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1篇
  免费   3681篇
  国内免费   368篇
电工技术   997篇
综合类   1235篇
化学工业   177篇
金属工艺   442篇
机械仪表   230篇
建筑科学   317篇
矿业工程   1115篇
能源动力   38篇
轻工业   66篇
水利工程   366篇
石油天然气   401篇
武器工业   80篇
无线电   34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2篇
冶金工业   133篇
原子能技术   59篇
自动化技术   664篇
  2023年   406篇
  2022年   977篇
  2021年   979篇
  2020年   723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310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研究电流密度对电化学阻垢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电化学阻垢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100~400?A·m-2)处理条件下,溶液的溶解性总固体(TDS)和电导率(EC)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加电流密度可以提高电化学阻垢性能,在电流密度为200?A·m-2的条件下,阻垢率约为不通电条件下的6~8倍。在电化学水处理过程中,溶液TDS和EC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其中电场增强、极板积垢和pH降低是TDS减小的主要原因,Ca2+浓度降低以及电极钝化是EC减小的主要原因。在电流密度为400?A·m-2的条件下,TDS和EC极小值分别为804?mg/L和1 482?μs·cm-1,TDS和EC降低率分别为47.0%和48.0%。  相似文献   
992.
对3种茂金属耐热聚乙烯(PE-RT)管材料( M 1,M 2和M 3)的基本物性、热性能、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等进行分析表征,考察了3种PE-RT管材料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 3种PE-RT管材料均属于中密度聚乙烯产品,熔体流动速率相近;3种PE-RT管材料中,国产料M 1,M 2的分子质量分布较宽,熔点较低,结晶度小,韧性较好;进口料M 3的熔体拉伸强度较大,可拉伸性最佳,弯曲弹性模量高,具有良好的刚性。  相似文献   
993.
山东半岛北部存在一系列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山东烟台地区芝罘岛黄土状沉积物粒度和分维值特征的分析,结合光释光测年,探讨了山东半岛北部晚更新世气候环境演变。结果表明:芝罘剖面末次冰期—末次间冰期(62.85~124.90 ka B.P.)主要由砂黄土、黄土和古土壤叠覆堆积组成; 芝罘剖面沉积物具有良好的分形结构,可以清楚区分黄土与古土壤,分维值从大到小分别为古土壤(2.379)、黄土(2.194)、砂黄土-黄土(2.157); 分维值与标准偏差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89 4,与平均粒径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与峰态和偏度相关性较低; 芝罘剖面沉积物分维值在垂向上呈现出峰谷交替的3个旋回,可以替代粒度参数指示沉积环境,分维值低反映气候干冷,冬季风强盛,黄土堆积速率加快,反之则气候暖湿,古土壤发育。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岩芯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结合物性、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压汞实验等,探讨了伊拉克哈法亚油田白垩系Nahr Umr组砂岩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哈法亚油田白垩系Nahr Umr组B段潮控三角洲相砂岩储层整体呈中孔中渗的物性特征,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孔喉变化较大,非均质性强; 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包括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影响着孔隙空间类型和孔隙结构,物性较好储层发育在水动力条件较强且岩石组分结构特征较好的储层中,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到了显著的改造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造成了孔隙大量充填,自生矿物和黏土矿物不仅减小了孔隙空间,并造成孔喉堵塞,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物性; 最优质的储层发育在潮控分流河道相交错层理砂岩中,这类储层具有粒度大、分选好、石英相对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胶结物含量低、孔隙发育、孔喉半径大的特点,对应的储层物性为中高孔高渗,是研究区储层表征与建模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5.
有机质孔隙是高—过成熟海相页岩主要的气体储集空间。基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研究,将有机质划分为干酪根和沥青两种基本类型,其中,干酪根可进一步划分为无结构型干酪根和结构型干酪根两种类型,沥青可划分为固体沥青和复合有机质; 根据有机质孔隙的分布和发育特征,将其划分为干酪根内孔隙、海绵状孔隙和气泡状孔隙3种类型。通过扫描电镜实验和ImageJ软件提取有机质孔隙,结合圆度、凸性、伸长率、分形维数等孔隙形态参数分析不同类型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结果表明:①随总有机碳的增加,有机质面孔率逐渐增加; ②当总有机碳低于2%时,随总有机碳的增加,平均孔径、分形维数逐渐减小,有机质孔隙趋于均一; 当总有机碳高于2%,随总有机碳的增加,平均孔径、分形维数逐渐增大,有机质孔隙趋于复杂; ③无结构型干酪根有机质孔隙以微孔(孔径小于25 nm)和小孔(孔径为25~100 nm)为主,发育少量中孔(孔径为100~1 000 nm); 结构型干酪根有机质孔隙以微孔为主,小孔其次,中孔发育较少; 沥青有机质孔隙以小孔为主,发育部分中孔和大孔(孔径大于1 000 nm); ④与沥青有机质孔隙相比,干酪根有机质孔隙圆度、凸性较大,伸长率较低; 但由于干酪根有机质孔隙的平均孔径较小,小孔含量高,分形维数相较于沥青偏高。  相似文献   
996.
