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5篇
轻工业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胰蛋白酶和含有外切酶的复合蛋白酶同时酶解脱糖米渣,制得脱苦蛋白肽产品。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所得脱苦蛋白肽的蛋白质含量,并用甲醛滴定法测定其水解度。结果表明,脱苦蛋白肽产品中蛋白质含量大于88%,水解度达19%。  相似文献   
2.
辣椒素的制备工艺及分析方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辣椒素作为辣椒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其制品在军事和医药上具有许多用途。对辣椒素的结构、性质及应用范围进行了介绍,分别论述了辣椒素的提取(即溶剂萃取法、超临界萃取法、微波法)和纯化方法(即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柱层析法、超临界CO2萃取法),进一步阐述了与之相配套的辣椒素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正> 五氧化二钒是重要的冶金和化工原料之一。用于制造钒钢和其它非铁合金,可使合金质地致密,韧性、弹性、强度、耐磨性和抗冲击性提高,因而广泛地用于国防、航空。宇肮、原子能等工业部门。在化学工业中,五氧化二钒很早就被用作接触法硫酸的催化剂,还用作苯胺黑染料和有机合成的催  相似文献   
4.
高纯度辣椒碱提取工艺分析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纯度辣椒碱在医药、食品等领域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以干辣椒为提取原料,采用多元价值取向模型对现有溶剂法、超临界萃取、溶剂-超临界耦合及溶剂-离子交换耦合4种提取高纯辣椒碱工艺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估结果表明溶剂法耦合离子交换法工艺明显优于其他工艺路线,其综合优度为0.8049。在此基础上对最佳的溶剂-离子交换耦合工艺开展了实验研究,得出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上柱浓度331.4 mg·L-1,速度18.8 ml·min-1,pH值5.0,温度为室温,并且得出上柱纯化溶液浓度、流速等相关参数值及作用。制得的产品辣椒碱纯度高达98.42%。  相似文献   
5.
以辣椒树脂为原料,采用静态吸附法确定了20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辣椒碱的最优工艺和提取机理。通过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辣椒碱的质量浓度,并绘制出了不同pH的吸附等温线,建立了离子交换吸附辣椒碱的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树脂吸附辣椒碱的最优pH值为5.5,当pH5.0或pH6.0时,Langmuir方程能够更好地拟合该吸附过程;而当pH=5.0~6.0时,辣椒碱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Freundlich方程。在pH=5.5、308.15K下,较高的辣椒树脂的质量浓度能显著提高离子交换速率,且初期(t30 min)800~1200r/min的搅拌速率有利于吸附过程。通过计算得出,树脂吸附辣椒碱模型的速率常数k0=2.11×10-3s-1、活化能Ea=12.6 k J/mol、反应级数为0.268,并利用Freundlich模型解析获得了最优pH值(5.5)下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辣椒碱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豆蛋白复合酶解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大豆粉为原料,采用复合酶解法研究了大豆蛋白水解度随酶解时间、加酶量、复合酶加酶间隔时间等的变化规律.[结果]大豆蛋白复合酶解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pH 7.5,液固比7:1,加酶量各0.2 g,反应时间8 h,间隔加酶时间3 h.[结论]此工艺对大豆蛋白的工业化生产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化肥工业所用原料煤差别甚大,西北各省多以宁夏低灰熔点无烟煤为制取半水煤气的原料。近年来各厂用低灰熔点无烟煤制取半水煤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其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气体质量较差、煤耗普遍偏高、结疤严重,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谈用低灰熔点无烟煤制取半水煤气之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不使用酒精的果胶生产工艺--离子交换法制备果胶。以苹果渣为原料,以酸提液中果胶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以透光率和收率为指标,完成了离子交换除杂工艺中树脂的选型以及工艺参数条件的优化选择。实验表明,阴离子树脂D290 和阳离子树脂D061 为最佳选择,上柱过程的最佳流速为1BV/h,新工艺不仅克服了传统工艺大量使用乙醇的弊端,而且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均优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