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42篇
  免费   4061篇
  国内免费   1347篇
电工技术   376篇
综合类   2057篇
化学工业   9927篇
金属工艺   11488篇
机械仪表   1869篇
建筑科学   4016篇
矿业工程   750篇
能源动力   142篇
轻工业   1461篇
水利工程   408篇
石油天然气   519篇
武器工业   519篇
无线电   5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354篇
冶金工业   3695篇
原子能技术   139篇
自动化技术   105篇
  2024年   424篇
  2023年   1959篇
  2022年   1827篇
  2021年   2014篇
  2020年   1934篇
  2019年   1860篇
  2018年   949篇
  2017年   1372篇
  2016年   1510篇
  2015年   1584篇
  2014年   2714篇
  2013年   2028篇
  2012年   2371篇
  2011年   2391篇
  2010年   2088篇
  2009年   2176篇
  2008年   2503篇
  2007年   2145篇
  2006年   1578篇
  2005年   1437篇
  2004年   1249篇
  2003年   1173篇
  2002年   923篇
  2001年   836篇
  2000年   564篇
  1999年   495篇
  1998年   412篇
  1997年   373篇
  1996年   353篇
  1995年   274篇
  1994年   177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54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对2219-T6铝合金激光同轴辅助搅拌摩擦焊接头的宏观形貌、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辅助热源的加入有助于消除金属塑性流动不充分引起的隧道缺陷,提升接头性能,但激光功率过大会加剧焊缝软化而使性能下降.激光辅助热源使焊核区扩大,且焊核区中θ相(Al2Cu)增大,但对热力影响区的显微组织无明显影响.通过固溶+人工时效方法的焊后热处理以显著提升接头强度(从母材强度的76%提升100%).加入激光的焊核区及热力影响区在热处理后晶粒尺寸相比不加入激光有所减小,且激光功率越大,对应的晶粒尺寸越小.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钎焊温度对TC4/Ti60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纯铜箔作为中间层对TC4与Ti60合金进行接触反应钎焊,钎焊温度范围为970~1 010℃.采用SEM,EDS,XRD,拉剪试验对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头的典型界面组织为TC4/α-Ti+Ti_2Cu/Ti_2Cu/Ti Cu/Ti_2Cu/α-Ti+Ti_2Cu/Ti60.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基体侧的反应扩散层厚度增加,钎缝厚度及Ti-Cu金属间化合物含量逐渐减少,钎缝成分趋于均匀化.接头抗剪度随钎焊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当钎焊工艺为1 000℃保温10 min时,接头抗剪强度最高为130 MPa.断口分析表明,接头断裂于钎缝与扩散反应层之间,断裂方式为准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不同激光焊接工艺下低活化马氏体钢的焊缝形貌、显微硬度、常温拉伸和-40℃冲击性能,并对冲击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当焊接热输入分别为1.2、1.4和1.8 k J·cm~(-1)时,低活化马氏体钢焊接接头均未出现未焊透现象。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焊接接头上下表面的焊缝熔宽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焊接热输入下,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都明显高于低活化马氏体母材,且断裂位置都在母材处,而断后伸长率与母材相当。焊接热输入为1.4和1.8 k J·cm~(-1)时,焊缝区-40℃冲击功略高于基材,而热影响区-40℃冲击功与母材相当。  相似文献   
994.
在铸造纯铜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稀土镧,通过双电桥测电阻、拉伸和布氏硬度试验、金相组织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不同含量的稀土镧对纯铜的组织、导电性、抗拉强度和硬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铜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稀土镧,有助于消除或减轻产生"冷脆"和"热脆",同时也有助于改善铸造纯铜的组织,纯铜能够在导电性变化不大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其抗拉强度和硬度等性能。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六轴机器人夹持氩弧焊枪对AZ31B变形镁合金进行了平板对焊,探讨了焊后热处理对焊接接头微观组织、第二相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焊后热处理有效改善了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大幅提升了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焊后热处理后,焊接接头微观组织中晶粒尺寸没有太大改变,但沿晶界分布的第二相数量明显减少,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了母材的97.8%和84.5%。未经热处理的拉伸样品是在焊缝处断裂,断口呈现出典型脆性断裂特征;而热处理之后的拉伸则是在热影响区断裂,断口呈现出准解理偏韧性的混合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996.