羟肟酸是一类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捕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金属矿,特别是稀土矿物的浮选。其中,辛基羟肟酸(OHA)碳链长度适中,生产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具有良好的浮选性能和起泡性能。介绍了OHA的合成方法、捕收机理、分析检测手段及其在稀土矿物、钨矿物、铁矿物、锡石、孔雀石等矿物浮选中的应用。OHA可通过络合作用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杂环螯合物,从而实现药剂在矿物表面的选择性吸附。OHA浮选pH范围较宽,pH为7左右浮选效果最佳。在抑制剂的作用下,OHA能实现稀土矿物、钨矿物等有价矿物与重晶石、萤石、石英等脉石矿物的有效分离。开发基于OHA 的组合药剂,有望获得更好的选别指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7.
总结了2018年国内磷矿选矿的最新科研成果,包括磷矿浮选机理、选矿工艺、浮选药剂、选矿设备以及选矿试验设计。浮选机理研究常采用Zeta电位测定、红外光谱表征、吸附量、表面张力测试以及溶液化学平衡计算等方法。选矿工艺呈现多样化,特别是高性能改性捕收剂和选矿设备的开发为磷矿选矿工业生产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关于磷矿选矿基础理论及选矿智能化的系统研究则较为欠缺,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98.
何适    李杰    戴伟    陶军晖  刘俊逸  田永红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9,(6):553-558
为了增加多孔氮化硼(PBN)的再生性能,采用水热法成功地制备了α相氧化铁/PBN(α-Fe2O3/PBN)复合净水材料。研究了水热反应和再生过程对α-Fe2O3/PBN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负载在PBN表面的α-Fe2O3颗粒在过氧化氢的辅助下对吸附在其表面的亚甲基蓝(MB)具有优异的协同催化降解活性。经过6次吸附-再生循环后,α-Fe2O3/PBN复合材料对水中MB的移除效率保持了初始的93.5%,而在相同实验条件下,PBN的移除效率仅为初始的11.8%。同时研究了α-Fe2O3/PBN复合材料的再生机理。  相似文献   
999.
采用杂合的方法合成乙酰水杨酸-吡嗪酰胺和氧氟沙星-磺胺醋酰两个抗结核药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质谱对它们的结构对进行了表征。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这2个目标化合物对标准结核杆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乙酰水杨酸-吡嗪酰胺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62.5 μg/mL,氧氟沙星-磺胺醋酰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125 μg/mL,证明其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00.
红石岗岩体是新疆东天山铜镍成矿带东段近年来新发现的含铜镍矿化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红石岗岩体由橄榄岩相、辉长岩相和闪长岩相组成,铜镍硫化物主要赋存于辉长岩相和橄榄岩相中。辉长岩中锆石U-Pb定年表明红石岗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形成年龄为(280±1)Ma,与东天山其他主要含铜镍矿岩体形成年龄一致。红石岗岩体中橄榄石Fo牌号为82.2~87.3,Ni含量为(1 240~3 470)×10-6,橄榄石Fo牌号与Ni含量的关系表明岩浆在橄榄石结晶过程存在硫化物熔离,但是模拟计算表明仅橄榄石分离结晶不能使岩浆中硫化物达到饱和。红石岗岩体全岩微量元素特征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具明显的Nb、Ta负异常,Nb/Yb-Th/Yb图解表明其母岩浆侵位过程中曾经历了10%~20%的地壳物质混染,这可能促使母岩浆中发生硫化物熔离。红石岗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具有与东天山铜镍成矿带内其他含矿岩体相似的成岩成矿时代、母岩浆特征及硫化物饱和机制,表明红石岗岩体具有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