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20篇
冶金工业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尾砂膏体充填技术及工艺流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栖霞山铅锌银矿地处风景区,是典型的"三下"矿山,应用充填采矿已20余年.为不断提高充填质量,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及工业试验,研究分析了膏体充填技术特性与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的全尾砂膏体充填工艺流程.新的膏体充填系统具有工艺简便、流程短、可靠性好、稳定性强、运行成本低的特点,适合于在类似地下矿山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三下矿区”生态保护性开采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针对栖霞山铅锌矿区"三下开采"的实际,不断创新与发展充填采矿技术及岩石力学研究与监测,在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了矿产资源的合理高效开发,为中国矿业的转型发展和生态保护性开采事业做出了科学示范。  相似文献   
3.
概况Survey南京铅锌银矿地处南京东郊著名风景区——栖霞山,国家铁路干线沪宁线在矿区通过,312国道与市区栖霞大道直达矿区。矿床位于栖霞街道及九乡河正下方。属典型的“三下”矿山。  相似文献   
4.
立式砂仓絮凝浓缩泥浆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另建浓密池的情况下,利用立式砂仓直接进行尾泥快速絮凝浓缩。试验中,针对矿山尾泥浆的特性,寻求最适用的絮凝剂和尾泥浆各种浓度下的最佳用量。生产应用中,立式砂仓上部溢流水清澈,底流浓度达到设计要求。工艺技术新颖,投资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京铅锌银矿井下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通风网络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优化解算,包括多级机站优化,风疲乏优化及空气幕技术应用等,通过技术改造使通风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利用沉降柱试验研究了全尾砂的自然沉降规律。研究发现,利用沉降速率和时间的双对数坐标可以容易地把尾砂的沉降过程区分为自重沉降阶段和自重固结阶段,自重沉降阶段持续时间约为3 h。尾砂的密度和浓度随沉降时间的延长都逐渐增大,在初始沉降的1 h以内,沉降变化缓慢,在1~4 h之间,尾砂发生了较快的沉降过程,尾砂在沉降24 h后各指标变化均趋于稳定。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密度和浓度均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7.
南京栖霞山矿巷道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有限元计算,对南京栖霞山矿巷道的主巷道和穿脉巷道进行了非线性稳定分析.结果表明主运输巷道周围各对应部位的应力随巷道的埋深增加基本呈线性增长,相邻中段之间的应力增长幅度为6.25%~18.75%,其中巷道的拱顶和底板中部的应力增幅较大.部分中段的某些部位的应力值已经达到或甚至超过了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并伴随较大程度、较大范围的塑性区的出现.对于穿脉巷道中的矿岩巷道,其表现出来的变化规律与主巷道有些相似,巷道周围的塑性区仍集中在洞口附近.对于穿脉巷道中的高丽山砂岩巷道,由于高丽山砂岩的岩石力学参数较低,结果显示,在-225m中段巷道已经出现较大面积的塑性区,到-275m中段其塑性区发育完全,从-325m中段开始,高丽山砂岩巷道出现不稳定破坏现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铅锌硫化矿电位调控清洁分选技术、选矿废水净化处理回用技术、尾矿利用技术的研究应用、有机结合和相互匹配 ,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降低了浮选过程电耗和药剂消耗 ,实现了选矿废水和尾矿的零排放 ,彻底消除了废水和尾矿对环境的影响 ,做到了选矿过程的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9.
南京铅锌银矿废水零排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适度处理和合理利用,成功实现了南京铅锌银矿生产废水的100%回用,真正做到了矿山废水的零排放,杜绝了矿山废水对长江的污染,保护了周围环境,同时还变废为宝,节约了生产成本和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有限元程序,模拟了采场回采过程,分析了采场围岩的稳定性,采场顶板和间柱的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从总体上看,采场的拉应力主要集中在开挖面的顶板中央部分,随着开挖高度的增加,拉应力越来越大,应力场中拉应力的分布面积也越来越广。矿柱上存在高应力集中,对采场的整体稳定性有很大影响,部分岩体变形严重,会出现冒顶现象。由于充填体材料易屈服,在与矿柱接触时,为了限制矿柱的变形,出现了大片的塑性区,对整个采场的稳定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