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9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84篇
金属工艺   3篇
轻工业   4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预处理技术运用于天然产物提取是借助微生物或生物酶的作用,在适当条件下对天然资源进行处理,破坏植物原料的细胞壁,促进天然产物释放到提取介质中,以提高分离效率,有助于保证天然产物活性。生物预处理技术按形式可以分为微生物发酵技术和生物酶处理技术。针对2种生物预处理技术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天然产物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6063铝合金的防腐蚀性能,制备了一种6063铝合金苯胺(BAN)封闭膜。采用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苯胺所制备的封闭膜的电化学性质。与去离子水中的封闭膜及基体的铝合金相比,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当苯胺的体积分数为0.12%~0.42%时,生成的苯胺封闭膜具有较正的点腐蚀电位及较低的腐蚀电流;交流阻抗谱数据也显示当苯胺的体积分数为0.12%~0.42%时,封闭膜具有较高的腐蚀阻抗,说明苯胺封闭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全浸失质量速率测试结果也表明苯胺封闭膜对6063铝合金有一定的防护作用。采用扫描电镜对样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与其电化学现象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马来海松酸和乙酸镧为原料,采用溶剂法合成了马来海松酸镧(MPALa)。研究了原料物质的量比、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的影响,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带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进行分析和表征。另外,通过刚果红试纸法和热烘箱老化法研究了MPALa作为热稳定剂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海松酸中的—COO-与La3+发生了化学键合,生成了非晶态的MPALa。最佳反应条件为马来海松酸和乙酸镧的物质的量比n马来海松酸:n乙酸镧=1:1.8、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 h,产率可达95%以上。此外,MPALa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效果,是一种环保型PVC热稳定剂。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片状Ni-MOFs(Ni-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粉末衍射对Ni-MOFs的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以丙烯海松酸(乙三胺)酰胺(APAA)及长油度醇酸树脂(LAK)为成膜物质、Ni-MOFs为掺杂剂,制备了一种(Ni-MOFs/APAA-LAK)/醇酸树脂清漆。将制备的清漆分别涂于碳钢电极及马口铁片上,采用Tafel极化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盐雾腐蚀试验及硬度实验测试涂层的性能。结果表明,添加Ni-MOFs质量分数为0.3%的清漆防腐性能最好,腐蚀电流密度为4.53×10-6 A/cm2,而未添加Ni-MOFs材料的清漆腐蚀电流密度为67.2×10-6 A/cm2;与未加Ni-MOFs的清漆相比,Ni-MOFs杂化材料显著改善醇酸树脂清漆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22,(10):2745-2750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溶剂法"一步法"制备了交联羧甲基淀粉,研究了三偏磷酸钠交联对淀粉的溶胀性、特性黏度、分子量及其糊液的黏度、抗酸碱性能、耐温性能、抗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改性降低了淀粉的溶胀性,提高了淀粉的特性黏度和分子量;适度交联能显著提高淀粉糊液的黏度、抗酸碱性能和耐温性能,抗剪切性能也得到有效改善。红外光谱分析(FTIR)证实了木薯淀粉发生了交联反应和羧甲基化反应;X-射线衍射分析(XRD)证实了木薯淀粉经羧甲基化后结晶度降低,交联羧甲基淀粉的结晶度略高于羧甲基淀粉;扫描电镜分析(SEM)证实了交联羧甲基化反应不仅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也发生在淀粉颗粒内部。交联羧甲基淀粉综合性能优于羧甲基淀粉,可大大拓宽产品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质量与水平,本工作在化学及应用化学两个班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两种教学方法:一种是单一的讲授方法;另一种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并融合探究模式,这种教学活动过程包括:课前布置任务,课堂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并提出猜想或假设,对假设进行检验及演绎推理,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得出结论。通过一学期的实践与比较,发现建构主义与探究式相融合的教学效果比传统讲授的教学效果要优越。  相似文献   
7.
对脱氢枞酸二乙烯三胺盐(Ⅱ)进行热重分析,提出了一种制备脱氢枞基咪唑啉(Ⅳ)的方法。将脱氢枞酸(Ⅰ)用带水剂二甲苯溶解,滴加到热的二乙烯三胺(DETA)中进行高温液液短接触脱水缩合反应,得到产品;DETA既是反应物,又是产品的不良溶剂,还起到调控反应温度的作用;二甲苯受热快速蒸发并将反应生成的水带离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该产品易于从反应混合物中冷却结晶析出、过滤分离,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1HNMR及13CNMR核磁共振谱的波谱结构表征确证。反应物料比可以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进而对产品产率与外观色泽有较大的影响;在化合物Ⅰ的用量为30 mmol、DETA与化合物Ⅰ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7、反应温度为210℃的条件下,产品产率为86.0%。  相似文献   
8.
以硝酸铋(Bi(NO_3)_3·5H_2O)、硝酸银(AgNO_3)、氯化钾(KCl)为原料,通过无模板、无加热、无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学方法制备了BiOCl片组装纳米花球,并在它的基础上采用浸渍法负载AgCl实现了对它的改性。以罗丹明B(RhB)和甲基橙(MO)为光催化反应降解模型,进行了光催化活性测试,考察了不同浸渍次数的AgCl对BiOCl光催化剂反应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用XRD、SEM、EDS、UV-Vis吸收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形貌、光谱吸收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AgCl改性的BiOCl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明显优于纯BiOCl,当浸渍2遍时,光催化降解RhB活性最佳,当浸渍5遍时,光催化降解MO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9.
用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纳米粒子,将3D石墨烯包裹在Fe_3O_4纳米粒子表面,先后分别用正硅酸乙酯(TEOS)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O)对其表面进行乙烯基硅烷化改性,最后通过"巯基-烯"点击化学将功能单体3-巯基-1-丙磺酸钠(MPS)聚合在粒子表面制备了一种磁性功能材料Fe_3O_4@3DG@VTMO@MPS。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粒径分析(DLS)、红外光谱(FT-IR)及热重分析(TGA)对功能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再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此功能材料对溶菌酶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功能材料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量达162.1 mg/g)和较快的吸附动力学(150 min可达吸附平衡)。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适用于描述功能材料对溶菌酶的吸附动力学行为,且功能材料对溶菌酶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表明功能材料对溶菌酶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以Fe_3O_4@3DG@VTMO@MPS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分离富集蜂蜜中的溶菌酶,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为制备叶黄素淀粉纳米颗粒(SNPs-叶黄素),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叶黄素醇溶液为非溶剂相,通过超声辅助醇沉法制备淀粉纳米颗粒,同步实现对叶黄素的包埋负载。合理平衡叶黄素包埋量及包埋率两个目标参数,在质量分数为3%淀粉乳、叶黄素溶液质量浓度1 mg/mL、淀粉乳与叶黄素醇溶液体积比3∶10条件下,对叶黄素的包埋量达(57.62±0.36)mg/g,包埋率(40.33±0.56)%。场地发射扫描电镜显示同步包埋叶黄素未对淀粉纳米颗粒形貌产生显著影响,均为表面光滑的球状或椭圆状颗粒。激光纳米粒度仪显示SNPs-叶黄素尺寸分布在200~600 nm范围。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SNPs-叶黄素在2 856 cm-1处出现叶黄素的C-H特征峰,在1 645 cm-1处H-O-H的振动发生蓝移。X射线衍射显示,与SNPs的大包峰相比,SNPs-叶黄素在7.8,13.1和20.9出现V型淀粉特征衍射峰。贮藏稳定性试验表明,在30 d内,室温(25 ℃)和升温条件下(50 ℃),SNPs-叶黄素中叶黄素的保留率高于叶黄素原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