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建筑科学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寒地城市公园作为承载太极拳、毽球等休闲体力活动的主要场所,常受不利气候影响导致公园日利用率下降。休闲体力活动强度作为衡量有效体力活动的重要指标,是否与植被群落微气候调节效应存在适应性关系成为研究的首要问题。在寒地城市早春时节(4—5月)对哈尔滨兆麟公园6个高聚集活动场地进行观测。利用行为注记图揭示休闲体力活动强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而,以微气候环境为媒介,通过线性回归及单因素方差ANOVA数理统计方法,由表及里探寻植被群落微气候调节效应与休闲体力活动强度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强度休闲体力活动随微气候变化具有迁移性、聚集性。其中,低温、通风微气候特征利于激发低及中低强度活动;中等以上强度活动具有低风、低湿、高日照的微气候偏好。植被群落结构及形态特征具有显著微气候调节效应。以期建立寒地城市公园植被群落物质环境、微气候物理环境及休闲体力活动强度三者联动机制,推动"健康中国"国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Si材料半导体器件性能逐步达到瓶颈,宽禁带半导体器件(GaN、SiC)在诸多方面展现出了很好的性能,如低导通阻抗,小输入、输出电容等,这些特性使得GaN和SiC器件能够应用在更高的开关频率条件,从而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针对基于GaN FETs构成的高频半桥谐振变换器进行设计,分析了高频条件下寄生电感参数对系统驱动电压及漏源极电压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高频条件下系统电压电流测量所需注意的事项及影响因素,为高频条件下GaN FETs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通过自行开发的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PPGIS)微信程序获取哈尔滨冬春交季时段居民绿地体力活动的空间定位信息,结合以百度开放地图、脉策数据网等渠道获取的哈尔滨绿地类型、规模、形态等规划特征,和住宅小区、交通路网、商娱设施等建成环境特征信息,利用叠图可视化分析法,在明晰绿地体力活动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识别影响体力活动的绿地建成环境特征。研究发现,哈尔滨冬春交季时段居民绿地体力活动的空间范围覆盖面广但分布集中;绿地的环线区位、类型、规模和形态等规划特征和其周边住宅小区、交通路网、公交站点、商娱设施及附带商业开发的风景名胜资源等这些所在地的建成环境特征对体力活动影响显著。以上结论从居民日益增长的体力活动需求视角出发,为城市绿地及建成环境更新提供理论依据,致力于通过提升绿地服务效率来提高体力活动到访率,从而提升全民健康体质,将"健康中国"理念落地为绿地空间规划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引导下,如何优化城市公园布局与公交网络的空间关系,提高公园的公交可达性,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课题。首先,依据公交站点与城市公园入口100m空间距离,将其划分为接入点与连接点,依据相同路线的公交线路数量构建邻接矩阵,初步确立了公交网络结构模型。其次,从可达性和连接性2个方面提取了公交网络中心性模型的4个自变量因子,其中表征可达性的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3个自变量因子,定量反映了城市公园在公交网络中的区位条件;其中表征连接性的聚类系数,定量反映了公交连接点与接入点的连接程度。然后,通过自变量因子权重赋值,建构了公交网络中心性模型,依此量化评估城市公园的公交可达性。最后,应用公交网络中心性模型,结合哈尔滨道里区公交站线与10个建成公园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在公交中心性空洞区合理规划公交站点及线路,而在公交中心性高值区增补城市公园的对策,以此促进公交网络与城市公园布局的空间耦合关系,提高城市公园的公交可达性,使其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公共健康和福祉视角下英国城市公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健康和福祉作为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其内涵随时代而改变,推动了城市公园的发展。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英国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与公共健康主题演变之间的互动关系。根据其所处的社会与政治经济背景及卫生条件,将民众的健康诉求内涵归纳为六个阶段:预防传染疫病,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关注休闲运动,寻求社会融合与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构建社会与生态系统共同健康。城市公园随之经历了"隔离效应"选址、风廊道建构、运动设施增设、交往空间系统建立、目标人群空间细化、公园生境体系建设的演化。由此可见,公共健康和福祉视角下英国城市公园的发展呈现出了从建立城市公园到构建公园城市,从关注个体生理健康到追求个体、社会及生态系统深层健康,从"泛健康"到细分目标人群的发展趋势。本文旨在总结英国的经验,探求"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公园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极端气候条件频发及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国内外学者逐渐认识到水体要素热容量大、蒸发潜热大、反射率小的物理性质对城市热环境的局地冷却效应。以科学引文检索(SCI)核心合集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为依据,借助CiteSpace科学计量工具,分析了1986年以来国内外水体景观气候调节性研究发展趋势。重点总结了水体景观气候调节性评估技术与方法、效应机制以及物理特征、外部空间特征、植被特征影响因素等基础研究成果。明晰了该研究在拓展实证研究新思路、明确量化设计规范、提出因地制宜的设计策略体系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旨在为最大限度发挥水体景观气候调节性、促进城市人居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如何营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激发市民休闲体力活动意愿,成为提高寒地城市公园公共健康效能的重要课题。在探讨休闲体力活动水平与微气候热舒适关联性、关联特征基础上,利用线性回归揭示各因子关联机理,并结合散点图划定微气候因子适宜值区间。研究结果表明:1)休闲体力活动时长、代谢量与热舒适呈线性关联,活动人次及强度类型与热舒适呈时段性、滞后性和非线性关联;2)非舒适的微气候环境下,主观意愿及社交需求提高活动主体7.5℃的对抗强度;3)太阳辐射、风速与休闲体力活动水平存在显著关联机理;4)低温、通风的微气候特征可有效增加低、中等强度活动人次,延长活动时长,低风、低湿、高日照有利于诱发中等以上强度活动发生,旨在为营造微气候适宜性的休闲体力活动空间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健康中国"国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