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储层夹于互层分布的优质烃源岩层系中,岩性多样,非均质性强,物性总体较差,以微米-纳米级孔隙为主,但孔隙中普遍含油。 该组上段和下段各存在 1 套非常规“甜点体”,具有典型的致密油特征,而针对常规油气藏建立的实验分析技术难以适应和满足致密油进一 步勘探开发的需求。 运用多参数配套联测、致密油岩心洗油方法探索、致密油岩心孔渗和润湿特性测试以及碳酸盐类矿物染色技术等针对性的实验分析技术,来研究烃源岩特性以及储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等致密油的典型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岩心实验参数利用率、丰富油藏采收率的预测方法、提高预测精度,综合运用各类岩心水驱油实验法、数值模拟方法和油藏工程方法的优点,以一维室内油层物理实验参数为基础,考虑水驱油过程中启动压力梯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建立了一维水驱油数学模型;同时以各小层产液速度为权系数,将一维数学模型转化为二维剖面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井网下的水驱油波及系数,将二维剖面模型再次转化为三维油藏采收率预测模型,建立了基于一维岩心实验参数的三维油藏采收率预测方法。莫005井区三工河组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预测采收率25.6%与实际标定采收率25%相吻合。由此可见该方法能够通过综合运用各类岩心实验结果,并考虑层间非均质性和井网形式对采收率的影响,避免了实验方法预测和油藏工程方法预测的单一性和不确定性,为油藏采收率预测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砾岩油藏储层砾石含量高,具有复模态和拟双重孔隙结构特征,在开发监测和水驱开发过程中,显示出明显的非线性渗流特征,初步研究认为,砾缘缝的存在是导致这一规律的主要原因。本文设计并制作了一维和三维典型砾岩物理模型,开展了多级流量水驱实验,通过与砂岩岩芯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砾缘缝的存在是导致砾岩应力敏感非线性渗流的主控因素,在压力梯度达到特定值时具有明显作用,且当物理模型几何形状具有层状特征时,多向受力不均匀是砾缘缝张开的另一必要条件。实验结果很好地解释了现场开发过程中非线性渗流的显示时机,揭示了层状砾岩中该现象普遍存在的油藏地质和渗流力学基础,为砾岩二次采油、三次采油优化设计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致密油岩心的渗吸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建立了致密岩心渗吸实验装置,进行了致密砂岩岩心油水渗吸实验,研究了温度、压力和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致密岩心油水渗吸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渗吸效率随时间变化曲线、曲线特征点及渗吸影响因素,得到了致密砂岩岩心渗吸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渗吸作用主要发生在基质岩心的表层,温度对渗吸的第二个阶段有较大的影响。单面致密油岩心油水渗吸效率在10%左右,地层条件下油水渗吸效率在25%左右。  相似文献   
5.
根据水力学迂曲度因子的定义以及迂曲度因子与多孔介质中孔隙半径、孔隙度、渗透率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利用气测岩心渗透率求取岩心水利学迂曲度因子的方法,并例举了其在油藏实验研究中的几种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致密性储层埋藏深、渗透率特别低,受敏感性影响较大,研究致密性储层的敏感性对避免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对储层造成伤害,从而有利于油田高效开发。但由于致密储层注水困难,实验过程中,流速慢、耗时较长。本文采用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通过对新疆吉木萨尔致密储层4口油井的若干岩样进行敏感性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致密性储层岩样水敏损害程度平均为43.64%,速敏损害程度平均为24.3%,盐敏损害程度平均为33.80%,酸敏损害程度平均为15.66%,临界流速为24.63m/d;该致密性储层具有中等偏弱水敏性、弱速敏性、中等偏弱盐敏性、弱酸敏性。研究结果为该区块油田采取合理的开采方式,降低敏感性对储层的伤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卡因迪克油田多个易挥发性油藏流体样品的PVT相态实验的测试研究认为,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6435-2000《易挥发原油物性分析方法》中对易挥发原油的实验测试方法和物性计算方法存在不适应性,其中挥发性油藏原始地层流体中的重质含量计算、饱和压力的确定、单次闪蒸实验以及定客衰竭实验等内容和方法值得商榷,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法。该研究对于正确认识易挥发性原油流体的相态特征,有效地指导该类特殊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发育,尤其是垂向上的裂缝延伸高度较大。实验区内4个井组的井间示踪剂监测结果表明,示踪剂产出持续时间短,产出曲线尖而陡,注入水主要沿东西方向上的井排突进,甚至推进到二线和三线油井,且推进速度快,注水波及系数较小。注采井之间主要靠裂缝进行连通,且注采井之间的裂缝发育的规模和类型差异较大,注采井之间裂缝连通的条数从1条到几条不等,裂缝在不同层位之间的沟通作用致使层间窜流显像普遍存在。当注采井之间没有裂缝连通时,注入水就会聚集在注水井井底附近形成一个新的水体。  相似文献   
9.
克拉玛依油田五东区上乌尔禾组油藏 $P_{2}w^{2}_{3}$ 砂层为主力油层,纵向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发育 3 套碎屑岩储集层。由于储集层岩性及胶结程度的影响,主力油层取心井段岩心难以钻切成形,开发至今一直缺少室内动态敏感性实验资料。采用多种物模,对不同胶结类型和胶结程度的砂砾岩段进行了敏感性特征评价,并从储集层中粘土矿物类型、产状、相对含量以及储集层孔喉的发育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敏感性伤害机理分析,为现场制定开发方案和调整措施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