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5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60篇
矿业工程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苦头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是祁漫塔格成矿带最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前人对牛苦头矿床的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岩体性质、矽卡岩矿物成因、流体包裹体、成矿系统以及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但对于成矿类型与成矿环境存在不同的认识。牛苦头矿区中典型矿物(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闪锌矿及方铅矿)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与磁黄铁矿均富Co贫Ni,且磁黄铁矿以单斜磁黄铁矿为主,磁黄铁矿多与黄铜矿共生,代表了一种中温特征的矿床;黄铜矿、闪锌矿与方铅矿硫含量较高,且闪锌矿以铁闪锌矿为主,Zn/Cd值较低,代表中高温矽卡岩型矿床成因;且早期磁铁矿较晚期磁铁矿更富集MnO、TiO2、Al2O3,均指示矽卡岩型以及岩浆热液型成因。综合各矿物标型特征认为,牛苦头铅锌矿床为具矽卡岩型和热液型特征的中温矿床。  相似文献   
2.
曾瑞垠  王蒙  王幻  祝新友  张雄  王迪恒 《矿产勘查》2023,14(9):1595-1603
东川铜矿带地处云南东川盆地,属于沉积岩容矿层状铜矿带,发育有稀矿山式铁铜矿体、东川式铜矿体、桃园式铜矿体等多类型铜矿体。为探讨东川铜矿带的成矿机制,本文通过对东川铜矿带各类型矿体的碳、氧同位素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相对于赋矿白云岩,稀矿山式、东川式、桃园式铜矿体的白云石δ13C值呈降低的趋势,东川式铜矿体的包裹体δ13C值为-16.40‰~-0.20‰,桃园式铜矿体的包裹体δ13C值为-18.40‰~-4.20‰,包裹体中的δ13C值呈现明显的低值。碳、氧同位素特征说明成矿流体的碳源主要来自于海相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其次来自于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和脱羟基作用,有机质亦参与了成矿作用。含矿卤水运移到具还原性质的落雪组白云岩和黑山组炭质板岩中,与含有机质地层和含有机质流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多层位的层控铜矿床,东川铜矿带成矿机制为盆地卤水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3.
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的那更康切尔沟银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大型热液脉型矿床。本文研究发现矿区深部流纹斑岩中存在斑岩型Cu矿化,且获得该流纹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53.2±1.7 Ma,形成于晚二叠世。赋矿流纹斑岩SiO_2含量为75.56%~76.01%,Na_2O+K_2O含量为4.09%~7.68%,K_2O/Na_2O为0.92~11.78,A/CNK为1.05~2.41,属高硅、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该流纹斑岩明显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总量(∑REE)为245×10~(-6)~265×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_N=7.76~9.96),并表现出Eu负异常(δEu=0.03~0.38)。综合分析认为那更康切尔沟矿区可能存在多期岩浆活动,形成斑岩型和热液脉型叠加成矿,该认识对本矿区乃至区域上寻找与火山-次火山热液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尤其是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湖南瑶岗仙钨矿田由夕卡岩型白钨矿矿床和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组成,分别位于瑶岗仙花岗岩体的东南侧和北西侧。文章从成矿流体的演化特点、流体成分以及流体来源方面,探讨了两类钨矿化的区别,并讨论成矿地质条件及流体成分对矿化的控制。研究认为,脉型黑钨矿形成于封闭系统,成矿流体呈临界状态,为一种介于岩浆与热液之间的过渡性流体,该流体的形成与岩浆的熔离及分异作用有关,成矿流体主要为来自岩浆的中高温、中低盐度,富含CO2、CH4以及H2S的卤水。而白钨矿化形成于开放环境,流体演化过程中混合作用明显,其来源早期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大量天水的加入。除了围岩性质不同,两类钨矿化对应的流体性质也是形成不同类型钨矿化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对赛什塘的野外地质调研的基础上,文章总结归纳了与成矿有关的矿床地质特征。同时结合室内相关岩矿鉴定及部分矿床地球化学分析,重点针对前人提出的喷流沉积型成因的相关论据进行逐一分析讨论,对喷流沉积的观点提出了质疑;然后进一步讨论了大地构造背景、矿体地质特征及其他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其成矿作用过程,最后得出赛什塘铜矿的形成与石英闪长岩密切相关,整体上是夕卡岩化的结果。