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8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完全免费 | 93篇 |
专业分类
金属工艺 | 55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强度高电导率Cu—Al2O3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通过对内氧化介质的优化选择,制备了具有高强度,高电导率和高耐热稳定性的弥散强化型Cu-2.65Al2O3复合材料。电镜观察与分析表明:晶内均匀分布着纳米γ-Al2O3颗粒,其平均尺寸和颗粒间距分别为7nm和30nm。50%冷变形后的复合材料主要性能如下:电导率51MS/m抗拉强度628MPa,硬度HRB86。 相似文献
2.
制备弥散强化铜的新工艺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热压烧结相结合的新工艺制备超细A12O3p弥散强化铜材料,并对其烧结态和退火态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用这种工艺制和轩的弥散强化铜材料具有高致密度、高强度、高电导率及高温热稳定性等优点;A12O3p颗粒平均尺寸约0.1um,颗粒间距0.3um;900℃退火后性能改变很小。 相似文献
3.
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及铜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18
概述了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及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此类材料的强化机理、制备方法、组织、性能特点,指出:传统析出强化型铜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导电性,且制备工艺较简单,适于用作各类电连接器件材料,今后此类材料应注重综合利用各种强化手段和多元合金化,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弥散强化铜(DSC)在高温应用领域有显著优势,但存在工艺复杂、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形变铜基复合材料具有较前两者更为优异的性能,代表了高强度、高导电铜基导电材料的发展方向,但制备工艺复杂,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4.
内氧化法制备的Cu-Al2O3合金的显微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利用内氧化法制备了Cu-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并对其挤压态、冷拉态、退火态棒材进行了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挤压后的棒材经65%和90%的变形量冷拉拔后,存在明显的加工纤维组织,σb分别达468和495MPa,相对电导率分别为90%和89%IACS;1030℃×0.5h高温退火后再结晶现象并不明显,仍能保持较高的强度;且变形量越大,高温退火后强度下降越小;合金的拉伸断口表现为韧性与脆性的混合型断裂. 相似文献
5.
铝土矿反浮选体系分散与凝聚理论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在铝土矿反浮选脱硅过程中,矿浆悬浮液的分散和凝聚状态对微细粒-水硬铝石的回收和精矿铝硅比有显著影响。要使各种硅酸盐矿物混合物达到有效的选择性分离,首先必需使矿浆悬浮液处于最佳分散状态,避免各种矿物细粒间的相互混杂和矿泥罩盖。针对高硅铝土矿反浮选脱硅过程,根据经典DLVO理论,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微细粒-水硬铝石在各种含硅脉石矿物表面的粘附情况。结果表明:一水硬铝石与含硅脉石矿物颗粒间的范德化相互作用总是吸引;而它们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在弱碱性条件下时为排斥,在弱酸性条件下时为吸引,一水硬铝石的夹带上浮较为严重,不利于铝土矿的反浮选。 相似文献
6.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纳米银粉在乙醇中分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对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的纳米银粉进行Zeta电位测量的基础上,以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氨(CTAB)以及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油酸作为分散剂对银粉进行分散,系统研究了超声分散时间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纳米银粉在无水乙醇中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超声功率,随超声时间和表面活性剂浓度的提高,粉体分散效果先增大后减小。PVP对其分散效果最好。其分散工艺为:1.5%(质量分数)PVP,超声分散40min。 相似文献
7.
超声导波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综述近年来超声导波检测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导波在不同材料和结构中的频散特性及与之相关的理论成果。从导渡的结构出发,分析了导波在介质中能量与位移的分布。论述了导波检测技术领域中数值分析方法和信号处理方面的一些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碳纳米管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利用CVD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并对其进行亲水化表面处理。在存在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利用共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一超细铜粉复合粉体。复合粉体经还原后,采用冷压烧结、六面顶热压、真空热压烧结和真空热压后热轧4种不同工艺成型。利用SEM和XRD比较了这几种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结构和被氧化的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真空热压后热轧工艺制备的碳纳米管铜基复合材料的致密度较高且能有效地防止被氧化。 相似文献
9.
10.
多元复合化学镀层构造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提出了多元复合化学镀层的微观构成原理,揭示了复合化学镀层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分析了影响镀层微观结构的主要因素如分散相颗粒的尺寸、搅拌方式、镀液中分散相粒子的含量等,为多元复合化学镀的配方和工艺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