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00篇
  免费   2652篇
  国内免费   1357篇
电工技术   402篇
综合类   2571篇
化学工业   12024篇
金属工艺   842篇
机械仪表   501篇
建筑科学   1061篇
矿业工程   2445篇
能源动力   430篇
轻工业   2910篇
水利工程   463篇
石油天然气   2441篇
武器工业   35篇
无线电   28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69篇
冶金工业   1426篇
原子能技术   648篇
自动化技术   360篇
  2024年   195篇
  2023年   966篇
  2022年   1388篇
  2021年   1131篇
  2020年   1152篇
  2019年   1351篇
  2018年   617篇
  2017年   897篇
  2016年   1051篇
  2015年   1103篇
  2014年   1883篇
  2013年   1450篇
  2012年   1657篇
  2011年   1597篇
  2010年   1497篇
  2009年   1466篇
  2008年   1479篇
  2007年   1305篇
  2006年   1259篇
  2005年   1061篇
  2004年   978篇
  2003年   832篇
  2002年   686篇
  2001年   695篇
  2000年   603篇
  1999年   460篇
  1998年   406篇
  1997年   380篇
  1996年   378篇
  1995年   317篇
  1994年   299篇
  1993年   277篇
  1992年   236篇
  1991年   227篇
  1990年   178篇
  1989年   157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生物质源多孔碳制备及其对废水中药物吸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尤其以水体污染最为明显。近年来,工业废水中药物的含量逐年上升,污染程度已经不容忽视。因此,开发新型多孔材料用于废水中药物分子的吸附分离,已经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生物质源多孔碳(生物炭)在废水中污染物吸附分离方面的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废水中污染物的治理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生物炭的制备与修饰,并结合碳材料表面化学性质与孔道结构,总结并展望了生物炭对药物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2.
对炭系、铁系和无机类等4类改性吸附材料除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碳系材料性质稳定,由于材料表面性质使得对砷吸附效果不佳;铁系材料对砷有较好亲和力,但由于颗粒小易团聚使得实际应用受限;无机类材料物理性质稳定,但砷吸附容量较小;废弃物类自身材料特性处理适用条件较广泛,但材料存在一些杂质或浸出液毒性。针对不同材料特点介绍材料吸附砷特性及根据材料性能的改性思路,总结材料除砷性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93.
路建美 《化工进展》2020,39(6):2049-2065
介绍了处理空气和水体污染的各类吸附材料,并阐述了目前在环境治理中“强化富集/催化降解”一体化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通过对比发现,尽管吸附材料价格便宜、稳定且易操作,对于废水和废气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且吸附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改性方法进一步提升,但存在吸附量低极易饱和、材料更换比较频繁、吸附饱和后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而催化技术是将这些污染物催化氧化成CO2和H2O等无机小分子,价格便宜、无二次污染、净化率高、能耗低。通过将吸附与催化技术相结合,可以发现吸附材料的加入成功提升了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既可以解决吸附技术的缺点,同时保留催化技术的优点,是目前处理这些污染物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4.
纳米材料     
《新材料产业》2020,(1):87-89
新纳米片材料导电性可控制或用于可穿戴电子器件据报道,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IMS)和筑波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具备导电性的新纳米片材料,仅由硼和氢构成。材料中的氢原子呈特殊排列方式,这种结构会引起分子吸附,从而大大改变导电性。这种新材料质量轻、柔韧性好,而且其导电性可控制,有望应用于可穿戴电子器件及新机理的传感器等。  相似文献   
95.
传统的吸附机器人在发生碰撞或者在不光滑的墙面移动时,机器人将会偏离原本设定的路线,从而降低工作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实现机器人转向控制,从而回到原始路线。通过simulink仿真的结果可以得出,模糊PID算法相比于传统PID算法,转向系统的动态特性更好,系统的反应速度快,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6.
炼厂干气中乙烯回收和利用对石化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由两段变压吸附和产品气净化组合的回收炼厂乙烯资源成套技术在工程设计方面的改进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流程优化、设备改进、适用范围拓宽和提高产品收率等方面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97.
粗品肝素钠用FPA98C1树脂吸附,研究吸附液pH、盐浓度、温度对肝素钠效价和单位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FPA98Cl树脂的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为:反应釜搅拌速度100 r/min,吸附温度56~57℃,吸附液pH7.9~8.0,盐浓度0.5 mol/L,m(树脂量)∶V(吸附液)=5 g/L,吸附时间8 h。在该工艺下,粗品肝素钠的平均效价达107.9 U/mg,平均单位数为68.83×103U,且其他理化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98.
顾恩熙  付凌霄  王焕 《核技术》2019,42(7):25-31
废水中的Ag胶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但很少有将其从水中去除的研究。本研究基于Fe~(3+)与树脂D001以静电吸引为驱动的阳离子交换技术,制备负载Fe~(3+)的改性氧化性树脂样品,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ay Fluorescence,XRF)测试表明D001型树脂中Na+离子被Fe~(3+)完全取代。利用该改性树脂对Ag胶体进行静态吸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6.67 mg·mL-1改性树脂对20×10~(-6) Ag胶体去除率可达92.5%,吸附过程在6 h后达到动态平衡,且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以及准二级动力学方程。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分析证明吸附过程是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交换的协同作用,先是改性树脂将Ag胶体氧化成Ag~+,同时Fe~(3+)被还原为Fe~(2+),接着通过离子交换将Ag~+吸附,最终实现水溶液中Ag胶体的去除。  相似文献   
99.
以石英砂为填充介质,采用动态柱实验方法研究了某中低放处置场地表土壤胶体对U(Ⅵ)在石英砂柱中迁移行为的影响,并结合静态批式实验探究了土壤胶体对U(Ⅵ)迁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U(Ⅵ)进样质量浓度从1.0 mg/L增大至5.0 mg/L时,U(Ⅵ)在石英砂柱中的穿透速率显著增大,且达到洗脱平衡时所需淋洗液的体积从250 PVs(孔隙体积)增大至400 PVs。与U(Ⅵ)相比,土壤胶体在石英砂柱内迁移较快,这可能是由于土壤胶体与石英砂之间相互作用较弱所致。土壤胶体与U(Ⅵ)共存体系中,U(Ⅵ)的迁移速率明显增大,而土壤胶体迁移速率无显著变化,表明共存体系中U(Ⅵ)的迁移行为主要受土壤胶体所控制。静态吸附实验表明,在石英砂-U(Ⅵ)二元体系中,pH≈6.0时石英砂对U(Ⅵ)的吸附率最大,而在胶体-石英砂-U(Ⅵ)三元体系中,U(Ⅵ)主要在土壤胶体表面发生吸附。本研究所用土壤中胶体的质量分数仅约占0.04%,但可吸附20%U(Ⅵ)(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由此可见,土壤胶体可与U(Ⅵ)发生强的相互作用,进而对U(Ⅵ)在真实环境体系中的吸附、迁移和扩散等行为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