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37篇
机械仪表   31篇
建筑科学   136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69篇
水利工程   20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正>保护地栽培的茄子常见病害有菌核病和茎腐病,而且都易见于苗期开始危害茄子的茎基部,出现茎基部的变褐腐烂,这两种病出现后,容易造成混淆,只有认真辨别,对症施药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症状区别。茄子茎腐病发生初期,病株地上部会表现出青枯状,中午萎蔫,早晚恢复,之后重病株叶片萎蔫,数日后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发黄,全株叶片萎蔫,叶片灰绿而不能恢复常态。茄子菌核病苗期发病始于茎基部,病部初呈浅褐色水渍状,成株期叶片受  相似文献   
3.
康渊  王军 《中国园林》2019,35(9):83
通过对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建设问题的分析,认为保护地与乡村社区二者关系的研究是保护地建设的关键。根据对保护地与乡村社区关系的回顾,认为从空间营造的角度探讨保护地与乡村社区共生模式是解决青藏高原保护地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保护区与乡村社区共生关系的形成、演变机制,提出保护区与乡村社区共生界面——小流域是问题研究的重点。分析共生界面的特征,提出3种尺度的营造策略——小流域景观规划、乡村聚落重构与绿色建筑营造。流域尺度强调上游河源区的生态保护,中游河谷的生态保育和下游河口区的生态修复;聚落尺度提出将社区作为景观资源与旅游设施的重构策略;院落尺度利用绿色建筑技术营造新型民居,实现重构聚落的核心内容和小流域景观规划的重点环节,回应保护区资源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促进保护区与社区共生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运用系统保护规划(SCP)的方法建立保护地(protected area)对生物多样性资源及其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笔者归纳总结了自 19 世纪 80 年代以来系统保护规划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随后基于近 20 年来系统保护规划相关文献,梳理得到现阶段影响保护规划最为核心的两大背景—气候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此背景对系统保护规划六步法关键步骤的研究动态产生深刻影响,并推动了新的研究进展的产生,其中涵盖了规划理念更新、保护目标多元化、数据及模型算法拓展、管理框架变更。笔者结合中国的自然保护地规划背景和相关实践,从关键内容、监测评估、实施管理 3 个方面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通过借鉴国际上保护规划的方法、工具、经验对完善中国的保护地体系构建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杜爽  韩锋  马蕊 《风景园林》2019,26(12):85-90
自然圣境(sacred natural sites,简称SNS)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典型的文化景观。它们作为人与自然互动的历史记录,所蕴藏的文化价值是其赖以存在的根基。从单纯的自然保护到融合文化价值的整体性保护,反观国外SNS保护工作的方向性转变,有助于在全球发展主义时代背景下从"术"的层面重新审视中国SNS保护工作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对于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从世界遗产角度,在阐述SNS概念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不同国际组织机构参与下的SNS保护实践进展;总结目前在其保护中涉及的景观方法和生物文化多样性方法等主流保护方法;最后指出在国家公园体制背景下,充分开展本土SNS基础调研,完善相关规划并确立保护条例,在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SNS中的人际间及人与其他物种的公平关系是中国SNS保护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已进入新时期,国家公园体制作为自然保护地的有效管理形式,其生态意义、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日渐凸显。由于中国国家公园建设起步较晚,在国家公园规划管理方法方面有待整合与深化,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文章通过对美国红杉和国王峡谷国家公园的规划过程与规划内容进行实证研究,从科学研究依据、法律法规基础、规划管理政策和规划制定过程4个方面论述其规划体系的特点,并提出了国家公园规划体系构建方法,可为中国国家公园的规划管理和体制机制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优选自然保护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构建客观评价模型对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进行定量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中国丹霞”福建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9个社区居民点的调研数据,采用序关系分析法,以居民点人口结构、居民点景观风貌与传统文化、居民点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居民点位于遗产地的位置4个一级指标和相应二级指标为评价准则,构建该遗产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优劣评价模型。研究表明,该遗产地9个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中,4个为疏解型,3个为搬迁型,2个为控制型,没有发展型。研究结果可为该遗产地社区居民点科学遴选发展模式提供定量评价依据,也可为生态价值高的自然保护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的遴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世界建筑导报》2007,(5):100-101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香港的北缘,是粤港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新深圳站位于深圳市中部偏西的龙华镇,距离深圳市中心约10Km。基地北为机荷高速公路,东为梅观高速公路,南为南坪快速路,西为福龙公路和水源保护地。设计范围为留仙大道、上塘路、玉龙路以及站场西测规划路围合的区域,占地约46.5公顷。基地现状西侧为连绵山丘和水源保护地,  相似文献   
9.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自然保护地①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区域,其规划也应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1]等生态文明思想和理念,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针对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特征和困难,将生态优先、科学利用、统筹社区发展等方面作为规划研究的重点,使规划既成为各自然保护地工作的基础和管理的依据,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张引  王柳川  钟乐  李波 《中国园林》2023,39(4):65-70
社区共管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重点与难点,赋权程度是这一概念的核心,决定了其模式、机制和形式。对社区共管赋权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不足,制约了相应的理论认识和实践优化。采用文献调查、空间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案例比较法,建立中国自然保护地社区共管案例库,从内部、外部、交互三方面解析了12个变量与赋权程度的关联。研究发现:1)中国社区共管以指导式为主,兼顾咨询、协议和合作式,赋权程度整体上随时间发展不断升高;2)社区共管案例集中分布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3)社区、政府和制度3个主成分会影响赋权程度,其中制度因子的影响最大。提倡重视社区共管的时间演变特征,培育社区主观能动性和因地制宜的制度建设。深化对社区共管赋权程度的理论认识,为保护地社区共管模式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