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108篇
建筑科学   47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45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晗  唐源英  陈祉潇  李伟英  周为 《净水技术》2021,40(7):5-11,132
饮用水中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16S rRNA基因序列具有的普遍性及保守性,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饮用水水质全流程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文中简要介绍了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在饮用水中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全流程水环境条件与水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源水质、水处理工艺、供水管网条件均导致末梢水中的生物多样性差异,其中,水源水质与末梢水微生物种群结构密切相关,水处理工艺和供水管网特性对末梢水中微生物种群丰度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高品质饮用水生物安全保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居住社区海绵城市建设中对雨水面源污染控制能力分析的需求,采用物元可拓-层次分析的数学模型,构建适合城市居住社区的雨水径流面源污染控制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上海浦东某已建居住社区的海绵城市改造方案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该设计方案的改造后,居住社区的雨水径流面源污染控制综合评价指数从55提升到82,对径流污染削减能力显著提高。这一评价方法可为城市居住社区等区域径流污染削减现状分析与相应的海绵化改造项目方案的比选与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4.
污水处理厂进水的水量水质变化,关系到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以及出水的稳定达标排放。文中基于某工业生活混合污水处理厂在2015年—2018年进水的水量和水质数据,系统分析了进水水量和水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进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别是每年2月进水量大幅降低,进水的可生化性较差,BOD_5/COD普遍位于0.30~0.34,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工业废水占比较高。由此,提出提高污水厂稳定运行的相关措施,以期为污水厂的稳定运行以及出水的稳定达标排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聚乙烯平板和无纺布负载平板作为水平流生物膜反应器(HFBR)的载体,考察了不同载体对HFBR除污效果的影响。中试结果表明,采用聚乙烯平板和无纺布负载平板作为HFBR的载体时对COD和氨氮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聚乙烯平板上的生物量相对较低,与无纺布负载平板相比,处理同样污水所需的载体平板数较多。当进水COD为150 mg/L、氨氮为22mg/L时,以无纺布负载平板作为生物膜载体的HFBR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5.0%和99.5%。通过测定污染物浓度的沿程变化及对主要功能微生物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可知,污染物的浓度随着流程而逐层下降,主要功能菌群所占比例随着对应基质浓度的改变而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6.
C/N值是影响污水脱氮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探究低C/N值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同特性有机碳源的利用水平,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技术(3DEEM-PARAFAC),对广东省某污水厂SBR工艺不同处理阶段的水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DEEM-PARAFAC技术可有效表征低C/N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碳源的特征变化,并解析出4种荧光组分:类色氨酸、氨基酸、腐殖酸类和富里酸类。其中,类色氨酸和氨基酸占比较高,属于易生物降解碳源;腐殖酸类和富里酸类占比较低,属于难生物降解碳源。相关性分析表明,4种荧光组分与COD、TP、NH4+-N和TN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氨基酸呈现出最显著相关性,是影响脱氮效果的关键物质。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试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去除太湖水的臭味,考察臭味浓度变化以及预臭氧投加量对深度工艺去除土臭素和二甲基异茨醇的效果和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的臭味浓度变化范围内以及有预臭氧的情况下,深度工艺可有效去除臭味,出水的臭味浓度满足国家水质标准。试验还发现,砂滤在去除臭味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与生物活性炭存在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8.
干化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被广泛运用,干化过程中的气相污染物控制也备受关注。利用傅里叶红外技术定性分析了干化阶段可能的气相污染物的主要类别,并采用静态吸收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污水处理污泥在干化工艺中的NH3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处理污泥在烘干阶段的氮素损失主要以NH3形式释放,并在干化温度大于220℃的条件下大量释放;采取低温干化的工艺形式有利于减少含氮挥发性污染物的释放,降低干化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有机锡类物质作为一类内分泌干扰物近年来引起了科学界和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对饮用水环境中有机锡物质的赋存特征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有机锡类物质的检测方法、污染来源、在各类饮用水中的存在状况及目前开展的健康风险评价等有关研究工作进展,对下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水的低氧短程脱氮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试A<'2>/O系统处理实际城市污水,考察了在低氧条件下实现短程脱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缺氧池D0从1.0 mg/L降到0.2 mg/L,好氧池DO从2.5 mg/L降到1.0 mg/L时,系统的脱氮效果显著提高,对TN的去除率从(34.96±4.91)%上升到(71.44±13.45)%,污泥浓度(MLSS)从1 800 mg/L上升到2 100 mg/L.当控制好氧池的DO在1.0 mg/L左右时,出水中发生了亚硝酸盐积累现象,从而证实了在低氧条件下利用连续流活性污泥法实现短程脱氮的可行性,在降低系统曝气能耗的情况下还提高了系统的脱氮效率.但当DO浓度降低时,污泥沉降性能将有所变差,污泥体积指数(SVI)从150 mL/g上升到300 mL/g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