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512篇
  免费   10093篇
  国内免费   6363篇
电工技术   29547篇
技术理论   23篇
综合类   26023篇
化学工业   31807篇
金属工艺   13183篇
机械仪表   42955篇
建筑科学   122123篇
矿业工程   17036篇
能源动力   6778篇
轻工业   46833篇
水利工程   28090篇
石油天然气   12062篇
武器工业   3481篇
无线电   4900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946篇
冶金工业   12685篇
原子能技术   2003篇
自动化技术   58387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5807篇
  2022年   5478篇
  2021年   8217篇
  2020年   11565篇
  2019年   16108篇
  2018年   4355篇
  2017年   7236篇
  2016年   8798篇
  2015年   14403篇
  2014年   39124篇
  2013年   29754篇
  2012年   34623篇
  2011年   34764篇
  2010年   29649篇
  2009年   32872篇
  2008年   38655篇
  2007年   32244篇
  2006年   24546篇
  2005年   23664篇
  2004年   18473篇
  2003年   18396篇
  2002年   15235篇
  2001年   12776篇
  2000年   11081篇
  1999年   8777篇
  1998年   7300篇
  1997年   6780篇
  1996年   6409篇
  1995年   6118篇
  1994年   5166篇
  1993年   4706篇
  1992年   4710篇
  1991年   4226篇
  1990年   4036篇
  1989年   3136篇
  1988年   223篇
  1987年   137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3年   3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多指标优化苦丁茶冬青瞬时高温灭菌工艺参数。采用正交设计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优化苦丁茶冬青瞬时高温灭菌工艺参数,以灭菌温度、灭菌时间、药材粒度为考察因素,以灭菌率、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抗氧化活性IC50值、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直观及方差分析结果评价灭菌对3个考察指标的影响;采用指纹图谱技术对灭菌前后的样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灭菌温度是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P<0.05),确定的最佳灭菌工艺条件为:灭菌温度160℃,灭菌时间10 s,粉碎粒度24目。瞬时高温灭菌对DPPH·抗氧化活性IC50值以及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按优化工艺灭菌后的3批样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均符合药典规定;灭菌后3批样品的DPPH·抗氧化活性IC50值较灭菌前减少0.19,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灭菌前增加约0.14%;灭菌前后3批样品的DPPH·抗氧化活性IC50值及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结果经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灭菌前后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0.9。...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与科学发展、社会进步、文明健康密切相关的实践案例,可以有效折射出大学生思政培养所需的如追求真理、服务民众、追求卓越、科技报国、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的思政元素。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微生物学课程在本专业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形成中具有重要地位,全面深入挖掘融合该课程相关思政案例并运用到课程教学环节,是强化本学科大学生思政教育以达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目标,深入挖掘整理出不同章节知识点所能融合的思政案例,通过情景带入、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课堂展示和线上讨论、反思等改革措施将多种思政理念有机融合到教学实践中。最后,分别从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对课程思政实施前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课程思政的开展在学生层面可有效提高教学目标清晰度、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率、网络学习平台活跃度、课程满意度等指标,提升幅度在8%~50%;在教师层面,课堂教学学生抬头率、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课堂活跃度、教学目标达成度等指标均提高了5%~20%。本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可作为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目标高效达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阿尔托灯具设计进化史为入手点,对阿尔托所设计灯具的照明特征加以总结,探究其光环境设计的部分手段。从灯具设计结合建筑到运用局部照明形成光场,再到将灯具作为室内光环境中不可或缺的调光器;阿尔托为光赋予形态,用体积光将建筑空间分出层级,并建立了光与建筑空间之间一种慎重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介绍并分析了如何从社区支持型创新角度出发,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所在的老旧社区里,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生活方式的,由实验室、初创企业、众创空间和实验生活场景组成的创新街区的路径和策略。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利用社区更新,为社区和校区的联动创造场所,进而推动社区成为城市创新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5.
陈军 《建筑学报》2022,(4):61-67
选取龙美术馆西岸馆和例园茶室作为案例,分析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的合作。聚焦结构设计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非线性轨迹及其与设计情境的相互依靠性,通过两种描绘设计过程的范式——设计作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设计作为反思性实践的过程,探讨设计问题与解决方案共同演化的现象,并强调结构设计对设计过程中不确定性的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6.
