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阐述了基于无线的DNC系统数据协同管理平台的设计,在底层车间搭建无线局域网络,并将该网络与机电综合训练中心主干网络连接,实现了各类数控机床与DNC服务器的网络连接及数据交换.同时在数据库技术、一体化的DNC通信软件、管理软件及CAD、CAM、CAPP软件的基础上搭建了数据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产品设计、工艺及制造等部门之间数据的交流以及信息的集成,完成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最后阐述了该系统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数控系统和计算机串口通信接口的软件和硬件特性,从数控机床维修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机床数据备份、还原,系统参数调试、PLC通讯、梯形图诊断等方法,并以西门子802C/S系统为例提出软硬件故障的实际解决方案。最后介绍通信技术在故障诊断维修中的最新应用。  相似文献   
4.
钢筋套筒灌浆对接与搭接接头力学性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套筒灌浆对接和搭接接头力学性能差异,进行了24个对接和12个搭接接头单向拉伸试验,对比研究了接头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延性、力-位移曲线、套筒应变等.对接接头在加载过程中套筒中部灌浆料出现全截面开裂现象,加载结束发生了灌浆料从套筒中拔出破坏,搭接接头无以上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在套筒长度相同时,搭接接头承载力、总伸长率、刚度分别是对接接头的5~7倍、3~5倍、2~3倍,位移延性系数大于对接接头;在锚固长度相同时,搭接接头承载力、位移延性略大于对接接头,两者初始刚度差别不大,而搭接接头中后期刚度高于对接接头.对接接头套筒中部截面纵向受拉,而搭接接头加载前期受拉,后期受压,反映搭接接头对套筒抗拉强度要求较低;对接接头套筒中部截面环向受压,而搭接接头加载前期受压,后期受拉,说明搭接接头套筒中部对灌浆料约束作用大于对接接头.搭接接头力学性能优于对接接头,可运用于预制装配式结构钢筋连接.  相似文献   
5.
Ni-Fe-W-X合金镀层具有接近于硬铬镀层的耐磨性,又具备与1Cr18Ni9不锈钢相当的抗蚀性,同时,该镀层具有银白色的光泽,镀复后可降低基体表面粗糙度2 ̄4级。因此,它是比较理想的代铬镀层。本文着重阐明该合金镀层的溶液特性及工艺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经多年研究,开发了一种种新型的数控电刷镀镜面精加工技术,其优点是可根据被加工 形状是加工需要自动实现变速运动和电源脉冲特性的调节,并可一次性自动完整整个施镀和前后处理过程从而获得高质量的耐磨抗度层。  相似文献   
7.
在激光切割加工中,为了使切口处获得最 大的功率密度、最佳的切口质量,必须使激光 束聚焦点落在工件表面稍下的地方,并在加工 过程中保持不变,即保持激光束喷嘴与工件之 间的间隙δ不变,如图1所示。因此,一套激 光切割设备除了激光器、主机之外,还必须配 备一套性能优良的Z轴全闭环跟踪系统,用以 自动检测并实时跟踪喷嘴与工件之间的工作间 隙(一般在0.8~3mm之间),使其在切割 加工过程中不随工件厚度、平面度和形状而变 化,保持一个最佳的恒定值。 由此可见,Z轴跟 踪系统是激光切割设备 的重要组成部分。为 此,在国内首次开发、 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8.
9.
新型合金代铬刷镀层的组织及强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手段对新型代铬镀层(Ni-Fe-W-P-S)相结构及组织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镀层的强化机理。研究表明,Ni-Fe-W-P-S合金镀层的组织是由含Fe、W、P、S的镍基固溶体和在其上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Ni_3Fe所组成,镍基固溶体处于非晶和微晶的混合状态,合金镀层的镀态硬度为HV700~750,在300℃退火时。硬度达到最大值HV900~950,其强化机理主要是微晶的晶界强化和Ni_3Fe的弥散强化。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热分析法在测定铁液化学成分、球墨铸铁球化级别、铁铸力学性能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