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6篇
综合类   30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83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22篇
石油天然气   53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33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 minor natural oil seepage is described from an unlikely setting in the Oman Mountains. The host rocks are fractured pelagic limestones of the lower member of the Triassic – Lower Jurassic Matbat Formation of the Hamrat Duru Group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allochthonous Hawasina Complex. This paper summarises Oman's established oil families and documents previously recorded oil seepages as context for describing the new seepage, its geochemistry, and possible source rock. The seep oil is different to those known from Oman's oil fields and probably derived from a poor quality, Mesozoic clastic source rock containing a mix of terrigenous and marine organic matter. The most likely source appears to be the Toarcian turbiditic upper member of the Matbat Formation, equivalent to the clastic Mafraq Formation of the Arabian Platform. The occurrence of source rocks in the allochthonous sediments of the NeoTethyan Hawasina Basin has been suspected previously, though their commercial significance remains to be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2.
王瑞廷  成欢  冀月飞  李青锋 《矿产勘查》2020,11(12):2672-2684
秦岭陕西段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成矿作用发育,资源潜力巨大,所属的4个矿集区均发现了矿产地,并建成矿山企业。在国家相继出台的契合绿色勘查理念的技术政策推动下,借鉴国外绿色勘查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典型案例;有关单位在小秦岭、凤太、汉中等3个勘查基地分别采取了特色鲜明的绿色勘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绿色勘查效果;同时,从矿业权出让、应建必建、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绿色矿山报评、称号撤销、违约责任追究及处罚等方面践行绿色矿山建设相关政策,陕西省探索出 “黄陵经验”和“凤县模式”。从绿色勘查流程、科技支撑、建设示范区、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等方面给出了区内主要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燕伶  谢涛  荣豪  郝旋捷  杨张瑜  李宁 《矿产勘查》2023,14(9):1740-1748
为全面掌握秦岭北麓建设用地分布情况及转化机制,促进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秦岭北麓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对象,以2019—2021年的高分一号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通过建立样本库,选取实验区,采用FCN(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 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实验区和秦岭北麓全区多时序影像进行智能提取,实现秦岭北麓建设用地变化监测。从对建设用地图斑分布情况、变化趋势以及变更因素的分析来看,秦岭北麓12个季度建设用地面积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建设用地转入类型以其他用地和耕地为主,转出则以其他用地为主。通过有效掌握秦岭北麓建设用地变更机制,对提升国土综合监管及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快速推进的城市化正在给中国城乡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以济南历史上的名胜地区鹊华为例,建议规划建设济南“鹊华历史文化公园“,希望在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探索具有保护自然、改善生态、发扬文化、重振河山等多方面效益的人居环境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山前断裂是Ⅲ级构造单元太行山隆起与冀中台陷的边界,查明其具体位置对区域的深部热储调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在前期区域重力和航磁等物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大地电磁勘探工作。通过布设5条大地电磁剖面,实现了对Ⅲ级构造单元界限的详细勘探。通过对4000 m以浅地层进行反演解译,并结合区域重磁勘探成果及地质资料,确定了区域性断裂及其次生断裂的位置、产状、走向等,重新绘制了Ⅲ级构造单元界限。结果显示界限中段向东偏移2 km左右,南段和北段与原界限重合或小有差异。该结果与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结果基本吻合。本文研究成果将对该区域地热勘探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梅里雪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吸收借鉴了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结合梅里雪山保护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了适用于梅里雪山的规划技术和方法。首先介绍了梅里雪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思路和流程,将整个规划过程分为7个阶段;然后,总结了编制规划的5个特点;最后,详细论述了规划在以下6个方面所做的探索:资源保护等级光谱(CDS)、三层次协同规划体系,管理政策分区规划、分区规划图则、解说规划以及社区规划。  相似文献   
7.
张占彬  张伟  李英宾  赵丛  何昕欣  汪来 《矿产勘查》2020,11(11):2505-2514
红山子铀矿床位于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的北东段,浅部矿点和规模较大的铀矿带大部分已得到揭露。为了扩大基地外围铀资源潜力,同时对矿区铀矿床深部第二富集带进行探寻,在红山子铀矿床地区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和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等综合物探方法。共推断通过L10和L12线的断裂3条,其地表位置和深部延伸情况与钻探揭露情况吻合;地面高精度磁测共推断出断裂35条,并能圈定与铀成矿有密切关系的粗面岩的分布范围。根据区内已知铀异常点、带的分布,结合钻孔资料,总结了铀矿成矿有利地段的地球物理找矿模式,经后期钻探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在铀矿床外围进行"攻深找盲"时,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及地球物理模式综合找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新一轮铀矿勘查提供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8.
东安-乌拉嘎为小兴安岭重要Au成矿带,已发现多处大型岩金及砂金矿床,但对于Au成矿作用认识尚不统一。文章通过对该地区岩浆岩岩石学、岩石化学、成岩年龄、成矿年龄、构造背景等研究总结,进一步明确了成矿均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认为该地区存在2期截然不同的成矿作用,即T3-J1期(216~194 Ma)与中性脉岩有关的平顶山型金成矿作用,K1晚期到K2早期(107~97 Ma)与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东安型、乌拉嘎型金成矿作用。通过岩浆构造背景及物质来源研究,建立了该地区岩浆演化过程及其与金成矿作用关系。文章指出在乌拉嘎地区应存在两种成矿作用,明确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丁叉叉山地区金红石矿床位于柴北缘成矿带东端,为近年新发现的大型金红石矿床。矿床产于古元古界金水口群地层榴辉岩体中,严格受榴辉岩体的控制。呈条带状、透镜状产出,近东西向展布。成因类型属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成矿时期为加里东期。在总结区内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而与国内苏鲁榴辉岩金红石矿床、省内鱼卡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等典型矿床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区内榴辉岩成矿条件有利,保存条件良好,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秦岭北麓沿线为研究区位,以建筑风格为研究角度。在对秦岭北麓区位特殊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自然环境和建筑风格的关系,并从气候特征、地貌水系、文化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了秦岭北麓自然环境对其沿线建筑风格的影响,最后以西安院子作为案例,加以分析说明。希望在对秦岭北麓特殊区位下的建筑风格探讨的同时,达到建筑风格与环境和谐发展下的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