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4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就地复合冷再生层技术是在现场将部分旧沥青层与基层一同再生后,形成既具有一定柔性又具较大刚性的新型路面层结构的一种技术。结合渝涪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处治工程,研究了就地复合冷再生层的结构厚度和组合、材料参数和工艺参数以及受力分析,并取得了成功的应用经验。研究结果认为:1)在复合铣刨和再生沥青面层和水泥稳定上基层条件下,为了确保就地复合冷再生层的压实质量,其厚度应控制在26cm以内比较适宜;2)复合冷再生层的空隙率应控制小于12%;3)复合冷再生层上应设置一层防水层,而且新铺沥青混凝土厚度应不小于9cm;4)复合冷再生层混合料的主要技术性能宜采用马歇尔流值(3~5mm)、浸水劈裂强度(大于0.45MPa)、冻融劈裂强度比(大于50%)和-10℃弯曲应变(大于1800με)来控制,而动稳定度(大于2000次/mm)仅作为次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分别基于AC13和AC25优化出的9组级配、SBS改性中海70#沥青和中海70#沥青两种结合料、花岗岩和石灰岩两种集料以及50,70 mm两种车辙试件厚度等条件下的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DS)与车辙模量(E_(DS)),E_(DS)与动态蠕变劲度模量(S_(dy)),S_(dy)与DS这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沥青混合料的S_(dy)与采用厚度匹配的车辙试件DS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将DS转换为S_(dy),并用其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橡胶沥青是近年出现的一种适合于铺筑重交通道路路面或特殊道路路面的新型粘接材料。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利用天然橡胶改性沥青铺筑道路开始,由于橡胶沥青路面表现出的优良的路用品质和合成橡胶工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橡胶沥青的基础理论(如作用机理)、制备工艺和施工方法等的研究工作。到1971年为止,英美日各国已相继利用合成橡胶、橡胶胶乳和废橡胶粉等改性的橡胶沥青铺筑了重交通道路路面或特殊路面上万英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樊统江 《石油沥青》1998,12(2):43-47
结合广深路黄田至瓣安段复合式路面工程的铺筑实践,简要介绍复合路面的施工艺及其经过6年多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樊统江 《石油沥青》1993,(1):32-35,66
本文就橡胶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等问题提出几点粗略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对磨耗和飞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磨耗(raveling)试验和肯特堡(Cantanbro)飞散试验,考察了粗集料、细集料、结合料的不同配合比和排水沥青混合料的不同空隙率对排水沥青混合料磨耗和飞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粗集料用量在78%~86%(质量分数,下同)之间变动、细集料用量在9%~17%之间变动对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磨耗和飞散特性没有明显影响,但结合料用量在4%~6%之间变动则有明显影响,即随着结合料用量增加,排水沥青混合料的耐磨耗和抗飞散性得到提高;空隙率对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磨耗和飞散特性也有明显影响,但其实验数据较分散.所以,为了确保排水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在集料、级配和结合料选定后,对于结合料用量和空隙率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复合式路面的特点和广东的气候特点,重点研究了结合料的温度稳定性、粘结性、抗水损害性能和耐久性能、应力吸收膜中间层的厚度和用量,面层沥青混凝土与水泥路面的联结状况等。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合料蠕变劲度模量的静态和动态响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静态和动态蠕变试验研究了沥青混合料在级配、油石比、温度和加载等条件变化时蠕变劲度模量的静、动态响应.所用级配为AC13和AC25,并用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级配和油石比.结果表明,级配的微小变化就能显著影响沥青混合料静、动态蠕变劲度模量;在最佳油石比上增减0.15%时其影响不明显,但变化幅度较大时则影响增大;试验温度升高将迅速降低静、动态蠕变劲度模量;随加载水平增加,静态蠕变劲度模量降低但动态蠕变劲度模量增加.此外,在相同加载水平下,静、动态蠕变劲度模量相关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SMA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樊统江 《石油沥青》2000,14(2):18-28
以车辙性能(动稳定度)为控制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SMA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可以得到满足施工要求的SMA混合料的最佳配合比,而无需用“肯特保法和谢论保法”分别进行飞散试验和沥青析漏试验就能保证辅筑的SMA路面不会出现“油班”和飞散等问题。与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马歇尔试验方法相比,具有方法简单,试验数量少,试验结果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就地复合冷再生层技术是在现场将部分旧沥青层与基层一同再生后,形成既具有一定柔性又具较大刚性的新型路面层结构的一种技术。结合渝涪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处治工程,研究了就地复合冷再生层的结构厚度和组合、材料参数和工艺参数以及受力分析,并取得了成功的应用经验。研究结果认为:1)在复合铣刨和再生沥青面层和水泥稳定上基层条件下,为了确保就地复合冷再生层的压实质量,其厚度应控制在26 cm以内比较适宜;2)复合冷再生层的空隙率应控制小于12%;3)复合冷再生层上应设置一层防水层,而且新铺沥青混凝土厚度应不小于9 cm;4)复合冷再生层混合料的主要技术性能宜采用马歇尔流值(3~5 mm)、浸水劈裂强度(大于0.45 MPa)、冻融劈裂强度比(大于50%)和-10℃弯曲应变(大于1 800με)来控制,而动稳定度(大于2 000次/mm)仅作为次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