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4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29篇
电工技术   61篇
综合类   355篇
化学工业   694篇
金属工艺   89篇
机械仪表   93篇
建筑科学   189篇
矿业工程   152篇
能源动力   78篇
轻工业   36篇
水利工程   25篇
石油天然气   3226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6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8篇
冶金工业   19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503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0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克下组砾岩油藏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目前已普遍处于高含水、高递减,低速、低效的开发阶段,面临着迫切提高采收率的问题。聚合物驱技术正在成为此类油藏提高油田开发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借助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细化到单位网格计算聚驱程度,既综合考虑平面连通状况又量化了聚合物驱油层的主要特征;结合岩心实验及相关经验公式,将渗透率进行分级处理,建立了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渗透率为滤波条件,并充分考虑聚合物驱不到的中低渗透层区域影响,利用精细模型网格提取油层孔隙体积及总体积,获得聚驱控制程度。结果表明,利用三维效果表征不同渗透率级别下井网对油层的控制程度,有利于指导聚驱综合调整方案优化,改善砾岩油藏聚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临界CO_2压裂技术能较好地改造塔河油田水敏、低渗储层,而压裂过程中井筒和裂缝温度场对CO_2物性参数影响较大,需要对CO_2压裂温度场进行研究。考虑径向非稳态传热、轴向非稳态对流以及摩擦力、黏滞力的影响,推导了井筒温度、压力方程,结合K-D-R方法和CO_2物性模型,建立了CO_2压裂过程中井筒和裂缝温度场计算模型,并通过实测温度、压力数据拟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应用所建模型分析了塔河油田胡杨2井CO_2压裂施工排量对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注入排量对井筒温度、压力以及裂缝温度影响明显,而对裂缝内压力影响较弱;井筒压力梯度随着排量增大而变小;井筒和裂缝中CO_2均可存在液态和超临界态2种相态。研究成果能为塔河油田CO_2压裂施工设计优化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与聚集机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烃源岩热解、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的结果,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与聚集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咸化湖盆型沉积地层富含有机质,是烃源岩层也是储层,页岩油藏具有“源储一体”的地质特征,存在粉砂岩类与泥岩类和白云岩类与泥岩类两类岩性组合类型。芦草沟组大面积整体含油、“甜点”富集且原油成熟度较低。页岩油赋存岩石的润湿性为亲油性,生烃增压是页岩油运聚的主要动力。微纳米孔喉、层理缝与构造裂缝形成页岩油的有利储集空间与渗流通道。页岩油整体为源内或近源聚集,并以游离态和吸附态赋存于芦草沟组“甜点”段与泥页岩层段中。  相似文献   
5.
油气混输作为管道输送中一种常见形式,它在管道中的流动比较复杂,不同的参数会发生变化,特性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本文主要分析了多相流流型的分类和流动特性,还对多相流的几种经典模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多相流模型进行分析及探究,选取了其中两种模型进行了压降计算。根据多相流的特点以及其主要模型的对比,笔者认为:当管道内混合物容量减少,气体容量不变的情况下与气体容量增加,混合物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多相流流型的变化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地层压力测井解释方法较多,但大多数方法基于欠压实沉积理论并局限于单一的地层岩性,尤其是针对盆地边缘山前深层构造,单一测井参数确定地层压力误差较大,且无法解释沉积压实机制以外的异常高压。为此,将多种异常高压机制相关的测井参数进行综合解释,建立适合山前复杂构造的地层压力测井多参数计算模型,评价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泉背斜高探1井的地层压力剖面,其计算结果与钻井实测数据吻合,相对误差小于3.00%.同时,基于原始沉积加载—卸载过程力学原理,利用地层压力测井多参数分析判别出高泉背斜深层各层系异常高压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针对车排子井区特低渗、严重非均质性的层特性,使用普通分层压裂效果差的问题。开展了该区块油管拖动水力喷射压裂,结合微地震裂缝监测,压裂层发育形成三条高角度裂缝,渗流阻力下降率为2.63-2.72倍;日产液增加11.92t/d;微地震监测评价认为本次油管拖动水力喷射压裂效果比较明显。车302井区的成功经验表明油管拖动水力喷射压裂针对岩体区域裂缝发育,具有严重非均质性的特低渗储层的压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中普遍发育方沸石,且与甜点段对应好,展示出“示烃矿物意义”。为全面深入了解方沸石对页岩油甜点的意义,采用偏光显微镜、全岩X衍射成分分析、电子探针BSE图像分析及矿物能谱分析等手段,对方沸石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再结合地质背景探讨了成因及意义。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方沸石主要赋存于沉凝灰岩、碳酸盐岩质凝灰岩中,个别出现在凝灰质白云岩中,而方沸石岩极为少见。方沸石在岩石中的赋存状态包括纹层状、球粒状、块状、脉状。方沸石形成于高盐度、碱性、低温的热液条件下,埋藏过程中碱性长石及部分蒙脱石类黏土成岩转化形成自生方沸石;火山喷发活跃期火山物质经过热反应与蚀变形成次生方沸石。成岩早期形成的大量方沸石胶结物起到了抗压实作用进而保护原生孔,也为成岩中后期次生溶孔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大幅提升了页岩油层的储集性能,因而方沸石富集段与页岩油甜点段对应良好。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南缘GT1井在试产、更换完井管柱过程中,在油嘴处及油管内壁见凝结物,为探究凝结物成分与其沉淀机理,通过实验分析凝结物主要成分,判断其主要成分为沥青质,并对沥青质的理化性质及其沉淀机理做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燃气注汽锅炉进行烟气再循环技术的数值模拟研究,随着烟气再循环率的升高,炉膛内燃气燃烧的最高温度平均下降约60K,炉膛内燃烧的高温区面积不断缩小,燃烧温度区间分布逐渐均匀;随烟气循环率的升高NOx的含量逐渐下降,烟气再循环率每降低5%,NOx浓度降低约11.6%,NOx的高浓度区域逐渐减少且NOx的高浓度区朝炉膛出口方向下移;烟气再循环率逐渐升高,其炉内CO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