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85篇
  免费   14040篇
  国内免费   9040篇
电工技术   7327篇
技术理论   11篇
综合类   14504篇
化学工业   5295篇
金属工艺   2735篇
机械仪表   8564篇
建筑科学   44283篇
矿业工程   8141篇
能源动力   1348篇
轻工业   8447篇
水利工程   4899篇
石油天然气   9020篇
武器工业   1224篇
无线电   157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7656篇
冶金工业   3683篇
原子能技术   830篇
自动化技术   32071篇
  2024年   1190篇
  2023年   4867篇
  2022年   5406篇
  2021年   6263篇
  2020年   6425篇
  2019年   6461篇
  2018年   3087篇
  2017年   4109篇
  2016年   4908篇
  2015年   6327篇
  2014年   11630篇
  2013年   9155篇
  2012年   10681篇
  2011年   10654篇
  2010年   9505篇
  2009年   9813篇
  2008年   10878篇
  2007年   9496篇
  2006年   7048篇
  2005年   6994篇
  2004年   5468篇
  2003年   4600篇
  2002年   3612篇
  2001年   3023篇
  2000年   2490篇
  1999年   2049篇
  1998年   1781篇
  1997年   1421篇
  1996年   1163篇
  1995年   1079篇
  1994年   916篇
  1993年   673篇
  1992年   643篇
  1991年   585篇
  1990年   518篇
  1989年   542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城市快速发展出现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房价高等“大城市病”问题,破解“大城市病”的最佳选择在于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归纳我国大城市建设存在的“大城市病”特征,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对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明确了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核心问题及发展方向;基于国内外现状分析,明确进行了我国未来地下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原则;提出未来地下城市规划布局发展的若干理念,从法制构建角度倡导树立第四国土、地下红线理念;从规划、设计、建造角度推崇融合设计、规划留白、智慧建造等理念;从空间角度提议采用节点TOD空间布局理念;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本研究综述及发展理念旨在为未来大城市立体空间联动利用提供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992.
李倞  宋捷 《风景园林》2019,26(5):65-70
巴塞罗那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典范,近年来开始注重施行"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推进"慢行城市"构建计划。计划通过重新划分城市慢行片区,规划片区间联系的慢行网络,并与公共交通系统相接驳,增强城市的慢行可达性。在城市慢行网络的建设中,巴塞罗那注重将绿色空间网络与慢行系统相结合,主要利用现有道路、铁路和水渠等线性基础设施空间,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将这些空间转化为多功能绿轴,增强慢行舒适性,实现从机动车优先向慢行优先的转变。该计划的实施为世界各国慢行城市的构建,尤其是对已建成城区的慢行系统改造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93.
蒋鑫  王向荣  林箐 《风景园林》2019,26(6):18-22
北京旧城胡同具有悠久的绿色空间营造传统,而社区居民作为绿色空间更新的主体,拥有极大的自发性和能动性。随着北京"留白增绿"等政策的推进,基于居民自发更新的"自下而上"的绿色空间微更新越来越得到重视,充分发挥居民自发性对于社区生活原真性留存、景观管理和维护、社区力量凝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梳理大栅栏片区社区营造的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分析现存胡同绿色空间的类型与组织模式,阐明更新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之后结合实地调研成果重点分析居民自发更新下胡同种植空间、搭建材料与植物选择的特征。最后,结合具体实例从组织形式、绿化模式和思路创新3个方面探讨居民自发更新视角下的胡同绿色微更新的实现途径,总结绿色空间微更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994.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的空间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性研究大多在区域或城市尺度上开展,风景园林生态实践的指导性较为有限,研究聚焦场地尺度,旨在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看待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与规划设计实践。在已有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方面文献爬梳的基础上,提出影响需求的三大因素及其需求类型的划分方法,甄别影响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的核心指标,选取上海苏州河市区段进行实证研究,采取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并基于GIS进行需求目标与供给能力的空间制图。通过拟合分析比对创新性地提出指导城市滨水空间生态实践的三大空间智慧:1)基于需求目标研判制定发展策略的空间智慧;2)分段分类型供给满足存量更新需求的空间智慧;3)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转向匹配的空间智慧,为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实践提出理论依据、评价标准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5.
冯潇  陈思淇 《风景园林》2019,26(11):31-37
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成为共识。以明长城大同段为研究案例,综合现有文化遗产分类方法进行遗产要素分类与识别,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和不同遗产价值评价体系进行资源评价与分析,并总结多级别遗产点的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基于"核心保护与多级别缓冲"保护格局,结合实际问题和相关法规文件从宏观层面提出横向层级式、纵向组团式的空间格局,最后针对不同层次的遗产区域组合,制定实操性较强的保护策略。借此为中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空间格局规划理论与技术研究提供经验,以完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岩爆相似材料制作大尺寸物理模型,自主研制隧道开挖装置,进行二维应力隧道岩爆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高地应力条件下(侧压力系数λ=2)隧道围岩岩爆等脆性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围岩有较明显的压应变波动和突变现象,拱墙处局部出现拉应变;同时,声发射能量表现出剧烈增大现象,在应变、声发射特征这两方面均表现出高应力区隧道岩爆的征兆。高地应力条件下(侧压力系数λ=2),隧道拱顶和拱底压应力集中明显而最早发生破坏,拱墙出现拉应力作用,产生张拉裂缝。围岩脆性破坏从颗粒弹射开始,随后变为碎块剥落和裂缝扩展,其变形破坏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岩爆特性。  相似文献   
99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舒适、健康的标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严寒地区建筑入口空间巨大的热量浪费及其舒适性问题亟待解决。以人体热舒适为切入点,以建筑入口空间节能设计为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前人关于热舒适及建筑设计方面的相关研究,归纳总结建筑入口空间的特性及节能设计方法,为实现建筑入口空间并进行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闪光焊接系泊链已经成为现阶段造船业高质量系泊链市场的主流. 针对闪光焊接在线质量评估问题,首先采集实际焊接过程中各种传感器信号;其次,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时空规整算法来量化闪光焊接过程中电流和电极位置信号的时空不相似度;然后,将得到的不相似距离矩阵嵌入到低维空间的特征向量中,并保留信号之间的原始不相似距离;最后,提出了KNN分类算法并引入K折交叉验证,对嵌入的特征向量(低维空间中的坐标)进行分类. 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不仅能够用采集的传感器信号进行实时的焊接质量评估,而且有效地揭示了闪光焊接过程的质量差异.  相似文献   
999.
某商业区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污水处理站选址为受限空间的地下停车库内,设计采用模块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主体工艺采用"格栅调节池+A~2/O+A/O+沉淀池+浸没式微滤",厂站出水作为中水回用。运行结果显示:出水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同时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回用标准。该工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受限空间污水站的建造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车辆轨道路基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轨道高低不平顺下有砟轨道路基动力影响系数φ_i的概率分布特性;根据循环荷载下路基粗粒土典型填料单元模型试验反映出的累积变形状态特征与荷载水平的关系,明确了基床以下填料处于无时间效应变形状态、基床填料处于微弱时间效应变形状态的设计工作状态;以基床结构的动强度、长期动力稳定性、循环变形为设计控制指标,开展了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基床结构的技术条件分析。研究表明:表征路基承受列车动力效应程度的φ_i沿线路纵向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各结构层的累积变形状态与填料性质密切相关;基床结构的长期动力稳定性为设计主控因素,据此,提出了适用于350km/h有砟轨道高铁基床双层结构型式的技术标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