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31篇
电工技术   104篇
综合类   43篇
化学工业   86篇
金属工艺   29篇
机械仪表   44篇
建筑科学   59篇
矿业工程   20篇
能源动力   23篇
轻工业   115篇
水利工程   16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武器工业   19篇
无线电   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篇
冶金工业   22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eoantigen vaccines and adoptive dendritic cell (DC) transfer are major clinical approaches to initiate personalized immunity in cancer patients. However, the immunization efficacy is largely limited by the in vivo trajectory including neoantigens’ access to resident DCs and DCs’ access to lymph nodes (LNs). Herein, an innovative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improve personalized immunization through neoantigen-loaded nanovaccines synergized with adoptive DC transfer. It is found that it enables selective delivery of neoantigens to resident DCs and macrophages by coating cancer cell membranes onto neoantigen-loaded nanoparticles. In addition, the nanovaccines promote the secretion of 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2 (CCL2), CCL3, and C-X-C motif ligand 10 from macrophages, thus potentiating the access of transferred DCs to LNs. This immunization strategy enables coordinated delivery of identified neoantigens and autologous tumor lysate-derived undefined antigens, leading to initiation of antitumor T cell immunity in a personalized manner. It significantly inhibits tumor growth in prophylactic and established mouse tumor models. The findings provide a new vision for potentiating adoptive cell transfer by nanovaccines, which may open the door to a transformative possibility for improving personalized immunization.  相似文献   
2.
以从自然腐败的樱桃上分离的链格孢霉(Alternaria sp.)LD3.0086为指示菌,研究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主要抑制作用靶位。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卡尔科弗卢尔荧光增白剂染液(calcofluor white,CFW)染色观察苯乳酸对菌丝顶端生长的破坏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链格孢霉的超微结构变化,通过测定苯乳酸作用前后链格孢霉上清液中N-乙酰葡萄糖胺质量浓度变化研究苯乳酸对菌丝细胞壁的破坏作用,应用荧光双染色法观察苯乳酸对链格孢霉菌丝细胞膜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12.5 mmol/L的苯乳酸能有效抑制链格孢霉的生长;与对照组(无菌水处理)相比,苯乳酸处理后链格孢霉顶端生长细胞无明显形变,经12.5 mmol/L苯乳酸处理的链格孢霉上清液中N-乙酰葡萄糖胺质量浓度基本不变;苯乳酸处理24 h,链格孢霉菌丝细胞壁表面无明显损伤,细胞内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苯乳酸短时间(4 h)处理链格孢霉,菌丝细胞膜仍较为完整,加入苯乳酸较长时间(8 h)后细胞膜发生破裂。综合分析可知,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主要作用靶位应不是菌丝体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是在菌丝体内部,通过破坏菌丝内部细胞器结构或引起细胞内的生化反应,从而抑制链格孢霉的生长和繁殖,发挥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拖曳天线的运动感应电磁噪声对其收信深度及接收性能占据主导作用,其中横向振动与纵向振动是主要的,同时扭转振动也不可忽略.建立了磁场天线的扭转振动模型,得到了流体圆周切变力作用下磁场天线的扭转振动响应,分析了扭转振动感应电磁噪声的产生机理,给出了计算公式及仿真结果.研究结果为水下电磁噪声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世纪,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化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核心,也是目前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重、难点。尽管信息化课堂教学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仍存在许多弊端,从而导致信息化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本文通过对目前信息化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并讨论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面向能力的人才培养,在CDIO工程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从《软件工程》的工程性特点着手,讨论如何全面实施CDIO人才培养理念,以CDIO能力培养大纲为依据,以CDIO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课程建设,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维度、立体化的《软件工程》课程内容体系,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工程师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根据程序设计类课程与计算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以“案例教学、趣味教学、微课堂”为根本的教学改革,阐述如何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教学方法,即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方法等一系列举措,将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转化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动词在语言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汉语更是一种动词性语言。了解动词的释义,是研究动词的一个重要途径。该文采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为对比研究的材料,参考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选取三者共有的动词词条进行研究,着重对比两本词典对动词的释义,找出普通话和台湾地区所用标准语两者在动词方面的差异,减少两岸交流中因词义不同所产生的误会,更好地促进两岸交流。  相似文献   
8.
公交调度管理具有专业性强、数据量大、实时性高的特点,介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云公交调度管理系统,将每辆车的实时定位数据、报警数据、站点数据、班次车次数据、视频数据通过建立数据仓库,实施大数据管理、快速存取;通过云技术,实现网内各调度终端高速实时同步,满足公交车辆、线路、业务不断拓展的需要,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种业全周期追溯防伪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FID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3G/4G通讯技术、特种标签制造技术及3D仿真技术等,构建了智慧种业全周期追溯防伪管理系统,该系统在种子生产包装环节将电子玉米标签随种子混装于包装袋内,同时将品种、批次、生产日期等信息进行赋码,充分利用超高频远距离批量识别特性,实现批量出入库、物流各环节的全程监控,利用非可视、不接触识读特性实现终端防伪查询及隐蔽式窜货稽查,很好地解决了目前种子行业防伪、防窜货手段所存在的易仿造、易破坏的问题,为国家种业安全提供一个新型的防伪、防窜货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信息系统原理与工程”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若干不足,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合作学习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和若干注意事项。实践证明该方法在提高学员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加学员开发能力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