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8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50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胆酮是一种酮式类胡萝卜素,主要从海胆及藻类等海洋生物中提取。本文研究海胆酮对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的抑制作用,应用酶动力学、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海胆酮对AChE的抑制机理,并用淀粉样β蛋白片段25~35(amyloid beta-peptide 25-35,Aβ25-35)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研究海胆酮对AD细胞模型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结果表明,海胆酮有很强的AChE抑制活性,其半抑制质量浓度为(16.29±0.97)μg/mL,抑制常数Ki为3.82 μg/mL,表现为竞争性抑制;海胆酮可诱导AChE二级结构改变,更容易与AChE活性中心氨基酸Ser200、His440、Trp84和Tyr121结合,阻碍底物碘代硫代乙酰胆碱(acetylthiocholine iodide,ATCI)与酶结合,从而引起酶活力降低。海胆酮能有效抑制Aβ25-35诱导PC12细胞的AChE活力,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减轻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本研究基于AChE和氧化应激阐明了海胆酮对AD的潜在作用机制,为海胆酮在功能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倪辉  杨自力  钟珂  陶睿杨  谷雨倩 《化工学报》2020,71(3):1035-1044
基于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内热型超声雾化溶液再生系统(IH-UARS)的再生性能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充分的实验验证,通过研究不同内热量下IH-UARS的再生性能及其变化规律,寻求系统所需的最佳内热量并明确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IH-UARS系统存在最优的内热量范围,使其再生系统性能最佳;所需最优内热量随着再生溶液流量增大呈显著的对数增长,但受空气流量的影响较弱;在该研究中的标准工况下,IH-UARS所需最优内热量约为275~350 W。此外研究发现:内热量的增长有益于促进初始浓度较高的溶液进一步浓缩再生,如当IH-UARS中内热量增至800 W时,其初始浓度为36%的溶液比24%的溶液浓度增量指标改善幅度高37%。研究所得结果可对提高溶液再生性能及经济性提供积极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肌苷合成的代谢调控机理,选择五种对肌苷合成有促进作用的代谢调控剂—氟化钠、次黄嘌呤、葡萄糖酸钙、氯化钙和柠檬酸钠,并确定了其最适添加量。进而组合添加这些代谢调控剂,对肌苷生物合成过程的多个关键代谢调控节点进行调控,增大流向肌苷合成的代谢流,使肌苷产量得到提高。研究发现,在培养基中组合添加这些代谢调控剂,所得肌苷产量比单一添加代谢调控剂时的肌苷产量有显著提升。其中当组合添加2 mg·L-1 NaF、0.15%次黄嘌呤、15 g·L-1葡萄糖酸钙及10 mg·L-1 CaCl2时,肌苷产量达到了14.01 g·L-1,相比对照组的肌苷产量提高了3.39倍,协同效应显著。继而,对肌苷合成的代谢网络各分支途径的代谢通量进行了测定,证实了组合添加代谢调控剂有利于葡萄糖代谢流由EMP途径向HMP途径发生迁移,实现对葡萄糖主体代谢流分布的调整,促使肌苷合成代谢流增加,从而有利于肌苷产量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针对S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一起800 kV SF_6断路器接地故障,通过现场二次保护动作、故障录波图中电压与电流变化趋势以及SF_6分解产物等分析,确定了故障断路器间隔。通过返厂解体,发现了设备内部放电过程中受损部件以及相应的放电轨迹。基于故障后气室材料特性分析、合闸电阻堆热容量分析、设备放电轨迹分析,确认放电原因为罐体内部异物。通过断路器合闸过程中的粒子飞行轨迹分析、罐体内异物电场仿真、电阻堆气隙内电场仿真,给出了2种异物来源,并提出了相应的异物解决措施,以避免同类接地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烟熏鳗鱼加工过程中油脂外溢及氧化的技术难题,并控制微生物生长,研究液熏法生产熏鳗的技术。通过控制烘烤温度及时间防止油脂外溢及氧化,并保持鲜度。对腌液的成分、浸渍条件及鳗鱼的烘烤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鳗鱼液熏的加工工艺条件,并对其工艺稳定性及产品保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液熏法制备熏鳗适宜的工艺是:盐液质量分数6%,熏液质量分数8%,浸渍时间5h,烘烤温度85℃。用该工艺生产液熏鳗鱼,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油脂外溢引起过氧化值快速增加的技术难题,还控制了微生物的生长,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该工艺稳定性好,产品卫生安全,各批次产品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在冷冻状态下保藏6个月后其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过氧化值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对该工艺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有助于推动鳗鱼加工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在可控串联电容补偿控制中,针对电力系统模型及运行参数的不确定性,应用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器。