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38篇 |
国内免费 | 473篇 |
完全免费 | 826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913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90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211篇 |
2014年 | 457篇 |
2013年 | 352篇 |
2012年 | 566篇 |
2011年 | 587篇 |
2010年 | 516篇 |
2009年 | 508篇 |
2008年 | 535篇 |
2007年 | 547篇 |
2006年 | 542篇 |
2005年 | 410篇 |
2004年 | 351篇 |
2003年 | 361篇 |
2002年 | 334篇 |
2001年 | 275篇 |
2000年 | 271篇 |
1999年 | 254篇 |
1998年 | 236篇 |
1997年 | 208篇 |
1996年 | 189篇 |
1995年 | 173篇 |
1994年 | 157篇 |
1993年 | 105篇 |
1992年 | 103篇 |
1991年 | 91篇 |
1990年 | 89篇 |
1989年 | 77篇 |
1988年 | 95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Lagrange系统的形式不变性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6
梅凤翔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2000,9(2):120-124
研究Lagrange系统的形式不变性.用Lagrange方程在无限小变换下的形式不变性,给出形式不变性的定义和判据.建立形式不变性与Noether对称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钛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水处理技术;由于它能广泛地利用天然能源--太阳能,且对多种有机物有明显的降解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半导体光催化已成为光化学领域及环境保护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二氧化钛(TiO2)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TiO2光催化氧化机理、高活性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与改性、TiO2担载及该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煤炭自燃的自由基反应机理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李增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6,25(3):111-114
用自由基反应机理阐明了煤炭自燃机理,论述了煤中自由基产生的原因、自由基反应历程、煤氧化过程中逸出的气体成份。最后,用该机理对常见的几种煤炭自燃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武器装备的电磁环境效应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刘尚合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5,16(1):1-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磁环境日益复杂,雷电、静电和各种电子对抗装备及电磁脉冲武器等电磁脉冲源产生的电磁辐射场,不仅可对电路和仪器造成干扰或损伤,而且对微电子系统和国防设施亦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电磁脉冲参数、作用机理以及实验研究表明:电磁脉冲,特别是快上升沿的脉冲电磁场,对单片机、GPS系统和含有微电子器件及电爆装置的机电系统,都会造成干扰或损伤。其作用机理可概括为“绝热效应”、“电磁辐射场作用”、“静电场作用”和电流产生的磁场效应。 相似文献
5.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筛选及絮凝机理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采用纤维素降解菌和絮凝菌组成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群,进行两段式发酵,利用纤维素为底物,生产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将高效絮凝菌F2、F3、F5和F6进行双菌混合培养的正交试验,发现F2和F6组合絮凝活性最佳,且均优于单菌.确定该复合型生物絮凝剂HITM02的有效成分存在于发酵液中,主要是细菌的代谢产物.有效成分为蛋白质、多糖和多肽类物质,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为5.4%,总糖含量为1.76%,还原糖未检出.这些有效成分与发酵过程中纤维素等的代谢残留物共同作用,具有优良的絮凝能力.絮凝机理包括蛋白质等两性电解质的电中和作用;蛋白质、多肽、多糖等高分子物质和纤维素等的代谢残留物共同具有的吸附架桥作用. 相似文献
6.
深部巷道稳定的若干岩石力学问题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论述了深部岩石力学与工程问题研究的意义;评述了深部原岩应力分布对岩石性质与岩石工程的影响;指出了岩石强度失效与工程围岩破坏过程的实质;分析和评价了岩石破坏所形成的序列结构形式以及对其强度的影响.根据深部岩石工程施工以及变形破坏的特点,通过对工程开挖的卸压影响、岩石脆性与延性破坏的关系以及岩石变形、破坏的时间效应的分析,说明了深部岩石工程稳定有其不同的性质与特点. 相似文献
7.
煤和瓦斯突出机理的流变假说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前煤和瓦斯突出机理的假说,都是在弹性力学基础上建立的,缺少时间因素,难于完满地解释突出的发生发展过程。作者通过对含瓦斯煤样在三维受力状态下流变特性的研究,得出了含瓦斯煤样蠕变行为的数学模型,能够比较好地阐明突出的机理。实验表明,突出煤和非突出煤其流变行为并无本质区别,只要条件具备,各类煤层都有产生突出的可能。含瓦斯煤蠕变方程的导出为建立广义的突出危险综合指标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净化机理和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王宜明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6(2):1-6
在实验与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从床体结构、湿地植物、系统耗氧与供氧及运行参数的选择等方面对人工湿地净化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掌握有关基本规律,使之对今后的实践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硅酸盐钻井液稳定井壁机理分析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梁大川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8,20(2):53-55,60
以硅酸钾或硅酸钠为主要处理剂的硅酸盐钻井液体系近年来应用较多,该类体系具有很强的稳定井壁能力和环境相容性,其稳定井壁机理不同于其它常用水基泥浆体系。文中在介绍该类泥浆体系及应用情况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其稳定井壁机理,认为有四个方面:①快速在近井壁堵塞孔隙和微缝,阻止滤液进入地层,减少压力穿透;②抑制页岩中粘土矿物水化;③硅酸盐和粘土矿物发生反应;④其它无机盐的协同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碎屑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碎屑岩次生孔隙层是深部油气藏的重要储集层,分析了碎屑岩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认为碎屑岩进入埋藏成岩阶段后,大气水的淋滤溶蚀、碳酸水溶液与有机酸溶液的溶蚀,以及地层水对碳酸盐矿物的溶蚀作用,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次生孔隙.提出了多学科结合、定量化研究次生孔隙的形成演化、发育规模及预测方法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