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4篇
综合类   73篇
化学工业   382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64篇
建筑科学   29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586篇
石油天然气   2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1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91.
用索氏提取法以石油醚为溶剂,从广西金秀县产的大红八角和干枝八角籽中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手段对这两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大红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2个色谱峰鉴定了18种,占被测总含量的99、16%,其主要成分为大茴香脑(64.74%)、n-棕榈酸(14.18%)、大茴香醛(6、69%)等;而从干枝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5个色谱峰共鉴定了11种,占被测总含量的97、62%,其主要成分为n-棕榈酸(48.70%)、大茴香脑(30.65%)等。  相似文献   
92.
花椒的成分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花椒的主要成分及花椒的主要用途。花椒中富含挥发油、植物碱、酰胺类物质等,因品种、产地的不同这些物质组分和含量有较大区别。在食品工业上花椒作为调味剂使用,并被加工成各种深加工产品;同时花椒作为中药也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3.
小茴香籽油是公认的抗菌剂,但因其低水溶性、强挥发性和刺鼻的气味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实验以β-环糊精包合小茴香籽油制得包合物,考察包合物作为天然抗菌剂对于泡菜保质期和品质的影响。在10℃发酵条件下,测定15d内添加不同包合物浓度(0.0%~1.0%)的泡菜pH、可滴定酸度、微生物变化和感官试验变化。结果表明,小茴香籽油包合物可延缓泡菜pH,可滴定酸度的变化速率,抑制总微生物、乳酸菌的生长,同时,结合感观分析结果,推荐0.5%浓度小茴香籽油包合物处理泡菜。  相似文献   
94.
茅苍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茅苍术中提取挥发油。试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最佳分析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茅苍术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了57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2%以上。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花、茎、叶不同部位北香薷挥发油的制备及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鉴定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纸片法考察抑菌活性。结果:GC-MS分析鉴定出香薷花、茎、叶成分含量较高的分别为BETA-去氢香薷酮、1,1'-[亚乙基双(氧基)]二丁烷、BETA-去氢香薷酮,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北香薷三个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和短小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结论:北香薷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不同、抑菌活性也有差异,本研究为北香薷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
采用半仿生酶法从艾叶中提取挥发油并考察其微囊化的可行性。以挥发油提取率为目标,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应用复合凝聚法,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壁材,制备艾叶挥发油微胶囊。结果表明:半仿生酶法提取艾叶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12,在此条件下挥发油提取率可达2.23%。制备微胶囊的最优壁材质量配比为阿拉伯胶与明胶1:1,加入少量吐温,乳化效果更好。在甲醛交联用量为壁材量的20%、搅拌转速2 500 r·min-1条件下,包埋率可高达83.5%。经过模拟胃液测试验证,制备的微胶囊可稳定释放,宜常温保存,极大地提高了艾叶挥发油的保存率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7.
本文对16批次肉豆蔻样品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对其共有化学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从而对肉豆蔻挥发油进行综合质量评价。通过对其形状、气味、色泽等性状进行记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豆蔻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色谱仪(GC-MS)所得挥发性成分,结合NIST08系列标准谱库、人工检索等方式对其进行鉴定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6批次肉豆蔻样品进行综合评价。16批次肉豆蔻多为卵圆形或椭圆形、香气浓烈、灰棕色;从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中共筛选出17个共有成分,经主成分分析概括为4个主成分,包含源信息量的86.2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6批次肉豆蔻样品可聚为两大类,S15批次聚为一类,S1-S14,S16批次聚为一类;两种分析结果达成一致。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性状品质与安全性分析,可以建立肉豆蔻挥发油的质量评价体系,为肉豆蔻挥发油的药食两用以及其他方面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该评价方法综合性强、全面性高。  相似文献   
98.
目的:优选黄金茶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并对黄金茶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抗氧化研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工艺;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黄金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DPPH自由基、还原力和金属离子螯合能力为指标评价黄金茶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金茶挥发油的最优工艺为微波时间10 min,料液比1: 25 g/mL,水蒸气蒸馏时间5 h,在此条件下提取黄金茶挥发油得率为1.7792%。黄金茶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化学物质,其中成分主要为酯类和萜类化合物,(1-甲基-4-丙-1-烯-2-基环己基)乙酸酯的含量达到50.67%,其次是α-蒎烯(6.92%)、α-乙酸松油酯(5.77%)、环氧化蛇麻烯II(3.96%)、伪柠檬烯(3.21%)、右旋大根香叶烯(3.12%)等。抗氧化实验显示黄金茶挥发油具有抗氧化作用,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81.6 mg/mL,在10 mg/mL时与阳性对照BHT还原力接近,对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7.16 mg /mL。结论: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对黄金茶挥发油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GC-MS分析了黄金茶挥发油的成分,并证实该挥发油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比较荆条茎、叶和花中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荆条不同部位中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法对其组成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其成分的差异。结果:从荆条不同部位共鉴定出8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烯烃类、醇类、酮类、酯类等。茎、叶和花中分别鉴定出14、58、55种,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59.91%、98.32%和95.83%。3个部位共有成分仅有8种,但茎、叶和花中特有成分分别为4,22和21种。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荆条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差异成分,其中,茎中标志性挥发性成分为2,4-二叔丁基苯酚、14-甲基十五烷酸甲酯、正二十一烷等,叶中标志性挥发性成分为β-松油烯、榄香醇、丁香烯氧化物等,而花中标志性挥发性成分是由桧烯、2,3-二氢-3-[2-氨基乙基]-5-甲氧基-1,3-二甲基吲哚-2-酮、二苯环庚烯酰胺等组成。由聚类分析结果可知,荆条茎与花聚为一类,再与叶聚为一类。结论:荆条茎、叶和花中挥发油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为荆条不同部位进一步药用或工业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荆条挥发油中β-丁香烯的提取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从荆条植物中分离得到β-丁香烯。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条挥发油,得油率1.2%。经减压精馏、硅胶柱色谱、硝酸银-硅胶柱色谱等分离过程得到产物β-丁香烯,色谱纯度98.2%。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确认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