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3.
以矿井地质勘探期间和实际开采中的瓦斯资料为基础,从煤体性质出发,通过吸附常数测定、工业参数及孔隙测定等实验结果,运用瓦斯地质学相关理论,全面系统的研究前期成煤环境、后期地质构造等因素对赵楼煤矿3#煤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并对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瓦斯赋存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认为3#煤煤层生成瓦斯和吸附瓦斯能力较差,虽然煤田的沉积环境及围岩条件利于瓦斯的赋存,但后期对瓦斯的赋存及分布起着区域性控制作用的地质构造运动利于瓦斯的逸散,造成赵楼煤田整体上瓦斯含量较低,局部特殊条件下瓦斯赋存存在不确定性,需要结合地质背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我国矿井降温系统发展的回顾和当前煤矿热害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应进一步完善矿井热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认为确立适合各矿实际的降温系统方案,研发矿用降温系列设备和产品是矿井热害治理的关键;提出为实现矿井降温系统的低碳与高效运行,采用集中制冷与局部降温相结合的降温方式是治理矿井热害的有效途径,而矿用隔热防水材料和矿用降温服的研制也是治理矿井热害的有效措施。指出矿业工作者与制冷空调行业技术人员和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和设备研发是治理矿井热害的迫切需求,同时需要国家进行相关政策与资金的扶持。 相似文献
6.
针对矿用湿喷混凝土管道输送堵塞问题,分别从细观理论和宏观实践层面阐述了湿喷混凝土管堵塞机理,剖析了混凝土在正常输送阶段、堵塞阶段浆体与颗粒间的受力情况,建立流体-颗粒的浆体胶结模型、颗粒间的毛细水联结和直接接触联结模型,并从湿喷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颗料最大尺寸、水泥选用、水灰比及颗料级配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堵管的原因。然后从预先创建管道润滑层理论和防堵外加剂的应用两方面介绍了湿喷混凝土堵塞控制技术,详细介绍了减水剂、引气剂等预防湿喷混凝土在输送管堵塞的作用机理。形成了新的矿井湿喷混凝土堵塞控制技术体系,保证了矿井湿喷混凝土正常的泵送。最后针对目前湿喷混凝土管道堵塞研究提出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依据漳河水库灌区40多年的实际运行资料,对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水环境、来水量、降雨量、蒸发量、干旱指数、地下水及水资源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来水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灌区内社会经济发展、各部门用水量及水环境状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促进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也对今后水资源合理配置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人类活动的影响、用水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受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制约等.针对变化中的不利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做好灌区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建议:经济建设布局要以水资源条件为基础;建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水资源使用权的初始分配尝试;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和水价体系;制定有效保护水资源的地方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8.
10.
许多工程领域涉及大型地下洞室的开挖问题,通过进行仿真模拟,可得出洞室围岩稳定性和围岩变形特征,并对围岩加固措施的有效性作出合理的判定,从而实现开挖与支护方案的优化.为了了解隧道围岩应力、位移及其稳定性的三维分布状态,采用3D-σ软件对通渝隧道出口段埋深450m的Ⅲ类围岩地段围岩位移及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数值模拟过程中,对未支护和已施作喷层(未加锚杆)两种情况分别做了对比模拟研究,得出了隧道围岩位移Ux和围岩的稳定程度(即安全率)等相关重要参数,对以后类似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