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9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48篇
化学工业   137篇
金属工艺   35篇
机械仪表   24篇
建筑科学   36篇
矿业工程   20篇
能源动力   17篇
轻工业   154篇
水利工程   20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57篇
冶金工业   8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冰  李荟冰 《聚氯乙烯》2021,49(3):39-40
介绍了采用变温吸附技术对氯乙烯进行干燥脱水的工艺流程及运行效果,阐述了变温吸附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3.
选择Sasobit和Evotherm 3G两种温拌剂对温拌LDPE沥青混合料制备工艺和性能进行研究。首先,比较变温等体积法和等黏温度法两种方法,并确定两种温拌混合料的拌和及击实温度。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中点加载弯曲试验以及冻融劈裂试验评价70#、LDPE、Sasobit-LDPE以及3G-LDPE四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疲劳性能和水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温拌技术均是可行的,Sasobit和3G温拌技术可使施工温度降低20℃和15℃。与热拌LDPE沥青混合料相比,Sasobit温拌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在高应力比条件下抗疲劳性能更好,低温性能虽变差,但是优于70#沥青混合料;3G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以及水稳定性则与热拌LDPE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较为接近,抗疲劳性能变差,但是优于70#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包括:一维MIR光谱和二阶导数MIR光谱)研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的分子结构。研究发现:PTFE的MIR吸收模式主要包括:F—C—F弯曲振动模式(δ_(CF_2-PTFE))和F—C—F伸缩振动模式(ν_(CF_2-PTFE))。进一步开展了PTFE的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PTFE的δ_(CF_2-PTFE)和ν_(CF_2-PTFE)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及强度均有明显的改变。以PTFE玻璃化温度(T_g)为临界温度,采用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PTFE热稳定性的研究。研究发现:在303~393 K和403~523 K二个温度区间,PTFE主要官能团δ_(CF_2-PTFE)和ν_(CF_2-PTFE)热敏感程度及变化顺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并进一步进行了机理的研究。本项研究拓展了三级MIR光谱(包括:MIR光谱、TD-MIR光谱和2D-MIR光谱)在重要的有机氟高分子材料PTFE结构及热稳定性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维中红外(MIR)光谱技术开展了硫代硫酸钠分子的结构研究.实验发现,在293 K的温度条件下,硫代硫酸钠分子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HOH-硫代硫酸钠、δHOH-硫代硫酸钠、νasSO4-硫代硫酸钠、νsSO4-硫代硫酸钠和δasSO4-硫代硫酸钠.采用一维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技术,进一步研究了温度变化对硫代硫酸钠分子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93~523 K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硫代硫酸钠分子主要官能团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和强度都有明显的改变,并进一步对其热变性机理进行了研究.该项研究拓展了一维MIR光谱及一维TD-MIR光谱在重要的硫酸工业下游产品(硫代硫酸钠)结构及热变性方面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6.
采用红外(IR)光谱技术,开展了黄芪的分子结构研究。实验发现:黄芪存在着CH_2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_3-黄芪))、CH_2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_2-黄芪))、C=O伸缩振动模式(ν_(C=O-黄芪))、C-O伸缩振动模式(ν_(C-O-黄芪))等。在303~393 K的温度范围内,采用变温红外(TD-IR)光谱技术进一步开展了黄芪的热稳定性研究。实验发现,在短时间加热过程中,黄芪的热稳定性降低,本项研究拓展了TD-IR光谱在重要的药食同源食品(黄芪)结构及热稳定性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7.
《煤矿安全》2016,(1):9-12
为了研究煤层瓦斯的吸附-解吸过程是否存在差异性,减少其他外加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研究采用全过程密闭环境,通过高低温交变验箱对温度进行降温-升温的可逆性过程控制,来实现煤芯的降温吸附和升温解吸过程。实验研究表明:对于焦煤来说,降温吸附过程和与升温解吸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能单纯的用吸附所测定的实验数据来决定煤层气的排采量;同一对应温度条件下,含气量差异性随着初始设定的吸附平衡压力的增大呈增大趋势;对于同一初始平衡压力实验组,含气量差异性随着温度的升高也呈现出升高趋势,且这种趋势在压力增高至一定程度时表现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圆柱腔复介电常数高温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围绕微波介质材料复介电常数高温测试关键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利用圆柱腔精确场解法实现材料介电性能变温特性测试。设计了TM_(010)模圆柱谐振腔,采用快速移动平台和感应加热技术,搭建了变温测试系统,实现了915 MHz,最高1 400℃的复介电常数快速自动化测试。针对测试系统受热后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实时变温校准技术,减小了夹具介电波动引入的误差。以熔融石英为例进行重复性测试并与已有文献作对比,结果表明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高温下测试偏差分别在2%和6%以内。  相似文献   
9.
冻融试验是获取冻土物理力学参数、评估冻土工程特性的重要手段。从冻土水热参数、力学参数、冻胀机制和融沉机制4个方面对土体冻融特性试验研究进行综述,对主要水热力参数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进行汇总说明,对理论模型的发展过程及试验验证进行归纳整理。试验装置的变温控制性能是影响冻土试验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当前高精度冷却液循环控温设备的国产化程度较低,高性能冻融试验系统仍主要依赖进口。因此在开展冻土试验和理论研究的同时,对于试验设备的研发工作同样需引起重视。由神经网络–PID算法和热电制冷模块组成的固态控温系统可以解决试验装置的变温控制问题。固态控温系统的高变温控制性能具备模拟复杂冻结过程的能力。将其与新型传感技术结合,如光纤压力传感技术、线阵CCD扫描成像技术,可以为冻土研究提供新的试验方案,以此促进土体冻融机制研究,为我国寒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钢支撑预应力损失和复加对基坑稳定性及邻近桥桩的影响,基于等效变温法,将预应力损失(复加)量换算为温度变化量,通过改变钢支撑活络端温度模拟预应力加卸载;讨论了预应力损失量、桩顶荷载、桩端支撑屈服强度等因素对围护结构及邻近桩侧移、内支撑轴力、桩顶沉降及桩身内力等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力损失将引起邻近支撑轴力增大,但随着与之距离的增大,远端支撑轴力的增量逐渐减小;相比于损失阶段,预应力复加过程中邻近支撑轴力及围护结构侧移的恢复达不到损失前状态;第二、三道钢支撑预应力先后损失引起的邻近桩响应(沉降和轴力)均大于2道支撑同步损失;增加桩顶荷载或降低桩端支撑屈服强度将加剧预应力损失引起的桩身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