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4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08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氨基甲酸乙酯(EC)是发酵食品(面包、酸奶、大豆奶酪等)和酒精饮料(葡萄酒、清酒、黄酒等)在发酵过程中,含氮化合物不完全代谢产生的副产物,与乙醇自发反应产生的,对人体具有潜在遗传毒性和致癌性。黄酒是我国传统而独特的发酵酒,因独特的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然而,在传统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酒精饮料,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对黄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尿素、瓜氨酸及精氨酸分别在酿酒酵母及乳酸菌细胞中代谢调控机制,以及黄酒酿造过程中EC消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建立并使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两种白酒样品中EC的检测方法,两种方法定量分析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7以上。其中HPLC法检出限为4.0μg/L,回收率在84.9%~105.1%之间,RSD<6.84%;GC-MS法检出限为1.3μg/L,GC-MS检测回收率在95.3%~104.7%之间,RSD<4.26%。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均符合实验要求。其中HPLC法具有前处理操作方便,且试剂毒性相对较低的优点,但GC-MS方法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则比HPLC法更高,且检出限更低、总体处理及进样时间更短,单位时间内能更快、更精确地对酒样中氨基甲酸乙酯进行检测。结合产业实际发展情况,白酒的氨基甲酸乙酯检测量日益增多,检测限要求更低,故使用GC-MS法检测白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更能满足今后的检测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合成新型氨基甲酸乙酯(ethylcarbamate,EC)人工抗原并对其效果进行表征分析。方法用4-(二苯基羟甲基)苯甲酸对EC衍生化合成半抗原,用核磁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核磁碳谱和质谱法(massspectrometry,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活化酯法将EC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偶联得到EC人工抗原。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对人工抗原进行表征并计算偶联比,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鉴定其免疫活性。结果 EC半抗原结构与理论结构一致,半抗原与BSA成功偶联,偶联比为13:1,冻干粉的蛋白含量为0.695 mg/mg,用该新型人工抗原免疫小鼠,得到的抗血清效价为1:10000,且特异性较好。结论该新型氨基甲酸乙酯半抗原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怀来和房山产区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产量的差异,选择ST和BO213两种酵母进行发酵试验,比较同种酵母在不同产区酿造的葡萄酒中EC产量的大小。同时,分析比较了添加酵母助剂不同用量(0、0.3、0.6 g/L)酿造的怀来产区"美乐"和"赤霞珠"葡萄酒中EC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房山产区用酵母ST和BO213酿造的葡萄酒中EC产量均比怀来产区高。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添加同种酵母助剂在不同品种酿造的葡萄酒中EC产量不同,且"赤霞珠"葡萄酒中的EC产量高于"美乐"葡萄酒。葡萄酒发酵过程中EC质量浓度的测定结果范围为1.0~7.4μg/L,平均质量浓度为3.9μg/L,测定结果符合国际对葡萄酒中的EC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尿素醇解法合成氨基甲酸乙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尿素醇解法合成了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中的典型产品氨基甲酸乙酯。在高压反应釜中采用单因素法合成的最优条件为:乙醇与尿素的最佳摩尔比为7∶1,反应温度180℃,催化剂用量为总体系的4%。反应时间为2~3 h。在此条件下,氨基甲酸乙酯的产率可以达到92.3%。  相似文献   
6.
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及尿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形成途径、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介绍氨基甲酸乙酯重要前体物质尿素在酒中的来源和检测方法。指出这些方法在我国发酵食用酒精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甲酸乙酯的危害和目前国内外的检测方法,如对薄层分析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二维或多维色谱-稳定同位素稀释质谱联用技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法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朱旭亚  陆健  谢广发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7):173-175,183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人类的潜在致癌物,在许多发酵酒中均有存在,主要来源于发酵过程中酵母代谢产生的尿素。以pYX212为载体,将脲基酰胺酶基因DUR1,2克隆到TPI强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的位点,再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将受强启动子调控的目的基因整合到黄酒酵母的基因组中,最终获得一株低产尿素的胞内脲基酰胺酶基因组成型高表达的黄酒酵母85#DUR1,2。在实验室规模的黄酒酿造实验中,85#DUR1,2产尿素量为8.34mg/L,比出发菌株降低了69.9%,贮存一段时间后的酒液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比出发菌株降低了40.5%,而发酵性能、酒精度、总酸及氨基态氮与出发菌株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上海建材》2008,(2):44
日本Suntory公司开发出不使用土壤的屋顶及壁面绿化系统,并开始在京阪神地区销售。用来取代土壤的是以Urethane(氨基甲酸乙酯)为基底的海绵状[Pahucal],比起每平方米需使用40千克的土壤用量来说,这种材料要轻得多,可应用在承重载荷不高的屋顶上。该材料的高保水性及极高的通气性,很适合植物生长,并且不会产生因风雨造成土壤流失及壁面崩塌污染周围环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调查了酒类中含的丙烯酰胺等外因性内分泌紊乱物质,其中氨基甲酸乙酯(分子式H2NCOOC2H5、分子量89.09,也叫尿烷)是被国际癌研究机构(IARC)划为2组B类可致癌物质(简称EC)。对酒类中的EC管理加拿大蒙特利尔州规定清酒为200μg/L,而日本国内尚无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