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88篇
  免费   833篇
  国内免费   1412篇
电工技术   35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624篇
化学工业   3051篇
金属工艺   141篇
机械仪表   159篇
建筑科学   76篇
矿业工程   165篇
能源动力   467篇
轻工业   18篇
水利工程   20篇
石油天然气   15702篇
无线电   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3篇
冶金工业   22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17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888篇
  2021年   920篇
  2020年   957篇
  2019年   663篇
  2018年   613篇
  2017年   463篇
  2016年   713篇
  2015年   781篇
  2014年   1694篇
  2013年   2003篇
  2012年   2329篇
  2011年   2214篇
  2010年   1390篇
  2009年   1161篇
  2008年   920篇
  2007年   889篇
  2006年   840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7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Hydraulic fracturing with slickwater is a field-proven stimulation technology used in tight reservoirs. Because of the high pumping rate associated with slickwater fracturing, drag reduction (DR) is critical in minimizing pressure drop and the success of oilfield operations. In this paper, a new type of drag reducer (SPR) was synthesized with acrylamide and 12-allyloxydodecyl acid sodium, and its drag reduction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 drag reducer features low molecular weight, fast-dissolving rate and low interfacial tension. The algorithm of estimating the drag reduction rate of non-Newtonian fluid SPR was proposed and validated. Empirical or semianalytical models for estimating the friction ratio (σ) or friction factor (λ or f)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turbulence behavior of the SPR drag reducer under different Reynolds numbers (Re). The modified Virk's correlation could accurately model the turbulent behavior of the SPR drag reducer. A unified calculation formula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for different pipe diameters.  相似文献   
2.
针对姬塬油田欠注井现象日益严重、堵塞物类型复杂造成常规酸化无法同时解除多种堵塞等问题,从堵塞物分析和解堵机理入手,研究了一种适用性较广的分子膜/混合有机酸复合解堵体系,主要由混合有机酸、新型分子膜、解聚剂和助剂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解堵体系具有优良的解堵性能,对现场垢样的溶垢率普遍能达到80%以上,对聚合物的降黏率可达到90%以上,适用于深部解堵,且能够有效避免二次沉淀的产生。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分子膜/混合有机酸复合解堵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日注水量,适用于大部分欠注井的地层改造。  相似文献   
3.
Pure silica zeolite with MEL structure (Si-ZSM-11) was firstly reported as an efficient Methanol-to-Propene (MTP) catalyst in methanol conversion, with higher propene yield (14.0 wt.%) and propene/ethene ratio (5.9) than H-ZSM-11 zeolite with a Si/Al ratio of 26 (7.4 wt.% and 1.9, respectively). Hydrogen-bonded silanol groups in Si-ZSM-11 are weakly acidic and act as active sites in methanol conversion, predominantly promoting propene production and inhibiting side reactions.  相似文献   
4.
加氢反应器是加氢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器头盖因工况复杂,导致密封难度较大,密封不严,会导致整个装置不能正常运转。为此,就其头盖拆装及密封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多井评价是建立在单井精细解释对比分析基础上的预测储层及含油气性平面分布规律的技术方法,而常规测井资料无法区分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因而利用多井评价结果确定岩溶发育程度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在岩心标定成像测井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15口井的成像测井岩溶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发育各分带的标准成像图版,利用交会图及直方图分析各分带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电成像测井刻度常规测井识别岩溶发育带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高石梯—磨溪地区茅口组岩溶带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风化壳残积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以及受岩溶作用较弱的基岩;②风化壳残积带在成像测井图像显示为"暗—亮—暗"条带状模式,垂直渗流岩溶带为垂直线状与暗色斑状组合模式,水平潜流岩溶带为水平线状—层状与斑状组合模式,基岩整体显示为亮色块状模式偶见线状或斑状特征;③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的顶部;④该区茅口组岩溶发育主要受裂缝发育控制,而裂缝发育又与断层关系密切。结论认为,该新方法对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多井评价具有普遍适用性,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风险探井的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针对气藏型储气库注采井注采过程中储层物性参数影响因素不明确、注采能力不对称的问题。基于相国寺储气库井下连续油管试井测试结果,提出储气库注气期“温降效应”、“变表皮效应”的概念,分析了储气库注采过程中温降效应、变表皮效应以及储层应力敏感对注采的影响。通过气藏型储气库注气期试井分析技术,研究各因素在试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以及对试井解释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相对于采气期试井测试,注气期测试得到的储层物性参数具有同样的参考价值;②储气库温降效应对于试井解释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在不同注采运行周期内,变表皮效应以及应力敏感效应影响差异较大;③编制储气库注采运行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变表皮效应与应力敏感的影响,在不同注采运行周期内开展试井测试获取准确的储层参数值。研究成果为储气库试井测试与解释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苏里格气田是中国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构造简单、平缓,横向非均质性强,有效储层与围岩声学特征差别小,地震响应不明显,常规地震监测方法预测难度大,但气田含气砂岩泊松比低,是地震气藏检测的有效参数。利用弹性全波形反演精度高和能处理复杂非均质介质的优势,反演地层拉梅常数、剪切模量和密度,并计算泊松比,从而进行气藏预测。重点阐述了苏里格气田多分量数据全波形反演初始模型建模、先验模型建模和地震数据预处理3个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二维三分量数据反演和"甜点"预测结果表明:①对于具有强非均质性的苏里格气田,利用全波形反演获得精度较高的地层弹性参数能显著提高气藏预测的准确度;②苏里格地区构造简单、平缓,利用常规叠加速度并结合构造解释可以建立比较好的初始模型,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周波跳跃和局部极小的难题;③先验知识的约束和地震数据的预处理是全波形反演成功应用于苏里格气田气藏检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A mixed-node MOF catalyst Ag–Cu–BTC was prepared by postsynthetic exchange (PSE) method. It is believed that PSE method can realize isomorphous replacement of Ag ion to framework Cu ion in Cu–BTC successfully.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Ag–Cu–BTC was investigated via selective oxidation of toluene to benzaldehyde by molecular oxygen in the absence of solvent and initiator. This catalyst exhibits goo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n the premise of keeping highly selective catalysis of Cu–BTC for toluene oxidizing to benzaldehyde, the introduction of Ag (Ag content is 2.76 wt.%) can promote toluene conversion from 6.5% to 12.7%.  相似文献   
9.
《云南化工》2019,(10):115-116
天然气近年来由于技术的进步及其自身多项优势而被广泛利用,油气混输作为一种经济性良好的运输方式也开始服务于各大油气田。然而多相流的运动很复杂,加上一些其他因素而产生的段塞流则是危害较大,其主要危害体现在各项参数不稳,混输管路下游的处理设备会受到较大冲击,因此需要在混输管路末端设置段塞流捕集器来缓解这种冲击,保证下游的稳定供给。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CO2驱替过程中沥青质沉积对致密储层的伤害机理,文中基于岩心核磁共振T2谱测试原理,开展了CO2注入压力下的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沥青质在岩心中的沉积特征,评价了沥青质沉积对储层的伤害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沥青质沉积量和渗透率伤害率随着CO2注入压力的升高呈现先快速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在CO2注入过程中,沥青质主要沉积在弛豫时间大于10 ms的大、中孔隙,导致大、中孔隙占比下降,微细、小孔隙占比增加,且随着CO2注入压力的升高,大、中孔隙占比下降幅度增大,微细、小孔隙占比上升幅度增大;此外,沥青质沉积会引起润湿性发生反转,随着沥青质沉积量的增加,润湿反转指数增大,岩心润湿性不断向强油湿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