马正峰  姬忠莹  王晓龙 《表面技术》2018,47(10):283-288
目的 制备光固化水性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二氧化硅(WPUA/SiO2)复合材料,提高水性光固化聚合物材料的涂膜性能。方法 制备含双键官能化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将其引入到制备的可光固化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体系中,制备水性UV固化WPUA/SiO2复合乳液,研究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分析体系中官能化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分散稳定性及其对涂膜形貌、透光性、硬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 由于WPUA和官能化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均含有C==C,所制备的WPUA/SiO2复合材料可以用UV光进行固化,官能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由于表面存在有机分子链,与水性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相容性提高,使得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掺杂量达到10%(质量分数)时可存储稳定性达30天以上。固化后涂层的透光性和力学性能明显提升,涂层铅笔硬度达到3H,粘附性为1级,抗冲击强度大于50 kg?cm。结论 制备的WPUA/SiO2复合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改性纳米粒子的掺杂对水性UV固化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的力学性能有明显改善,且可提高复合涂层的透光性。  相似文献   
997.
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焊接电流焊接隔板静叶和隔板体(含铬量均为11%,但不同材质)的异种钢。测试焊接接头的拉伸、冲击和弯曲性能。结果表明,3种焊接工艺下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焊接电流为270 A时的板条马氏体组织更粗大;EDS分析表明焊缝和热影响区的析出相主要为M_(23)C_6相。当焊接电流为240 A时,接头具有较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来探究热处理工艺对挤压态Mg-4.8Zn-1.2Y-0.4Zr镁合金的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挤压态镁合金中的组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T4固溶处理后,虽然合金的晶粒明显长大,但是合金的塑性仍然有显著提升,这主要是因为W相由粗大的鱼骨状分解为细小的颗粒状降低了晶界的阻塞作用;T5热处理后合金中除W相外,还有少量的Mg-Zn相析出,提高了合金的性能。T6热处理后合金中W相几乎全部分解,析出了Mg-Zn和Mg-Y等新相,这些弥散分布的相大大提高了合金的强度和塑性。T6热处理后合金的极限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从挤压态的311MPa、16.89%提高到374MPa、21.97%。最终得到最适合Mg-4.8Zn-1.2Y-0.4Zr合金的热处理方式(500℃× 2h 200℃×48h)。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响应曲面法,采用Design-expert系统研究了预制体针刺成型参数与C/C复合材料多目标性能的相关性,构建了响应曲面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针刺C/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压缩强度、增强预制体体密度、拉伸强度与剪切强度比值各响应模型的显著性水平P均小于0.05,且各复相关系数平方和均大于0.82,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程度较高,可应用于针刺C/C复合材料各项目标性能的设计与预测。当针刺密度为12.18针/cm2、针刺深度11.68mm、网胎面密度90.55g/m2时,增强预制体体密度可达0.42g/cm3,针刺C/C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为116.49MPa、弯曲强度21.84MPa、剪切强度19.41MPa、压缩强度160.88MPa。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等离子活化技术对93W/Ni/Mo1进行真空扩散焊接,用剪切强度和显微硬度表征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对焊接界面和接头断口物相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焊接温度低于800℃时,焊接界面有孔洞,焊接温度高于800℃时,焊接界面良好。焊接接头的剪切强度随着焊接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焊接温度为800℃时接头强度最大为100.2 MPa。焊接温度低于800℃时,焊接界面发生扩散形成固溶体;焊接温度高于800℃时,Ni/Mo1界面生成MoNi高硬度金属间化合物,降低焊接接头结合强度。93W/Ni/Mo1焊接接头的断裂破坏主要发生在Ni/Mo1扩散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