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40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以民间的建造—"土木/营造"为基础的,其单体和聚落是人与自然、社会之生态关系的空间呈现,并在历史演变中延续和发展着这种空间的自然/人文生态关系。近现代以来,尤其在近30年来剧烈的城镇化进程中,传统乡村空间的自然/人文生态遭遇着严重的破坏。当下的乡村复兴正是以自然/人文生态保护下的乡村发展为目的,乡村空间的生态发展成为当下建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之核心目标。然而,长期以来的中国建筑学术界的民居研究,脱离真实的"土木/营造"之传统建造体系而过于注重民居建筑的表面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和实践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拨开"形式风格"之迷雾回到"土木/营造"的传统建造体系中,从传统建造体系的合理内核中探求其现代化路径,是乡村空间得以生态发展的关键。因此,本论文基于"土木/营造"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本质之理论,以闽东北传统建造体系"土木厝"作为对象,研究其在自然地理、社会文化条件变化之中的适应性演变—应变之规律性,认知传统建造体系的内核以辨析其现代化方向和路径之可能性,从而为乡村复兴中将民居和聚落的保护发展联结为连贯的生态系统提供理论视角。福建作为中国历史上汉人移民的集聚地,闽东北区域是移民经陆路和水路迁徙通道入闽的首站。中国传统建造体系"土木/营造"在移民至闽东北的迁徙和定居过程中再适应而演变发展,形成闽东北传统建造体系—"土木厝"。然而,闽东北区域内因地形阻隔而形成相对地理独立、生态差异、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的多个地理文化单元,移民在其间定居和相互交流的发展中,"土木厝"以类型学原理在各地理文化单元中因建造因素的差异而不断应变,形成极为丰富的各种演变类型。本文限定闽东北为空间范畴,以唐末至今为时间范畴,研究"土木厝"的应变规律。"土木厝"依据闽东北移民族群的社会文化因素组织空间,根据自然地理因素构筑居住与礼仪空间并置的单座建筑/院落,依据家庭/族群关系和地形条件组合形成聚落。本文以闽东北人文地理背景下"土木厝"的演变规律定义其建筑学基本类型,在基本类型建造要素分类与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其对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应变:地形、气候和材料是"土木厝"应变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基底、墙体、构架、分隔面和屋顶等建造要素在自然地理因素变化中再适应而发生单体类型的应变;家庭模式、经济模式、宗法信仰、行为习俗和安全防卫是"土木厝"应变的主要社会文化因素,因素的差异造成行为方式的差异,行为空间的变化引发"土木厝"的单体类型和聚落类型的应变。依据"土木厝"类型应变的研究和调研,初步划定了"土木厝"在闽东北地域的人文地理范畴。"土木厝"应变的研究思路,是去除闽东北民居形态差异和风格特征理论的干扰而直达其建造实质的途径,对于当下乡村复兴中明晰传统建造体系之核心价值与社会现代化发展需求之间的合理衔接在思想方法上提供指导意义,即:在地形、气候条件无实质性变化而建造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逐步现代化的当下,应循"土木厝"应变逻辑而探求其现代化更新的路径。此外,"土木厝"的应变研究亦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土木/营造"观念的佐证,并作为案例有益于重新诠释中国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92.
赵辰 《世界建筑导报》2011,26(6):108-109
中国的当今文化已经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其建筑文化也已经汇入了世界的当代建筑文化之洪流。但若是讨论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来认知中国建筑的文化特色问题,至今,我们依然被大量的误解、杂念所困扰着,而难以清晰地表述。其实,中国建筑的"百年辛路"正是这样一种"自我认知的辛苦之路"。今天我们应该看到:"土木/营  相似文献   
93.
以建构启动的设计教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适应全球性的建筑之人文与技术发展倾向,针对中国建筑教育中技术被动的现状,以及高年级设计 教学中应该强化研究的设计问题,提出“以建构启动的设计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94.
国际化与本土化冲撞下的城市景观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辰  葛少峰 《新建筑》2004,(1):38-40
在当今中国经济文化高速发展下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必然受到国际趋势的强烈影响,与本土的文化交流冲撞充分地体现在中国城市景观问题中: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三个层面归纳这些问题,并试图对其症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5.
从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酒醅中分离得到一株放线菌F1,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归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的柔毛链霉菌(Streptomyces flocculus)。  相似文献   
96.
半山  赵辰 《新建筑》2011,(4):15-17
建造知识与建造体验在国内建筑教育中长期被忽视与误解,贻害甚多。多年以来,南京大学的建造教学不仅对此业界现状保持了批判意识,且摸索出了一系列实验性教程。文章以访谈形式探讨了建造教学的意义、建筑与艺术的区别、建筑学的学术价值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7.
赵辰  王敏  李俊 《纺织学报》2023,(9):243-250
为探索个体降温服的功能设计方法,对国内外降温服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进行了综述。从降温服的工作原理入手,分别从冷却介质和服装的优化设计展开探讨,总结各设计要素对降温服降温效果及人体热湿舒适性的影响,并对比不同参数的作用效应。分析认为:个体降温服的功能设计应在全面分析作业环境和人体活动的基础上,根据人体实际热量散失的需求,对冷却介质的用量、特征参数、组合应用,织物性能,服装结构进行综合优化设计,并依据不同类型的冷却介质有所侧重。未来,可通过数值参数化研究为冷却介质与服装的优化配置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准确的指导,同时降温系统冷却效率的优化提升将成为个体降温服功能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8.
综述了近年来镁钙系耐火材料抗水化研究的成果,着重总结了煅烧法、表面处理法和添加剂法等对改善镁钙系耐火材料抗水化性能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
杨欣  刘永喜  张鑫  赵辰 《软件》2023,(2):37-41
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从而使高等教育毕业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在高校毕业生规模每年都屡创新高的形势下,科学评价大学生就业能力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釆用SpringBoot+Vue框架搭建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并提出基于XGBoost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大学生就业预测模型,利用现有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后,预测精度达85%,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