合成时间为6 h,所得产品钙交换量为357.5 mg CaCO3/g和350.5 mg CaCO3/g。合成出的产品通过SEM,IR,XRD,显微镜等检测,表明为性能良好的4A分子筛。经比较得出,不同产地的凹凸棒粘土均可合成出的4A分子筛,无需脱铁漂白工艺,其钙交换量和晶形完整度均高于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99.
纳米凹凸棒土改性聚氨酯纤维的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含量的纳米凹凸棒土(AT)改性聚氨酯(PU)纤维,研究了改性PU纤维热分解动力学,测定了分解活化能,讨论了AT对改性PU纤维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T的加入,提高了PU纤维的起始分解温度,改善了纤维的热稳定性;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AT,改性PU纤维的起始分解温度相比纯PU纤维提高了近14℃,增强了PU硬段的热分解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0.
牟淑杰 《建材地质》2010,(2):46-47,56
以凹凸棒石粘土为原料,采用三氯化铝(AlCl3)对凹凸棒石粘土进行改性,探讨了改性凹凸棒石粘土投量、pH值、吸附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凹凸棒石粘土投加浓度为50g/L,吸附时间为40min,pH值=3时,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可达98%;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点;热再生是凹凸棒石粘土最好的再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