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0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216篇
电工技术   89篇
综合类   164篇
化学工业   37篇
金属工艺   31篇
机械仪表   114篇
建筑科学   65篇
矿业工程   47篇
能源动力   22篇
轻工业   26篇
水利工程   20篇
石油天然气   68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48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3篇
冶金工业   21篇
原子能技术   28篇
自动化技术   5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Video object segmentation, aiming to segment the foreground objects given the annotation of the first frame, has been attrac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s. Many state-of-the-art approaches have achieved great performance by relying on online model updating or mask-propagation techniques. However, most online models require high computational cost due to model fine-tuning during inference. Most mask-propagation based models are faster but with relatively low performance due to failure to adapt to object appearance variation. In this paper, we are aiming to design a new model to make a good balance between speed and performance. We propose a model, called NPMCA-net, which directly localizes foreground objects based on mask-propagation and non-local technique by matching pixels in reference and target frames. Since we bring in information of both first and previous frames, our network is robust to large object appearance variation, and can better adapt to occlusions. Extensive experiments show that our approach can achieve a new state-of-the-art performance with a fast speed at the same time (86.5% IoU on DAVIS-2016 and 72.2% IoU on DAVIS-2017, with speed of 0.11s per frame) under the same level comparison. Source code is available at https://github.com/siyueyu/NPMCA-net.  相似文献   
3.
放顶煤开采工作面上覆煤岩体的结构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依据矿压实测分析和对众多放顶煤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深入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放顶煤开采工作面上覆煤岩体的结构型式,并据此对放顶煤开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进行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深基坑围护墙与支撑体系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个分析深基坑围护墙与支撑体系相互作用的新的计算模型,即把整个深基坑周边围护桩结构简化为空间杆系有限元体系,将支撑体系视为子结构,通过子结构凝缩与拼装方法分析围护桩与支撑体系的共同工作.该方法能够分析支撑体系的空间效应以及由支撑平面框架连接而产生的桩与桩之间的空间作用,能够分析实际工程中存在的不均匀开挖所带来的对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以及深基坑切向平面内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内力等.最后,文章给出了一个均匀开挖的算例.  相似文献   
5.
齐明山  陈明波  冯翠霞 《建筑科学》2006,22(5):29-33,24
考虑厦门海底隧道F4风化囊区段岩体的流变作用,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围岩-支护系统相互作用的时效特征作了数值分析.分析中主要计及支护时间和支护厚度这两个因素,分别得到不同支护时间和不同支护厚度下围岩与衬砌的应力、变形及其时间效应.为厦门海底隧道合理选择支护厚度和支护设置时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字典学习方法的训练样本信号单一、重构效果差等缺点,提出一种带标签信息子字典级联的学习方法,对电能质量扰动信号进行扰动识别。该方法首先对不同类别电能质量扰动测试和训练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降维特征提取,对训练样本添加标签信息,其次对不同类别的电能质量样本训练成冗余子字典并级联成结构化字典,最后将级联的字典优化学习并由冗余误差最小值来判断目标的归属类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下的识别效果优于支持向量机(SVM)和稀疏表达分类(SRC),抗噪声鲁棒性更强,在信噪比20 dB以上的环境中电能质量复合扰动识别率达到91.40%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优化算法下HT250基体再制造工艺参数的优化效果。方法利用Taguchi试验设计方法设计4因子3水平共18组试验,通过亚激光瞬间熔技术修复HT250基体的表面缺陷,利用响应曲面法(RSM)和BP神经网络-模拟退火算法(BPNN/SAA)对其修复过程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析输入功率P,单次修复时间t,速度v和保护气体流量G等4个因素对修复后试样抗拉强度的影响,并对不同优化算法的优化效果、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探讨。结果 HT250基体修复过程中最优工艺参数为:输入功率2960 W,持续时间0.62 s,速度6 mm/s,气体流量3 L/min。在此参数下所获取的修复试样最大抗拉强度为230.52 MPa。结论抗拉强度受输入功率P和单次修复时间t影响显著,对其他元素呈弱依赖性。BP神经网络-模拟退火算法较响应曲面法更适合对亚激光瞬间熔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负偏压下Ti N涂层表面的大颗粒数量、尺寸和面积以及像素分布,为多弧离子镀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多弧离子镀膜技术,以脉冲负偏压为变量,在硬质合金表面沉积Ti N涂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利用Image J软件对表面大颗粒的数量和尺寸进行分析,对像素分布进行统计。结果随着负偏压的增加,涂层表面大颗粒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负偏压为100 V时,大颗粒数量最多,为1364;负偏压为300 V时,大颗粒数量最少,为750。此外随着负偏压的增加,大颗粒所占涂层面积比逐渐减小。未加负偏压时,涂层表面大颗粒所占面积比最大,为6.9%,且此时涂层的力学性能最差;采用400 V负偏压时,涂层表面大颗粒所占面积比最小,为3.3%,且此时涂层的力学性能最好。负偏压为300 V时,亮、暗像素点的个数最多,为8302;负偏压为400 V时,亮、暗像素点的个数最少,为4067。结论当占空比为30%,沉积时间为1 h,负偏压为400 V时,获得的涂层力学性能最好,颗粒数量少且尺寸小。  相似文献   
9.
文中介绍了应用于高光谱地球观测的CMOS有源图像传感器。该器件由全局曝光模式的像素组成512×256面阵,可实现450帧/s的帧频。全局曝光模式是由在光二极管外增加1个储存电容的方式实现的。该器件采用0.5μm标准CMOS工艺,满阱电子达到140 000电子,瞬态噪声29电子,动态范围74 d B。采用该器件开发的高光谱成像仪的空间及频谱分辨率具有很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传统次同步谐振机电耦合仿真中仅采用简化的集中质块轴系模型而不能获取机组轴系细节扭矩动态的缺陷,设计了基于PSCAD和ANSYS软件的机—电联合仿真方法,建立了新的耦合机制,通过数据通信实现了两个软件间转速和转矩等接口信息的交换,从而可用复杂的连续质块模型替代原有的简化质块模型,使机电耦合动态分析更加完整和严谨,进而为深入的疲劳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对印度某电厂机组出现的次同步谐振问题进行了实例分析,获得了轴系特定轴段的动态扭矩响应,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