目前,各国结构用玻璃设计标准相对其他传统建筑材料仍欠成熟,且其中关于玻璃构件承载性能的设计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对比分析了我国与美、澳、英、欧等国家和地区结构用玻璃设计标准在适用范围、设计理论以及构件承载性能设计模型的异同。结果表明:JGJ 113—2015《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中对结构用玻璃设计标准的适用范围和设计理论有待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对夹层玻璃的有效厚度计算偏于保守;对玻璃的鲁棒性设计模型缺失问题亟待解决。此外,针对结构用玻璃的特性和需求,对设计标准中应进一步考虑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包括玻璃构件连接节点的应力集中、环境荷载耦合劣化以及玻璃结构在极端荷载作用下的安全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艺术门类新学科目录征求意见稿,指出作为交叉学科的设计学,将原来的设计学一斩三段,分属为理论、实践、交叉三个学科,分离了原本处于一体的设计理论、设计实践和技术交叉问题,障蔽了设计学研究的真相。文章论述了新的交叉学科设计学强行分离理论、实践、技术因素,过于强调工业设计中技术前沿对设计技术的影响和交叉融合,不利于设计学研究的整体认知,也肢解了设计学的学科属性。文章阐述了新的学科目录是对广泛设计门类研究的漠视,必然会出现设计学研究的泛技术化,助长对于设计学外延的过度解读,使得设计学迷失了设计专业的真相。进而,文章提出了设计学学科属性如何回归设计真相的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8.
常熟花边又称常熟雕绣,是独具特色的地方工艺美术品,也是我国著名的出口手工艺品,2007年常熟花边雕绣技艺被列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常熟花边在传统江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吸收了欧洲的抽纱工艺,形成了清新淡雅的雕绣艺术风格。它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走过了初创期、成熟期、繁荣期、衰退期,20世纪70—80年代是常熟花边的辉煌时期,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声誉。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现代工业化的迅猛发展,致使我国传统手工艺受到极大影响,常熟花边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日渐衰落。依据翔实史料文献,通过实地田野调查法,运用人类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叙述常熟花边雕绣手工艺发展的历史渊源,剖析其百年盛衰的历史成因,阐释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它所承载的多元文化特征。常熟花边源于西方传教士在江南的宗教传播,上海徐家汇圣母院女工工场是江南花边手工艺的摇篮,也是中国女性职业教育的启蒙地。随着社会经济价值规律的变化,传统手工艺必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思考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如何挖掘常熟花边产品在当代的多元价值,使现代化的花边工艺带给大众全新的审美体验与经济价值,实现社会转型下当代工艺美术品的创新与转化。  相似文献   
9.
一年一度的“中国设计理论与‘中国工匠’培育高端论坛”旨在探讨、研究与实践中国设计理论体系的当代建构问题,以期对中国未来发展做出中国设计理论界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本研究聚焦设计与技术之内在逻辑关系的探讨,重点探索中国设计理论与技术创新问题。系统考察与研究中国设计理论的概念、基本内涵、特征及其价值;深入探讨如何把握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价值追求及其当代意义;特别考察中国设计理论建设中的技术创新问题。本次的亮点是设计治理理论问题的提出与探索,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这些问题正是中国当代文化转型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本研究尝试性探讨技术设计学体系建构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京津两地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后文简称文创)产品产业发展对比下,分析两地之间的文创发展差距和文化资源差异,挖掘京津文创产品中的文化基因价值与应用方法,为两地科学化、系统化、优质化发展文创产品产业寻求理论根据和指导方法。通过文化基因理论对京津两地的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剖析和例证,借助文化基因的分层和分类方法将可转化为文化创意开发的部分资源进行梳理和文化定位,建立文创转化和资源开发路径。从主体基因、附着基因和混合基因的甄别应用出发,优化文创产业发展结构,提高两地文创产品的质量,帮助京津两地文创产品产业明确文化基因层次,保护、传承、创新地域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