从线性最优控制器设计值中提取出经验规则,将模糊化后的变量引入神经网络结构,采用变尺度算法对网络参数优化,解模糊后得到反馈增益矩阵。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对系统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琯溪蜜柚果汁为对象,研究柚苷酶处理对柑橘果汁澄清度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柚苷酶对琯溪蜜柚果汁中柚皮苷的水解作用,考察柚苷酶去除琯溪蜜柚果汁中柚皮苷的动态规律;通过检测柚苷酶处理前、后琯溪蜜柚果汁的澄清度、pH值、总酸、抗坏血酸、游离氨基酸、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总酚含量,评价柚苷酶处理对琯溪蜜柚果汁品质的影响。结果:柚苷酶能有效去除琯溪蜜柚果汁中的柚皮苷,该动态过程符合经典米氏方程的双曲线特征,柚皮苷分解的Vmax为56.2 U/mL,Km为1.78 mmol/L,柚皮素生成符合酶促反应的1级反应特征;在柚苷酶处理过程中加热导致果汁总酸、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抗坏血酸含量降低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和pH值上升;柚苷酶作用也引起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含量降低,同时增加酸和酚类物质的释放,减少游离氨基酸的产生,并可显著提高果汁的澄清度;在柚皮苷去除率为98.5%的条件下,琯溪蜜柚果汁澄清度上升了44.9%,总酸、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而总糖、抗坏血酸、总酚含量分别下降10%,14.6%和12.2%,其损失量远远小于树脂吸附法和超滤法。结论:用柚苷酶处理柑橘果汁,能够高效去除柚皮苷的苦味且可提高果汁澄清度并较好保持果汁的营养品质,该过程可通过米氏方程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酶在酒精工业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明  倪辉  吴永沛 《酿酒科技》2006,(7):83-85,90
纤维素酶(Cellulase)是指能水解纤维素β—1,4葡萄糖苷键,使纤维素变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是由葡聚糖内切酶、葡聚糖外切酶、β-葡萄糖苷酶3个主要成分组成的诱导型复合酶系。在酒精发酵时添加纤维素酶可显著提高酒精和白酒的出酒率和原料的利用率、降低料液的粘度、缩短发酵时间;利用纤维素酶以纤维素原料生产燃料酒精可有效缓解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和解决资源浪费问题。(孙悟)  相似文献   
9.
提高酶热稳定性是工业酶属性改造的重要目标。山梨醇作为广泛应用于提高酶稳定性的外源添加剂,目前对其影响酶热稳定性的机制仍不明确。因此,作者以黑曲霉源α-L-鼠李糖苷酶(r-Rha1)为研究对象,通过热失活动力学、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的谱学分析,研究山梨醇对α-L-鼠李糖苷酶热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60~70 ℃下,加入山梨醇可改善α-L-鼠李糖苷酶的热稳定性;在60、65、70 ℃条件下,加入1.2 mol/L山梨醇可分别将半衰期提高29、25、10倍;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山梨醇通过增强α-L-鼠李糖苷酶的表面疏水活性和结构刚性,从而提高其热稳定性。通过探究山梨醇对α-L-鼠李糖苷酶热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证明山梨醇提高酶热稳定性的普遍适用性,同时为后续α-L-鼠李糖苷酶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红毛藻中多糖组分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分析其化学组成和体外免疫诱导活性,阐明红毛藻具有提高免疫力食药用功效机制,为红毛藻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水提醇沉法从红毛藻中提取红毛藻粗多糖,经阳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75柱层析纯化得到红毛藻多糖(BFP),再用DEAE-cellulose52柱层析对BFP进行分级纯化得到3个多糖组分F1、F2和F3;采用PMP柱前衍生、HPLC及化学方法分析其单糖组成和化学成分;通过RAW264.7细胞模型分析BFP、F1、F2和F3的体外免疫诱导活性和其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结果:组成分析结果表明BFP、F1、F2和F3均为杂多糖且单糖组成存在较大差异。细胞模型结果表明,BFP、F1、F2和F3在所测定质量浓度范围(0~100μg/mL)均显著诱导RAW264.7细胞活化,释放NO和分泌TNF-α,而不诱导ROS的产生。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试验结果表明BFP具有体外免疫诱导活性与细胞的NF-κB、JNK MAPK、ERK MAPK和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F1与细胞的NF-κB、JNK MAPK、ERK MAPK和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而F2和F3作用机制相似,分别与细胞的NF-κB、JNK MAPK和ERK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结论:红毛藻多糖具有显著的体外免疫诱导活性,其中分级纯化多糖组分F1和F2是BFP中主要的免疫诱导活性组分;BFP、F1、F2和F3诱导RAW264.7细胞活化释放NO的共同的信号传导通路主要有两条:即NF-κB和JNK MAPK信号途径;而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TNF-α的共同信号通路主要是JNK MAPK和ERK MAPK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