赛什塘铜矿的形成并未显示明确的喷流沉积过程,其成因类型应为夕卡岩型。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中南段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剧烈,其岩浆物源及伸展构造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桦杆子沟岩体呈复式岩基产出,主要分为二长花岗岩与黑云母花岗岩组成的正常花岗岩单元和闪长质包体及其寄主岩等构成的基性岩浆单元。两类岩石主量元素相似,具高硅(67.71%~76.62%)、富碱(7.92%~9.10%),低CaO(0.37%~0.50%)、MgO(0.19%~0.34%)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闪长质包体及其寄主岩相对富CaO(1.98%~2.39%),MgO(1.17%~1.23%),同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介于0.98~1.06之间,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La/Yb)_N为1.97~8.18,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图解中呈缓右倾海鸥型,具有较为明显的负铕异常(δEu为0.01~0.40)。两类岩石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岩石富集Rb、U、Th、Zr、Hf等元素,强烈亏损Sr、Ba、Ti、P等元素,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具有高正的ε_(Hf)(t)值(+3.7~+8.7)和年轻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408~731 Ma),表明这些花岗岩源区主要为年轻地壳物质,并有幔源物质的混入。在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导致陆壳碰撞的地球动力背景下,由基性的幔源岩浆携带大量的热量上涌至新元古界的下地壳,诱发下地壳岩石(变杂砂岩)部分熔融,并与幔源熔体(角闪岩相部分熔融)混合形成母岩浆,最终上涌侵位形成了以桦杆子沟为代表的复式岩体。  相似文献   
7.
通过系统的研究,结合长期探矿中的新发现,总结出南北向断裂中走向北东向断裂部分有利成矿,提出金矿成矿具有等距性,多组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有利成矿,指出九杖沟、土地怀以及白鹿沟、大东沟等地都具有较好的探矿前景。小南沟主矿体向北侧伏,侧伏的原因是多组断裂在0线附近交汇形成一个向北倾的构造薄弱带。上述总结的这些规律已成功应用于矿山探矿中,取得良好的找矿成效。  相似文献   
8.
维拉斯托矿区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铅、锌、银(铜、锡、钨)多金属成矿带,该区具有很好的锡地球化学异常和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实施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维拉斯托铜锌多金属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新探获一个大型锡矿,为我国大兴安岭地区锡矿勘查打开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宁乡式铁矿床广泛分布于华南及四川盆地等地区,矿体呈层状产于浅海相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中,局部形态复杂,常见穿切关系及以鲕状赤铁矿为胶结物的角砾状矿石,围岩蚀变弱。矿床及矿石未遭受明显的后期热变质影响。矿石矿物为鲕状赤铁矿,大部分矿床中还共生有磁铁矿、菱铁矿,少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白云石、方解石。石英砂粒表面遭受溶蚀而不平。矿石中常见完整的化石与鲕粒共存,部分化石被镜铁矿、磁铁矿交代,细粒白云石作为胶结物。矿石碳酸盐的δ13C为-2.8‰^-4‰,δ18O为18.7‰~20.7‰,87Sr/86Sr为0.7132~0.7176,不同于正常沉积的海相碳酸盐岩,而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相似,且自近矿围岩→赤铁矿矿石→磁铁矿矿石→菱铁矿矿石,δ13C、δ18O降低,86Sr/87Sr升高。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宁乡式铁矿可能并非简单的浅海相正常沉积矿床,而更可能是后生的,成矿作用可能与盆地卤水作用有关,沿特定层位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10.
在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从矿物学角度,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等研究手段,对淘锡坑致矿花岗岩的矿物组合及分类命名进行了讨论。与一直沿用至今的前人观点不同,该研究结果显示,区内隐伏花岗岩中的斜长石类矿物几乎全部为钠长石,且岩性在垂向上无显著变化,岩石属碱长花岗岩类。钨锡矿区岩浆高度分异演化直至出现富钠碱长花岗岩,是成矿的重要前提,致矿花岗岩中斜长石An值可作为成矿属性的判别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