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80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6篇
轻工业   59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分别含有单一的U(Ⅵ)、Cu(Ⅱ)溶液以及U(Ⅵ)、Cu(Ⅱ)混合溶液为吸附质,系统探讨了pH值、吸附剂量、温度、时间和初始离子浓度对向日葵秸秆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Freundlich和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从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角度对吸附选择性进行分析,并对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向日葵秸秆对U(Ⅵ)和Cu(Ⅱ)的吸附分别是自发的吸热和放热反应;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即化学吸附为控速步骤;单离子体系下U(Ⅵ)和Cu(Ⅱ)的吸附等温线分别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复配体系下,当干扰Cu(Ⅱ)浓度≥60 mg·L-1时,U(Ⅵ)的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描述;而当干扰U(Ⅵ)浓度≥200 mg·L-1时,Cu(Ⅱ)的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模型描述。当溶液中同时存在U(Ⅵ)和Cu(Ⅱ)两种离子时,离子间存在竞争吸附,且向日葵秸秆对U(Ⅵ)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这与金属本身的特性有关。向日葵秸秆吸附前后的SEM、EDX和FT-IR图谱表明,吸附U(Ⅵ)和Cu(Ⅱ)的主要方式为络合和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2.
将纳米/微米CaCO3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并以10%(质量分数)的填充量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了CaCO3/PP复合材料。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各样品的PP结晶形态及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CaCO3粒子能够诱导β晶产生,且NCP2(纳米/微米CaCO3的质量比为1∶4)中β晶的含量达到最高值1.21%;NCP2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和半结晶时间在冷却速率Ф<15℃/min时相比单粒度分布CaCO3填充改性PP分别升高和降低;同一组份样品,随着结晶度增加,F(T)增加;相同结晶度下,NCP2的F(T)值最小;Kissinger法计算出PP及NCP2的结晶活化能分别为205.81 kJ/mol,201.01 kJ/mol。  相似文献   
3.
EVA/木质素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经造粒、吹塑成膜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木质素共混物的结构、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热重分析表明木质素与EVA共混物的热稳定性比单一组分的高;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木质素与EVA的相容性好;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木质素与EVA之间存在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扫描电子显微分析表明木质素含量对共混物形貌有明显的影响;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木质素含量在30%(质量分数,下同)以内,共混物薄膜仍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随着木质素含量的增加,共混物力学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4.
竹材丙酮法木质素高效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利用丙酮提取竹材中的木质素,丙酮通过蒸馏回收后,可以反复利用;而通过蒸馏,得到的高纯度的木质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整个过程形成一个封闭循环系统,基本上无三废排放;研究结果表明:当丙酮浓度为80%,液固比为10∶1,在最高反应温度160℃下保温3h,降解木质素的效果最佳;为解决制浆造纸行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提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木质素在生物化工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先发  罗学刚 《化工进展》2007,26(12):1722-1726
综述了木质素在生物化工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包括木质素降解与生物制浆、有机废水处理、化工原料的制备等应用研究以及工业木质素在生物肥料、生物制药、生物吸附材料、食品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同时分析了木质素在生物化工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探讨了扩大木质素在该领域应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张德诚  罗学刚 《金属矿山》2007,37(11):65-68
以黄铜矿为研究对象,在温度较低的浸出条件下(15℃)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了矿石粒度、矿浆浓度、酸度、接种量以及起始Fe2+浓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T.f菌)摇瓶浸出黄铜矿浸出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初始Fe2+浓度对细菌浸铜工艺影响最为显著;在15℃下的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初始Fe2+浓度为6g/L,酸度控制在pH=2.0,接种量保持在15%,矿浆浓度为15%,矿石粒度为-200目。  相似文献   
7.
以芦苇为原料,常压、蒸煮时间为1.5h,在乙醇(70%)、催化剂(7%)和液固比(6:1)条件下,得浆纯度较高,所得木素仍是由苯及其衍生物构成的大分子,所得木素的分子量远大于一般碱未素,分布范围板窄.  相似文献   
8.
丙酮制浆对竹纤维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竹材为原料,探讨了在不同浓度有机溶剂、盐酸和催化剂等条件下,丙酮制浆对纤维长度的影响。丙酮制浆对纤维长度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丙酮及酸浓度的增加,纤维长度减小;而随催化剂量的增加,纤维长度增长。在丙酮20%,盐酸浓度2%及催化剂浓度50g/L条件下,分离纤维的长度变化较小,且木素得率较高,分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木质素、25%的甘油共混造粒,造粒后的木质素与淀粉母料、聚乙烯共混挤出制备55%的木质素基塑料.研究了木素/淀粉/聚乙烯共混物的流变特性、力学性能和降解性.流变特性表明共混物可加工性,添加淀粉母料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有所降低而降解性加快.  相似文献   
10.
以芦苇为原料,在常压条件下利用乙二醇的水溶液提取分离木素、纤维素,采用4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乙二醇、催化剂1、催化剂2和液固比对木素、纤维素分离的影响,得到了相应单指标二次回归模型;并对分离出来的木素做了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乙二醇(55%)、催化剂1(50%)、催化剂2(4%)、液固比(6:1),得浆纯度较高,所得木素仍是由苯及其衍生物构成的大分子,分布范围较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